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人人爱的,他为什么这么舍得?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理会因而站不住脚,为了防止这个情况他预先发布命令:「凡是供养佛、接受佛法的人,重罚五百银钱。」大家见了法令,都舍不得这五百银钱,所以当佛与弟子们一入城,家家户户都赶紧关上门。于是连续三日僧众们皆空钵而回。

  到了第四天,有一位婆罗门长者的老佣人,从屋里端出一些已经馊掉的东西准备倒掉,一眼见到佛陀威仪庄严的形象,油然生起恭敬之心。她很想供养佛陀,但是手上仅有的东西既粗糙又腐败,怎能拿来供养尊贵的佛,这如何是好呢?

  正当她踌躇不决时,佛陀微笑放光,欢喜地用钵盛过老妇手上的馊食。并转头告诉阿难:「这位老妇人一心虔诚,因为她虔诚供佛的功德,往后得十五劫生天堂享受快乐,十五劫后下生人间,具出家修行之因缘。」这时老妇的主人正好从屋里出来,听到佛所说的话,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佛便问这位婆罗门长者:「你可曾见过其他不可思议的事?」长者回答:「有啊,一次我们有五百乘马车结伴出游,由于天气闷热,便找了一棵大树遮荫,这棵大树可以容纳五百乘车马而有余荫。树木之大真是不可思议呀!」佛紧接着问:「你可知道这棵大树的种子有多大吗?」长者答:「如芥菜子那么小。」佛说:「这就对了!这就是因小果大的道理。」老妇人的果报同于此理,施佛的因虽小,虔诚清净的信心却大,所以得到这么大的果报。

  长者听了认为很有道理,佛所说的话没有半句虚言,又见佛的身相放光、庄严无比,就赶紧呼告邻里:「天人导师,佛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他所说的教法,可以引导我们脱离烦恼,大家赶快来吧!」大家一听长者如此说,便纷纷走出屋外,同样被佛的光明庄严所摄受,佛便为他们讲法。

  在场的人都听得法喜充满,也纷纷去缴纳罚款。婆罗门城主感到十分奇怪,钱是人人爱的,大家为什么愿意损失这些钱呢?这其中一定有大因缘。城主因此也受了感动,恭请佛到皇宫说法,一城之人皆受教化。

  佛因老妇的虔诚布施而含笑放光,由于放光的因缘,消除了大家的疑惑,这就是以方便法应机设教。接着,更进一步普施法雨,教导众生解脱之法,这就是破惑除疑,从体起用也。

 

点我:

相关文章

琉璃王与释迦族

琉璃王与释迦族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时,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于二十岁时领兵将父王罢黜,并且杀死了兄长祇陀太子,自立为王。  有一恶臣名为耶利,告诉琉璃王说:‘大王,当初您身为皇子,到迦毗罗卫国学习,曾受到释迦族人...

佛说一切皆会舍离

佛说一切皆会舍离

  有一天,佛陀和阿难尊者在前往娑扫国城托钵的途中,看见一行人因车子坏了,满脸忧愁地坐在路旁,佛陀即开示:‘乘车时若舍离平坦的正道,而走在偏斜的路上,会导致车轮损坏。远离正法亦是如此,若起恶念、行...

相由心生,运随行改的故事

相由心生,运随行改的故事

  曹彬是宋朝的一位大将,他帮宋太祖平定天下,功劳很大。  有一天,曹彬遇到精于相术的陈搏(希夷)先生。陈搏告诉曹彬:“你的边城骨隆起,印堂宽阔,目长光显,必定可以早年富贵。所忌讳的是颐削口垂,可...

佛经故事 | 骂独觉得丑相 因愿力而转变

佛经故事 | 骂独觉得丑相 因愿力而转变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国王的头等大事

|国王的头等大事

  有一天,波斯匿王风尘仆仆地赶到佛陀所住的祇园精舍。  看着国王浑身上下都是尘土,佛陀有些意外:“大王!看您蓬头垢面,您这是打哪儿来呀?”  波斯匿王无奈地摇摇头,耸耸肩说:“世尊!我忙呀!偌大...

破斋酬业

破斋酬业

  【现果随录】  昆山的魏应之,是子韶同族兄弟的儿子。崇祯庚辰年春天,他和子韶同睡,梦中忽然大哭念佛。子韶惊奇地问他原因,他说:「梦中到了阴府,看见冥官抱着生死簿到来,我的名字列在缢死簿上,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