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600问新白话版

54、如何正确理解《永明四料简》的含义?

永明禅师,为修行人明确指示要道,开出《四料简》。

(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这《永明四料简》,是大藏的纲宗,修持的龟鉴。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然后逐条分析,就知道字字得当,没有一字能改动的。所谓禅,就是我们本有的真如佛性,就是父母没有生我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无能无所”“即寂即照”的离念灵知,所谓纯真的心体啊。所谓净土,就是信愿持名,求生西方净土(不是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有禅的,就参究到极处,妄念情执都亡失,彻见本来面目,明心见性。有净土的,就真实发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净土。禅与净土,是对教对理。有禅有净土,是对根机对修持,一理一事。理虽如此,须如理修行,行到极致证理,务必使自己实有啊。倘若参禅没有悟到,或悟得不彻底,都不能叫做有禅。倘若念佛而没有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了事,或行持虽然精进,而因地不真实,心贪恋尘世,甚至求来生的富贵,生天求乐,都不能叫有净土。

(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的意思是,这种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再深入经藏,完全了解如来的权实法门,而在所有法中,只用信愿念佛一法,自利利他。这种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风丧胆,如老虎的头上长角。有来学习的,随机说法。应当用禅净双修接引的,就用禅净双修接引;应当用专修净土接引的,就用专修净土接引。无论上中下三根,没有不受他的恩泽,难道不是人天导师吗?到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间,花开见佛,证悟无生法忍。就是最下的证圆教初住,也能现身百界作佛,所以说,来生作佛祖。

(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的意思是,这种人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决志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志诚念佛,感应道交,一定蒙佛摄受。努力修持的,固然能往生,就是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也都蒙佛化身前来接引,不是万修万人去吗?往生西方后,见佛听法,虽然有快慢,但已进入高尚的圣流,究竟不退转,渐渐证到圣果,那么这种开悟,就不用说了。所以说“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三)“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的意思是,这种人虽然略识一点心性,而见思惑没有断尽,正须要磨砺净尽,直到没有残余,那生死才可以出离。若是有丝毫没有断,六道轮回,依然难逃。生死的大海很深,菩提的长路很远,即使命终,归途不知在哪里,十人之中,九人如此,所以说“十人九蹉路”。所谓蹉,就是蹉跎,就是世俗所谓的耽搁啊。所谓阴境,就是中阴身的境界,就是临命终时,现生以及历劫的善恶业力现出来的境界。眨眼之间,随着那业力,就转生了,丝毫不能自己作主宰,就如人欠债,强势的先还,心绪多端,偏要落到罪重的地方。所以说“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的意思是,这种人既没有彻悟,又不求生净土,悠悠泛泛的,修各种法门(不是指埋头造恶不修行的)。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不能依仗佛的慈力,带业往生。用毕生的修持功德,感应来生的人天福报,现生既没有正智,来生就随福报轮转,享福越大,造恶业就越多。既然造恶业,就难逃果报,一口气上不来,就堕地狱,去偿还那夙债,所谓“铁床并铜柱”啊。这样的造业人,就譬如慧日,盲人看不见,虽然有诸佛菩萨垂下慈悲,因为他的恶业障,不能得到利益,永劫受苦,所以说“没个人依怙”。

要知一切法门,专靠自力;净土法门,专靠佛力。一切法门,惑业断净尽了,才可以了脱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就进入圣流。又佛在世时,众生色心的力量优胜,依靠自力,或许可以证道。现今正当末法,根性太劣,业障太重,善知识很稀少,若是舍弃净土,就没有办法解脱。永明禅师恐怕世人不知,所以特别举出四料简指示未来,确实是迷津中的宝筏,岔路口的明灯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69页 净土法门说要)

55、什么是禅净,什么是有禅有净土?

所谓禅,就是我们本有的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的父母没有生我以前的本来面目。宗门的话不愿说破,让人参究而自己悟得,所以那话如此。实际上就是“无能无所”,“即寂即照”的离念灵知,纯真心体啊(离念灵知的意思是,完全没有思念思虑、而且洞悉面前的境界啊)。所谓净土,就是信愿持名,求生西方净土,不是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啊。所谓有禅,就是参究到极致,妄念情执都亡失,彻见父母没有生我以前的本来面目,明心见性。所谓有净土,就是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净土啊。禅与净土,是对教对理。有禅有净土,是对根机对修持。教理就总是如此,在佛不能增,在凡不能减。根机修持须要依教修行,行到极致证理,使自己实有啊。二者文字虽然相似,实际大不相同,须要细细参详,不可笼统马虎。倘若参禅没有悟到,或悟得不彻底,都不能叫做有禅。倘若念佛偏执唯心而没有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了事;或行持虽然精进,心还贪恋尘世;或求来生生到富贵家,享受五欲的乐;或求生天,享受天福的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达到大总持的程度,宏扬法道,普利众生的,都不能叫做有净土了。(《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641页 净土决疑论)

56、如何认识念佛与参禅的权、实、顿、渐?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辩疑的文字,须先说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的修行、是实、是顿、是渐,就可以完全没有疑义了。所谓权,是如来随顺众生的根机,善巧方便的意思啊。所谓实,是按佛自心证到的意义来说的意思啊。所谓顿,不需要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的意思啊。所谓渐,是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需要多劫多生,才可以亲证实相的意思啊。那参禅的,以为参禅一法,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当然是实是顿。不知参禅,纵然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只是见的是自心本有的理解性佛。若是大菩萨的根性,那就即悟即证,自然可以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从此上求下化,用作福慧庄严的基础。这种根性,就在大彻大悟的人中来论,也是百千中只不过一二人罢了。那根器或者稍劣,就是纵然能妙悟,而见思惑的烦恼未能断除,仍须在三界中,受生受死。既然受生死,从悟到迷的多,从悟再悟的少。那么那个法虽然是实是顿,如果不是那种人,也不能得到实与顿的真利益,仍然成了权渐的法而已。为什么?因为那是靠自力。自力若是十分具足,那是多么的幸运!稍有欠缺,就只能悟理性,而不能亲证理性。现今大彻大悟的,尚且难有其人,何况要证到他悟的呢?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又权又实,又渐又顿,不可以用寻常的教理批判。上到等觉菩萨,下到阿鼻地狱的种性,都须修习(这是彻上彻下的意思啊)。如来为众生说法,只是要使众生了生脱死罢了。其余的法门,上根则是当生就可以了脱,下根则是累劫还难了脱。唯有这一法,不论什么样的根性,都在现生往生西方净土,也就是生死就了脱了。这样的直捷,怎么可以名叫渐。虽然有的根机,不如寻常圆顿的根机,似乎有渐,但那法门的威力,如来的誓愿,使这等低劣根机,顿时获得大利益,那利益全在依仗佛的慈力处。凡是讲禅的人,若是没有深入研究净宗,没有不以为浅近而藐视的。若是深研净宗,就会竭尽心力,而去宏扬,哪里还执着这权、实、顿、渐的谬论,而自误误人呢?(《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81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57、净土殊胜法门为什么世人多不研究,或完全不知?若能信得及往生有分吗?

念佛法门是律教禅密的归宿法门。等觉菩萨还须要用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期望这样圆满佛果,何况等觉以下的一切菩萨以及大德呢?永明大师本来早已证佛果了,但既然示现出生世间,必须有自利利他的行为。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是自利利他最上乘的法,所以是以身作则极力提倡,期望可以完全担荷佛法的职责,而欣慰如来说法的本怀啊。今天的人多不研究,或完全不知,所谓习惯就不察觉了;或者恐怕提倡净土法门,别人会藐视,认为他没有智慧,所以不敢罢了。这正是孟子所谓“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常在走却不知那条路)的一类人啊。须知净土法门,是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中的特别法门。愚夫愚妇心无成见,就容易生信。通宗通教的,知道是特别法门,就必定极力提倡。通宗通教却把特别法门当作普通法门论,就不但不生信而且会反驳了,所以叫做难信的法。所以我常说,因为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的总持法门。所以九界(六道三乘的九法界)同心归向,十方诸佛共赞,千经都阐述,万论都宣说啊。你能信得真切,许你往生有分。请将这文字与邵夫人看。倘若能领会,应当立即痊愈,否则也只是世间夫妻的情谊而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187页 答陶冶公书)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心如弦直,可以入道

心如弦直,可以入道

佛说二十难中云:得人身难,生中国难,得遇佛法难,亲近善知识难,生正信难,此五乃难之难者,沙净弥已具其四,所欠者唯生正信耳。今幸出家,得遇大善知识为依归,又浑身跳在佛法大海,此何修而得,何缘而至? 若...

正净法师:念佛三昧摸象记浅释(二)

正净法师:念佛三昧摸象记浅释(二)

念佛三昧摸象记浅释 证净法师主讲(二) 【一日,有客诣关而问曰】  印光大师闭关念佛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位客僧请法参学。 【念佛一法,吾已修持二十余...

海涛法师《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海涛法师《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一 1.人身是很难一再获得的,只有当我们过去生曾累积足够的福报功德时,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的这个人身。如果能潜心思维此暇满人身之难得,就会激励自己去进修佛法。 2.在轮回中,众生会投生在六道中的任何一道,...

宣化上人:不要侵损常住

宣化上人:不要侵损常住

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什么东西呢?饮食,吃的东西;财物,常住的财物。所以没出家的人在庙上住,一定要给供养的。你没有给供养,譬如住了几天,或者住了一个时期,就这么走了,也不供...

【推荐】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推荐】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心境绝照,证入念佛三昧。然平日必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成熟。若强之使一,终...

你能够这样做,你就是菩萨

你能够这样做,你就是菩萨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这一品是观世音菩萨请法,观世音菩萨要护持《地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