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法语:教导子女的好典范


「爱就是弟子规的圆满落实,也是人类智慧经验的承传」。中国古圣先贤,我们的老祖宗,世世代代把这个传下去,这就是教学。特别是家教,中国人非常重视家教,教导子女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从怀孕的时候开始。学习周文王的母亲,她懂得。他母亲怀孕的时候(就是怀周文王),在这十个月当中,她能保持身行、心行,心是心态,行是行为,心身,就是言语造作都非常谨慎。

目不视恶色,就是眼睛不看不好看的东西,不看;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这个傲言就是佛经上讲的恶口。连恶口都没有,妄语、两舌、绮语当然没有。在佛门里面讲,就是怀孕的时候她懂得持戒,戒持得很严;在中国传统来说她守礼,怀孕之礼她守得很好,做得很好。所以小孩出生,这小孩就是文王,容貌端庄,好教、好养,孩子听话。

父母、大人在小孩面前也要守礼,不能让小孩看的,不可以给他看;不能让孩子听的,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全是善的,这叫扎根教育。母亲时时刻刻不离孩子身边,在旁边守住保护他,决定不许可邪恶接触到他,这样看三年,一千天,到他满三岁,这是中国古人讲的扎根教育。这是什么教育?这是爱的教育。母亲对孩子没有爱心,她做不到;她有爱心,她要保护他,不能让他受到丝毫伤害。

三岁所扎的根,中国古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母亲扎的根,他到八十岁都不会改变,他都能守住。这是什么教育?圣贤教育,真诚爱心的教育。这个教育古时候有,现在没有了。古时候很普遍,家家都懂得这个教育,所以社会祥和,人皆善良,容易培养。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十二集)2012/11/19 檔名:02-040-0022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宗立法师:为何文殊菩萨出现在面前他都视而不见呢

宗立法师:为何文殊菩萨出现在面前他都视而不见呢

宗立法师在《杂譬喻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以前有位大居士,是文殊菩萨的超级粉丝,他一直仰慕文殊菩萨的大智慧,每每祈愿可以亲见菩萨示现。可惜一直未能如愿。有一次...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常人往往视逆境为外来因缘,总不知究竟的缘由为何?往往只在事情表象与人我之间琢磨、计较是非,鲜少转个方向,省察自我。 懂得省察自我,就是懂得观因缘。《杂阿含经》有说 有因有缘世间集 ,世间一切总有因缘...

不要老是生活在怀疑之中

不要老是生活在怀疑之中

我有一个信众,他相信自己的命不好,非常迷信紫微斗数,每天出门前、回家后,一定会用紫微斗数算一算。有时连出门坐车的颜色是红色还是黄色,他都要事先算一下;甚至因为怕中毒,吃饭前还要用银针在饭碗里插一插,...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有到达目标,你就命终了,寿命有限。 所以大彻大悟之人,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都是这样,没有等到他见思惑断尽,他就命终。命终就有后有。因为见思惑还没尽,他...

宣化上人:不要侵损常住

宣化上人:不要侵损常住

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什么东西呢?饮食,吃的东西;财物,常住的财物。所以没出家的人在庙上住,一定要给供养的。你没有给供养,譬如住了几天,或者住了一个时期,就这么走了,也不供...

修学净土法门,解行都要一门深入

修学净土法门,解行都要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的修学,起先绝对不能看太多太杂,解和行一定都要一门深入。 解和行怎么深入?要专看净土宗方面的书:净土五经一论,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要在这里反复地去熏习,反复地去看。我常常讲个比喻,就像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