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念佛比参禅直截痛快

念佛比参禅直截痛快

原  文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于佛,即为作佛耶?夫成佛、是佛,理无二致。而见性、作佛,难易相悬若是,岂非念佛较之参禅,尤为直截痛快也哉?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译  文

  《观无量寿经》中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两句话,比起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为直接了当,痛快淋漓。为什么呢?因为见性困难而作佛容易。什么叫见性呢?离开心意识,内在的灵光迸露,才可叫见性,所以很困难。什么叫作佛呢?持念阿弥陀佛名号,观想阿弥陀佛的正报(佛的相好光明)与依报(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功德),这就叫作佛,所以很容易。观经说:“汝等心里忆佛念佛时,这能忆佛念佛的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岂不是由于忆佛念佛,就是作佛吗?见性成佛与是心是佛,在道理上没有两样。然而,见性之难与作佛之易,二者的差别却悬殊很大,这不正说明念佛比参禅更为直截痛快吗?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道证法师《菩提心的慈悲与智慧》

道证法师《菩提心的慈悲与智慧》

我们听经学佛,目的是要开发出佛性来用。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佛法,发挥佛的精神。用佛的慈悲和智慧,使我们不但现在生活清净快乐,同时也解决生死轮回的大问题,使我们永远不必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如果我们听...

你想留什么在人间呢

你想留什么在人间呢

在佛教里,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人是死不了的,人生是圆形的,生死是循环的,所谓老病死生,生了要老,老了要病,病了要死,死了又要再生。等于空间有东西南北,你依循着东西南北转,转了一圈之后,还是会再转回来...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37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37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37:舍利世界安稳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舍利金刚身,通体蕴神灵。世民善为本,寰球永安稳。缅怀舍利依大乘,...

星云法师: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星云法师: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佛教道场往往对发心捐献的信徒说:「功德无量!将来阿弥陀佛会保佑您。」对于前来贡献劳力的义工,也总是说:「功德无量!将来阿弥陀佛会接引您。」凡是对佛教有贡献的人,寺院的主事者经常都会说:「阿弥陀佛会添福...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

阿弥陀佛之身,是与诸佛同一法身;阿弥陀佛无心,是以苦难众生的心为心。我们每个念头里面都具有阿弥陀佛的法身功德,这就是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阿弥陀佛法身可以衍生报身,报身可以衍生应化身...

把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也是一种法施

把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也是一种法施

令慈年迈,光若不说此弊,汝后会以尽孝之心,阻亲往生。 那个意思是你母亲年龄大了,假如我不说出刚才那个弊端来,以后你母亲临走的时候,可能你就这样做这些事拾掇他,表示你孝顺,是那意思吧。印光法师的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