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三生石”的启示,脱离轮回唯有念佛最

有很多人念佛,是有口无心,他口里头有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头没有,心里也不懂什么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觉,他口里是无量觉,心里是迷惑颠倒,这个没用处,古德讲喊破喉咙也枉然,那是不会有成就的。

另有一种人,所谓的世智辩聪,他能够把经典从头到尾背下来,他懂的是皮毛上的道理,他不肯依教修行,他会说,说得天花乱坠,没功夫,这种人到了生死关头,自己做不了主宰,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从中国佛教史上,我们看到很多人到临命终时堕落。

很多同修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唐朝圆泽禅师很了不起,他能知道过去未来,还是免不了来生去投胎,还是要搞六道轮回。他知道在河边洗衣服的那个妇女,怀孕了三年,等他去投胎。遇到了,没有法子,他还得去投生,而且跟一个朋友约了十二年之后在杭州西湖见面。十二年之后,果然在那里见面。十二年后,他是十二岁的小孩,老朋友已经八十多岁,胡须都白了。你看,不求生净土,又到人间来做人!

知道过去、现在、未来,有这样的神通、能力,依然不能脱离轮回,你看看多苦,多不容易,所以你才晓得一切法门都不如这个法门殊胜。

他要是念佛往生净土的话,他可以站着走,坐着走,他自在。他与净土没有缘分,你就想到,差别就在此地。

所以这一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才晓得如果不修这个法门,想脱离六道轮回,太难了。修行唯有念佛最为稳当,一个真正发心求生净土的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为什么?阿弥陀佛神力加持,这真正是慈悲到了极处。为什么会加持?因为你真心真意求生净土。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临命终时我们不害怕,只要我们的信愿坚强、清净,佛决定会保佑我们临终的时候心不颠倒。

所以我们平时要努力修持,要认真的念佛,一定要把烦恼伏住,不让它起现行,这个非常重要。平时念佛就是训练,平时是练兵,临终是打仗,成败就在临终最后一念。人在临终那一刹那,在断气这一刹那,就是他将来往生哪一道决定的时刻。他这一刹那当中,是一句阿弥陀佛,他就往生。《无量寿经》第十八愿里头,临终十念、一念,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最后那一念,是决定、是关键。

因为往生是临终一念,人在临终那一刹那,烦恼起现行,被业力牵着走,这一生念佛的功夫到最后不能成就,那就可惜了。临命终那一刹那,迷惑颠倒,自己做不了主,被业力牵着走,这是很可怕的一桩事情。所以平常的功夫就好像练兵一样,临终是打仗,因此不能疏忽平常的训练,我们在临终才有把握。

明白这一桩事情,晓得最后那一刹那是关键时刻,那么我们在现在就要训练,训练什么?把恶的习气止住,就是贪嗔痴这些念头,不好的念头,恶念,一定要淡,一定要舍。

你能够把恶念看得淡,能够把这个舍掉,将来有决定的好处,不生西方世界也不会到三恶道,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念佛人,平常努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依教奉行,要求的就是在生死关头,心不颠倒,自己做得了主宰——六道里面哪一道我也不想去,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冲突的可怕

冲突的可怕

世界上,只要有两个东西,就会有冲突! 两个国家会打仗,两个民族会斗争,两个兄弟会阋墙。牙齿和舌头虽然功能不一,但因朝夕相处在一起,牙齿也会咬到舌头;水火本来各不相干,但是水能浇灭火焰,火也能蒸发水源...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前言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前言

前言 印光大师言:「宗教法门,多仗自力,纵今宿根深厚,澈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有未尽,则生死轮回,依然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着,由觉至觉者少,从迷入迷者多,...

【推荐】儿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请书送人大得多

【推荐】儿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请书送人大得多

印祖一生非常强调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苏州报国寺闭关的时候,有一位皈依弟子叫今非,到报国寺请经书送人,印祖就对这个居士开示,说:你很好,送书,请书送人,这个心很好,有一件事比请书更要...

不要小看拜佛!念佛、拜佛能消除业障开发潜能

不要小看拜佛!念佛、拜佛能消除业障开发潜能

拜佛蕴涵的医学原理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你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中会有很大的突破和帮助。在我刚生病不久,忏公师父就指示我,要多拜佛,消除业障。「业障」两个字,浅显...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则或有之。但随缘即已,咸淡了不分别。不以淡则生嫌,咸则起憎,即为解脱法门。 行道之人,固宜适中。显异惑众,佛所深诫。当以蔬食为是,不必又复续行废菜...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方视为菩萨。像在法鼓山团体中,大家会互称对方为菩萨,就是将对方当成菩萨来对待。即使遇到的是不友善、不配合或是能力不佳的人都是一样,千万不要因此怀疑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