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如何相处?

父母与子女如何相处?

父母对待子女应该竭力爱护,并教养他们;子女对于父母应该敬重承顺,并奉养他们。

幼儿是要靠父母抚养的,否则就难免保育失当,老年是要靠子女奉养的,否则就萧条无趣。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善生经》里,规定亲与子之间,有五个互相对待的条件。

子女敬养父母的五条:‘一者、供养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父母对待子女的五条:‘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澈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

可知释尊168教诲我们,是要父慈子孝的。

孝顺父母固然是对的;然而我们不要忽略了佛所说的‘父母正令,不敢违背’,和‘不断父母所为正业’,这几句话的反面意思。就是父母倘有不正当的言语和举动,或是迷入外道邪见的,子女们不但不应该听从,而且要婉转地谏阻他们。但进谏时,要在没有旁人的时候。做子女的倘只晓得顺亲于情,而不晓得顺亲于理,结果使父母陷于不义,造成罪恶,这就将成为孝行的绝大缺点。供养各位一个故事《心念一变天地宽》:

以前,一位老太太总是为两个女儿的命运操心。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上了洗衣作坊的内掌柜。逢上雨天,她担心小女儿的洗衣作坊的衣服晾不干;逢上晴天,她担心大女儿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她就这样天天为两个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很忧郁。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家生意兴隆;大晴天,你小女儿家顾客盈门。哪一天你都有好消息啊!’这一说,老太太才高兴了。天还是老样子,只是心念变了,生活的色彩竟然焕然一新。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历明文尚具存。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一个修行人从初发心到圆成佛果,一般从通途来说,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福德、智慧修行。 但如果你能够修行念佛法门,...

慧律法师《什么是佛法》

慧律法师《什么是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这本《什么是佛法》是张澄基博士在美国佛教会的演讲词,(张澄基博士应该是往生了),由沈家桢居士整理。我在大学刚进入这个佛学社的时候,就是看到这一本。这一本可以说看了以后非常有...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喻如两军对垒,必须坚守己之城郭,不令贼兵稍有侵犯。候其贼一发作,即迎敌去打。 必使正觉之兵,四面合围。俾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五欲的事儿少回向,应多回向得智慧

五欲的事儿少回向,应多回向得智慧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没有慧、没有定,皈依所受的效果很小,容易动摇。 你碰见一个有神通的人说:我能使你发财。或者你另外又找女人,你太太跟你吵架,他告诉你:我能使你太太不跟你吵架,能有...

修行人不要说狂话

修行人不要说狂话

修行人,别说什么你有真正的定力,你若想有真正的定力,一定还有魔,有种种的魔,不仅外来的魔,还有自心魔。从外边来的魔,容易降伏;从你自心里生出来的魔,那是不容易降伏的。还有一种魔,也是最难降伏的,什么...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六  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六 上)

(2)行愿功德殊胜1、校量闻经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