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与子女因缘总不出此四种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叹。况汝教养多年,费若干精神钱财,心中能不感伤乎。虽然,切不可以自己一向热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为怨尤。须知吾人从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造恶业,无量无边。或我欠人之债,或人欠我之债,或我欠人之命,或人欠我之命,以彼此有负欠故,致所生儿女种种不一。有还债者,有讨债者,有报德者,有报怨者。汝今生虽居心事事甚好,岂多劫多生,通通皆无罪业乎。故人当有不如意之境遇,只可发忏悔罪业心,不可生怨天尤人想。

若能发忏悔心,不生怨尤,则所谓逆来顺受,则后来之福,实难测度。汝此子者,大约是讨债而来,债已讨足,故随即去世。汝于债主已去,不生解脱业累之想,反生怨天尤佛之心,则成颠倒矣。民国八年,北通州王芝祥,字铁珊,一子很聪明,很孝顺。大子有神经病,铁珊心中望此子承继家声。

二十一二岁,已娶妻,生一女。一日,病重将死。铁珊痛极。呼之曰,某某,汝既来为我儿子,为何此刻就要去。其子瞋目,作广西口音曰,我哪是你儿子,我就是第十四个人。说毕,即死。先铁珊在广西作兵备道时,计杀降匪头首十三人。先用极爱厚之法以安慰之,请其吃饭,尚请有大名之人作陪,每人犒洋二十四元。云,日间甚忙,来不及与汝详谈,到晚间来,当与汝等各安职务。此十三人,不知是要杀他,反拉其厚友同去,意欲以己之情面,求其亦派彼一好差事。

至晚去,则进一门关一门,伏兵于华厅。其人既来,铁珊抽佩刀砍,则伏兵同出杀之,得十四个尸首,亦不知是何姓名。岂知其人即为其子,徒用二十余年教育之劳,至死反瞋目呵斥,不认铁珊为父。大率世之儿女之因,总不出讨债,还债,报恩,报怨之四义。此子系汝宿世欠彼债者,债清即去。若还债及报恩者,则可得其孝养耳。又汝已皈依佛法,当须晓得世间事事无常。

若不极力念佛求生西方,则随业轮回于三途六道中,何可底止。此子之去,益当知一切事皆不可倚靠,唯有西方阿弥陀佛,乃我等一切众生之大倚靠。从兹发感激心,发精进心,以自己所作之种种功德,及所念佛之功德,同皆回向往生西方。汝能如是,则此儿之死,即为汝作警策,免汝被世间福报眷属所迷,不生厌离娑婆之心,亦不生欣求极乐之心。(续编·复德畅居士书)

问:弟子夫妇恶习深重,悛改不易,因此所生诸子,荒怠乖张,殊无立达希望,拟于此时预将彼等作当来堕落想,放开怀抱,自适其适。果真临了堕落离散之日,以观想既熟,自不致大受恼恨,如此想念,可否行持。

答:可行持。(三编·答念佛居士问 周孟由)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多诸障难者,行人于禅观中,击发阴魔,如《楞严》开五十种,皆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故知正见稍亏,邪魔遂炽,无益更损,求升反沉。由此浅根怖道不学。《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一段谈到末法...

星云大师《愿心的升华》

星云大师《愿心的升华》

心灵境界的不断提升,使我的生活领域更加海阔天空!仅仅一个祈愿;我也好像经历了春夏秋冬,单单一个愿心,我也花费了六十年以上的岁月,才慢慢有了这么一点悟道。 我自幼生长在一个佛教家庭里,四岁时,就吵着要吃...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化问法经一卷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化问法经一卷

[第787部第59册一卷] 第0787部~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化问法经一卷宋中印度三藏沙门天息灾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心无挂碍,就是得到的。挂碍就是苦果,假如有挂碍了就要受苦。挂的意思,就像我们用网鱼或网鸟的罩子,把鱼或鸟罩到了,飞不出去了。我们被什么罩到了?被烦恼罩到了,被无明烦恼、贪、瞋、痴、慢、疑,被这些东西...

学会用这五种心让生活充满禅意

学会用这五种心让生活充满禅意

生活中要有一点禅意,才会幽默,才会开朗。禅,不是佛教所专有,禅,是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自性,它不是出生后才有,而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但是一般人却忽略了内在的宝藏,不断追求外在事物的满足,实在...

喝腊八粥的因缘

喝腊八粥的因缘

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应该昨天啜,何以故?因佛成道以前,啜乳麋故。 原夫释迦佛未成道前为悉达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修习世间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