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四)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四) 云何念佛一门,能普摄这么多门,前面我们讲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教旨非常宏深,不是我们凡夫俗子能思维出来的,但入道粗心,只有方便,入此一门,乃能通彻无边的法界门,善财童子在普贤一毛孔过无量无边的佛刹,念念周遍,念佛人,亦复如是,善财童子,在普贤一毛孔里过无量无边佛刹,这个理很深,太不可思意了,佛法就是妙,为什么一毛孔里能装那么多佛刹,佛法讲空性,越空越有,越有越空,你看虚空,虚空他没有形相,没有色相,没有物质相。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灯一切灯,一佛一切佛,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一门就是一切门,就是说我们的心清净了。比方我们心清净了,佛就在我们心里显。这一滴水,你看天上的月亮是不是在你这一滴水里,虽然小,小能包大,月亮多大,一滴水多小,大还入到小里面去。小还容大,大还能容小,这是平等,叫不二。万里包一,一里包一万,所以说他是平等的。超时间,超空间的,没有过去,现在末来,三际平等。以一念本无量故,就是说我们念佛人,你念佛的一念,普遍十方虚空法界,十方诸佛都在你心里。 杜顺和尚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杜顺和尚专修法界观。第一个讲《华严经》的就是他。他讲华严法界观,就是法界性。他利了三门,第一真空门,真空门就是观自己本体,这是观空。简往情以显理,这是俗谛。简往情虽然是观照,是有用。但是他显理,万德齐张。即前念佛法身是,这样念佛,显念法身佛。 二是理事无碍门。溶理事以显用,即前念功德是。一是念佛法身,二是显理;理事无碍门,若是念俗地就是事,事能显理,所以说他是理事无碍,以理显用,这是用,俗地为用。第二就是念佛报身,念佛功德就显报身。 第三周遍含融门,这是华严经讲的十玄门。摄事事以显圆,事事都圆满,我们要见佛的清净法身在哪?遍一切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佛的清净法身,摄事事显圆,都圆满即前念名字是。 第三念名字是,又清凉疏分四法界,一心念佛,不杂与业,即入四法界,四法界就是念佛的四种方法,一心念佛不杂与业,就是专念入四法界。心佛双泯,一真独脱,即入理法界。心没有念佛的心,也没有所念之佛,没有我能念的念,没有所念的念。灵光独耀,了了常知,这就是理法界。即心即佛,大用齐彰,即入理事无碍法界,即心即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这就是理事无碍法界,非心非佛,神妙不测,即入事事无碍法界,是之一念佛门,无法不摄,你看这四种念佛方法,大家仔细捉摸捉摸。 什么叫非心非佛?我们坐在这,我也没有了,山河大地也没有了,心了不可得。我能念的念没有,非心非佛,我也没有,就一片光明,一大光明藏,入事事无碍法界。这是四种念佛方法,就是四种法界,一真法界就分四种法界是之一念佛法门,无法不摄,故此经以毗卢为导,以极乐为归,这念佛一门,把一切法都摄进来了,所以我们以毗卢为导,毗卢法界就是法界体,以他为导,以极乐为归,即见阿弥陀佛不离华藏,家珍具足,力用无边,不入此门,终非究竟。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不这样念佛,就不入华藏世界,但也没有离开华藏没离开极乐,以极乐为归,这样去念佛,家珍国宝,不是外面得来的。佛性遍一切处,你能念的念,所念的念,都消溶了,就明明觉知,就入法界性,这家珍国宝是本有的,不是外面来的。不入此门,终非究竟,这告诉我们,你不入这个门,你永远不能究竟,永远不能成佛。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无恼,这样才行。如果还执着我在进步,或做了多少功德,会起贡高我慢,还是很危险。 自己精进也不知道。要顺其自然,不能太执着,执着要用功,要顺其自然,自...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如何发财,买什么股票能涨,买奖劵能中奖,当自己有了痛苦厄难,才想起念念经,拜拜佛希望苦难消除,如果他所要... 【若诸有情,心多懈怠,劝修精进。】 若诸有情,心多懈怠,精进不起来,给他讲精进度。 【若诸有情,心多散乱,劝修静虑。】 若诸有情,心多散乱,就是咱们现在讲的静虑,劝他多修静虑。 因为《大乘大集地藏十... 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当我们刚陷入七情六欲的泥淖里时,都会觉得很甜蜜、很美好,但最后一定苦不堪言。《四十二章经》中说:「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意思是说,受财色所... 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这个话说得好,也要记住,不要产生误会。听到极乐世界乐... 生命的诞生是宇宙间最奥妙的事,每个生命从降诞开始,莫不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奋斗,从而带动世间的欣欣向荣,这是值得歌颂的好事;但有些生命为了自己的存在,不惜伤生害命,尤其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往往视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