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二)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二)

【盖毗卢报土。与二乘凡夫无接引之分。而极乐世界九品分张。万流齐赴。一得往生。恒截生死。视此娑婆。回分圣劣。诸经广明。今不具禄。言他经与指。或言十念。或言一日乃此七日。或观丈六。乃至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要之不出数量。未若此经。一念普观。坚穷三世。横互十虚。】

为什么盖毗卢报土,没有接引之份呢?因为毗卢报土是接引大菩萨的。二乘人和凡夫,没有往生之份。必须修到地上菩萨,才可以往生毗卢报土,也就是莲花台世界,释迦牟尼佛报身。二乘人没有破根本无明,不可能入法界,所以不能往生毗卢报土。而极乐世界九品分张,万流齐赴,往生极乐世界都可以。一但往生,横截生死。我们世界劣,极乐世界胜,诸经广明,今不具禄。

西方极乐世界为胜,娑婆世界为劣。诸经都告诉我们,一念十念,一日七日,或者观丈六金身,或者是观六十亿恒河沙由旬的报身。丈六金身是佛的化身,报身就是六十亿恒河沙由旬这么高,所以阿弥陀佛赞偈云:阿弥陀佛眉间白毫光,像虚弥山那么大。眼睛像四大海水。是多么大的佛身。阿弥陀佛的报身是六十亿恒河沙那么大,恒河沙由旬那么多。简直就是没有办法想象了,我们只好观丈六金身。观丈六金身是《观经》上讲的,佛的法身我们就观不起。

【初发心时。即超数量。所有净因。最为殊胜。由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遍摄众生。于此愿王体合虚空。丝毫不隔。事故不移时。不易处。任运往生。还同本得。】

这一段告诉我们,念佛方法的殊胜,这样的念佛,初发心时就超数量,没有数量,直接入无为,最为殊胜,在你念佛当下,就能入佛的法身,没有音隔,一毫毛一毫端都没有,不移时,不易处,当体就是,任运往生。往生的人,从理体上讲,是从光中,你一念的普光明智,临终时你能从理上入,你往那一坐,从空中化佛,从光中现报化身,佛来接,上品上生。上品是报身来接你,所以光中化佛来接引,你的心和阿弥陀佛相应的时候,当下就是不移时,不易处,任运往生,要是从事上讲就不行,下品下生是梦中化佛,从梦中往生。中品就是化佛来接,报身是上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安乐集上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临终的时候,我们这个人的心,变成佛心,钢枪铁壁不动,一点贪恋也没有。阿弥陀佛的光一照我们,你的眼就变成天眼,你就能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境界。到那时你就一心想去了,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能看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太少了,这就太不把握了,如果你的业障消的差不多,入定不动,那你自己能往生,就是你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圣境。我们不行,就是业障太重,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圣境,佛光见不到,也照不到你,你的眼睛也变不了天眼,你现在看不到。

为什么我们助念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没有功夫的人,他都能见到阿弥陀佛,我们每天念佛,没有一个人能见到的,他就是佛加持的,只有他本人能见到,他就是佛加持的,佛的力量一加被,他的眼睛马上就变成天眼,所以说,这个就是佛力,他是摄取众生不舍,十信位修满了,阿弥陀佛的光,指定照你。阿弥陀佛的光比闪电还亮。照你一下,你的业障就消了百分六七十,你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念佛法门,确实殊胜。

《阿弥陀经》云: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叹释迦牟尼佛的不可思义的功德。十方诸佛来摄受我们,十方诸佛所护念,一日至七日念佛名号,阿弥陀佛有这个愿力,十方诸佛不赞叹我,我不成正觉,所以十方诸佛要护念,这个法门就是这样的殊胜。

【下文云。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所共围绕。文殊普贤。不离此处而现彼方。随众生心,念念出现,故知阿弥陀佛在极乐国中,长转此经。炽然无间。】

这一段讲,当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见到了阿弥陀佛,文殊普贤,观音,弥勒,弥勒菩萨在兜率天,文殊普贤在我们世间,为释迦牟尼佛左膀右臂,随释迦牟尼佛来弘法,为东方三圣。怎么又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呢,第一段和大家讲过,普贤菩萨是法性身,十方菩萨都为普贤菩萨为上首,他的报身遍十方刹。文殊菩萨是古佛在来,是七佛之师。现菩萨身,报身是无量的,随应众生心而出现。故知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常转*轮,也转阿弥陀经,十方诸大菩萨也在那里听经闻法。

【又此法门,非妙至观察。无以名我心本具之净因。故首文殊非大愿庄严。无以圆我心本具之净果。故次普贤。而观音弥勒,一则次补弥陀,一则次补释迦,二圣同会,以证乐邦华藏通一无二,而弥勒谛观十方唯实。识心圆明,入圆成实,此净土之正因也。观音以如幻闻熏无作妙力。便入国土。成就菩提。此净土析果也。】

这一段讲的是,观音菩萨,次补阿弥陀佛、佛位。然后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次补释迦牟尼佛、佛位,弥勒菩萨成佛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有此外道说弥勒佛降生了,这是错误的。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也有发愿求生弥勒净土。最低限度也得见性后,才能往生弥勒净土,生到弥勒内院,等弥勒降生的时候,龙华三会,同弥勒菩萨,同时来到这个世界,弘法利生。

我们修净土的人,亲近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报土,弥勒菩萨到我们这世界来。示现成佛,是应身,是浊土。就是净土与浊土的对比。净土是不退转的,生浊土是退转的。生西方净土是三不退,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见的是报身佛,是净土。

【下文云。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受计。得受计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全部华严。于此结果。诸有智人。决宜信入。一念因循。轮回无尽。呜呼苦哉。】

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我们发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临终时蒙佛接引得受记已,阿弥陀佛给受记,经由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到西方极乐世界,经由无数百千万亿劫,那由他。佛家讲的数,是十万亿数,是不可说,不可说劫,在往上就是那由他,沙陀分,在往上就叫无量劫,这是佛家的数字,没经过一个阿僧祗就成佛了。

这说明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成佛,能做道场,能利益一切微尘数的众生,发菩提心,令他得度,

这是论者说的,全部华严经结束,劝说你要好好的思考,思考,有智慧的人,请着眼,不要把他当成一般的方法去理解,真正去理解,去行,去修,成佛快。决意信入,告诉我们,你一念的徘徊,一念怀疑,这一生,你不下一个决心,这个法门你要不修,呜呼哀哉。

【或问。如上五门。为当从一门入。为是五门并入。答。上根利智。了得自性弥陀,全显唯心净土。举一法身。摄无不尽。然理则顿悟。事须渐除。故华严教指。十住初心即同诸佛。】

不无趣向。举一身无不摄也。你能念一法身,全摄无碍,所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能念法身佛,包括一切经教,包括一切禅定。大家好好的理解,能不能契入,能不能真正的信,是你自己善根福德因缘,理则顿悟,事须渐除,我们理解悟进去,事上还要渐渐的改习气去毛病。开发智慧,这样才能慢慢的得到佛法的味道,入华严经的教质。十住初心,即同诸佛,华严经是指初住是为法身大士。他们初发心,即同诸佛,初入十住,破一分根本无明,见了一分法身。我们人有四十一品无明,证到初住,破一分根本无明。进入初住菩萨,也叫作法身大士。这时他的见地,和佛是相同的。

【然五位进修。不无趣向。未臻妙觉。阶次宛然。至十地始终。以大愿力。于一念顷见多百佛多千佛。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佛。所居之地,悉随所见之佛而为差等。】

这一段讲的是,我们以一门入就够了,一句佛号就够了,不用五门并入,五门第一门告诉我们,念法身佛,二念报化三念佛名,四念毗卢遮那佛。五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最终的总结就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五门并入,五门尽修,全部包括,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华严经的三贤地,至十地使终,以大愿力,于一念顷,见百佛,千佛,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佛,十地前叫三贤地。十地使终以大愿力,于一念顷见多佛、百佛、千佛、万佛、那由他佛,进灌顶地。地上菩萨,可以住佛的清净佛刹,我们只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夫也可以住清净佛刹。其它的佛刹,都是地上菩萨,才能住清净佛刹。因为阿弥陀佛有大愿力,我们可以亲近阿弥陀佛的报身,不然的话,我们还要在世间分断生死,没有资格生到清净佛刹,还生浊土。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切忌唯功夫论

净土法门切忌唯功夫论

《要解》: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什么叫无上菩提心?你能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这些话非常精粹,非常特别。好,你具有这样的信愿,这就是净土的指南针。这个信愿前面讲的是慧行...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交,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临终现前佛光注照,佛光注照使这个妄心伏住。 那因为妄心的本体就是真心,阿弥陀佛的光是他的心光,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超越了...

印光大师:临终病苦释疑

印光大师: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疑心,也不要惊恐。当初唐玄奘法师,临终也有大病,何况我们是被罪恶业障重重缠缚的凡夫,怎能没有病苦啊!要知道,这些病苦是前世恶业所感,若不念佛,这些恶业...

修行有四种不退转

修行有四种不退转

修行不退转有四种: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毕竟不退。 念不退,就是念念与一切种智相应,这是八地以上菩萨的水平; 第二是行不退,就是见、思惑已经断了,大乘的行持不退转; 第三是位不退,我们带业往生的人...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众生一切过程当中,不达一个问题,不能明心。为什么我们求明心见性?要想证得圆满菩提,圆满菩提是不生灭的,清净的本心没有这些杂染的,本觉常住,这就是我...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来了呢?就是今天讲课一开始跟大家提醒的,金刚经布施、持戒、忍辱,是一贯连下来的,不像现在的文章条理化、科学化,过去的文学行云流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