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您念佛的功夫怎么样了?

从紧急关头的第一反应上看

平时我们要做锻炼、做准备,怎么准备呢?比如说念佛的人要考验一下自己的功夫怎么样,经常从碰到的一些灾难上可以检查自己。

比如在遇到地震、火灾、水灾、战争、交通事故等紧急的关头,你要检查当时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不是念佛。如果不是念佛的话,那就表示你的功夫还差。

因为人的生命结束,有时候是自然而然的、寿终正寝,但很多时候也可能是突如其来的,你根本就没有思想准备。

如果你平时是经常练习的,碰到什么情况马上念佛,这就会使你在碰到任何情况,比如说突然结束生命的时候,也能够念佛。

这个大家要自己去考验了,像有的人突然碰到一个可怕的东西,(脑子里)跳出来的是什么?“妈呀!”、“天哪!”这就不行了。

你如果跳出来是“阿弥陀佛”,哪怕是嘴巴上跳出来,那都已经很好。念佛人要这样去检查自己的功夫。

从自我利益受损时的反应上看

再进一层的检查功夫,怎么检查呢?就是在这种利害关头,比如别人来骂你的时候,你是不是能控制住你的嘴巴,念出一句“阿弥陀佛”?

有时候念佛念得好好的,别人突然骂你:“你这个人太坏了,是个大坏蛋!”“你这个人是个大笨蛋,一天到晚念佛,念什么?

有什么意思?你整天念佛,还不如帮我干一点什么——炒菜、买菜等等……”

这时如果你控制得住你的嘴巴,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念,这就说明你有功夫了。

这个“阿弥陀佛”是靠什么念的?靠你的心控制你的嘴巴。

如果你跟他吵起架来,就表示你的心控制不住你的嘴巴了,佛已经不在你的心里了。

佛随时都在我们的顶上安住,佛的无量光是遍照十方世界、没有障碍的,但是你不去忆念佛的时候,佛的加持你就得不到。

我们在跟人吵架的时候,心里肯定是没有去忆念佛,这个时候自己就知道应该忏悔了。

如果一个念佛人还跟人家吵架,吵完了还要说他不对,还要找人评理,这就是功夫太差太差了。

考验的方法还有,比如说你面临涨工资、分房子等等,给你一些待遇,突然人家又不给你,那个时候你的心是不是很平静,是不是还能够念“阿弥陀佛”?

如果你的心平静不了,去跟人家去争,“这是我的,这是我应该得到的”,这样的话,就表示这是你往生的障碍,这就是你的挂碍。

挂碍是什么意思?你的心被这个物质牵缚住了。本来物质是不能障碍你的心的,可是你的心会被物质牵引了去。

我们的心应该被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牵引过去,这样的念佛就容易成功。

我们要想做到那样,还是归到刚才说的,平时要牢牢记住极乐世界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功德。

你想,现在我们享受的一点什么金银财宝、高楼大厦、豪华汽车、美满家庭,比起极乐世界这些庄严的果德,怎么比得上?

如果我们连这个都放不下,你还想得到什么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

平时要多跟自己作思想斗争,祖师大德不是说了很多念佛用功的方法吗?就是在念佛的时候,怎么样用佛号来对治这些烦恼,怎么样去跟它们作斗争。

这是念佛人用的“斗争”方式,我们要有这样的力量。

这样你念佛念了以后,就会感觉到心越来越柔软、越来越自在。

否则,别人一说你,你就生气,别人对不起你了,你也心里不平衡,这些统统都是念佛功夫还不够,还不够相应。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自利与利他的关系

自利与利他的关系

1、然欲利他,先须自利 须知此四宏誓愿,乃三世一切诸佛誓愿之本。汝于日用举心动念,须令与此相合。若与合者,扩充令其圆满;若不合 者,断除令其净尽。然欲利他,先须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众...

海涛法师《如何面对临终那一刻》

海涛法师《如何面对临终那一刻》

一 1.通常痛苦可以成为我们一个伟大的老师,它有很多有助益的特质。例如,当你在极端痛苦时,心便会被降服,骄慢也不会那么明显了。 2.再者,藉由你自己的痛苦,你了解到别的众生正在遭受什么,你的慈悲也会因...

我们的业障到底有多少?真的只要念一声佛,就可以

我们的业障到底有多少?真的只要念一声佛,就可以

莲池大师也有解释来说明这个道理:“护念”者,念佛之人,佛力保护,令其安稳,无诸障难故,佛心忆念,令其精进,无有退堕故。身为念佛之人,有佛力加持、保护,自得安稳,所...

要想离开畏惧所求皆满,应该这样去做

要想离开畏惧所求皆满,应该这样去做

【十二缘所怖。追求苦所依。归敬地藏者。皆安住无畏。】 我们前面讲的十二因缘法,无论是过去世的、未来世的,总的来说,反正是你心里头一动起业了,这个叫业相。这个业相不会停止的,它会转变的,这个转变叫转相...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

具此三心者,必生极乐国

具此三心者,必生极乐国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如果十方世界有众生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