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应如何教育子女

  佛陀在《善生经》里,规定父母当以五事养育子女。

父母养育子女的五事是:一是教育好子女,不令作恶;二是教授子女正确的处世道理;三是关心爱护子女;四是为子女安排好婚姻生活;五是为子女提供正常的物质条件,满足他们的正常要求。

现代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呢?以下四点意见可参考:

(1)培养子女的感恩观念:什么是好儿女?就是他具有孝顺、尊重、感恩的心性。所以教育孩子,要让他从小培养感恩的观念,不但知道感谢父母的恩惠、老师的恩惠,也能够感谢社会的恩惠、国家的恩惠。他有这个感恩的观念,就是他的财富,有助他开创未来的美好前途。

(2)培养子女的慈悲胸怀:现在的青年儿女往往不知道奉行慈悲,常常逞一时之狠,赌气、打斗、闹情绪,这样的子女,将来在社会上是不容易获得人缘的,所以最要紧的是让儿女有慈悲的胸怀。例如,教育子女,要教他爱护小动物,教他不欺凌弱小。使他们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如果孩子缺乏慈悲心、博爱精神,将来到社会就容易形成暴戾之气。

(3)培养子女的忍耐力量:要养成子女的良好修养,就要教他忍耐。像兄弟姊妹相处,有时候哪里一个兄弟姊妹多得到一点利益,多得到一点好处,他不要争,要能忍耐;或者受到一点嫌弃、一点挫折,也不要一直苦恼闹情绪,要能忍耐。忍耐的力量,是将来能成就一切事业的力量。

(4)培养子女的服务精神:今天的社会,不是讲究你个人有多少才能,有多高学历,最主要的是要社会大众能肯定你,能接受你。子女如果有服务牺牲的精神,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就会受到大家的肯定欢迎,才会成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种是根本。我们这几天尽讲行,行的时候应常念:人终究是会死的,不一定活到八、九十岁才死。你们这年龄也会死的,可能一害病就死了,死是没有规定的。大家都...

修道人要经得起考验

修道人要经得起考验

学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心,消灭殆尽。不让它作怪,扰乱定心。应将它变成一个为法忘躯的心。只要求得佛法,就是把自己的身心性命布施,也在所不惜,绝无吝惜。不过,各位要晓得。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一讲:法然上人发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一讲:法然上人发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一讲:法然上人发现"念佛解脱道" 主讲:纯祥法师  《选择本愿念佛集》是净土宗开宗的圣典,汇集了净土宗三经一论要文而成。学习之...

世间人都要想修福,应该怎么修

世间人都要想修福,应该怎么修

一者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 就这么三种。这是福田品,讲福田的。世间人都要想修福,怎么修?福怎么来的?就布施,舍得。你若肯舍,帮助别人,你就得到了,得到一切人都帮助你,这是施业的事。...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78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78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78:歌呗三宝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虔诚三宝尊,效仿三宝行。时为三宝想,歌呗奉供养。结缘三宝依大乘,精修...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 ---《心地观经》 这首偈语旨在说明佛教的报恩主义,特别是报众生恩。佛教常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是指父母恩、国家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