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善生经》中讲如何教育子女

佛陀在《善生经》中讲如何教育子女

佛陀在《善生经》里,规定父母当以五事养育子女。

父母养育子女的五事是:

一是教育好子女,不令作恶;

二是教授子女正确的处世道理;

三是关心爱护子女;

四是为子女安排好婚姻生活;

五是为子女提供正常的物质条件,满足他们的正常要求。

现代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呢?以下四点意见可参考:

(1)培养子女的感恩观念:什么是好儿女?就是他具有孝顺、尊重、感恩的心性。所以教育孩子,要让他从小培养感恩的观念,不但知道感谢父母的恩惠、老师的恩惠,也能够感谢社会的恩惠、国家的恩惠。他有这个感恩的观念,就是他的财富,有助他开创未来的美好前途。

(2)培养子女的慈悲胸怀:现在的青年儿女往往不知道奉行慈悲,常常逞一时之狠,赌气、打斗、闹情绪,这样的子女,将来在社会上是不容易获得人缘的,所以最要紧的是让儿女有慈悲的胸怀。例如,教育子女,要教他爱护小动物,教他不欺凌弱小。使他们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如果孩子缺乏慈悲心、博爱精神,将来到社会就容易形成暴戾之气。

(3)培养子女的忍耐力量:要养成子女的良好修养,就要教他忍耐。像兄弟姊妹相处,有时候哪里一个兄弟姊妹多得到一点利益,多得到一点好处,他不要争,要能忍耐;或者受到一点嫌弃、一点挫折,也不要一直苦恼闹情绪,要能忍耐。忍耐的力量,是将来能成就一切事业的力量。

(4)培养子女的服务精神:今天的社会,不是讲究你个人有多少才能,有多高学历,最主要的是要社会大众能肯定你,能接受你。子女如果有服务牺牲的精神,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就会受到大家的肯定欢迎,才会成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愿普皆回向给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四、念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四、念

四、念佛大圆满 1、净宗讲话 又名:浅谈持名念佛法门 (1990年6月) 一、念佛往生是怎么一回事 二、持名法门的三大特点(一)下手简单,不碍众务(二)可...

圣严法师《健康的工作态度》

圣严法师《健康的工作态度》

人类为了生存活口,必须赚取活命的衣食,农耕时代的人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就是为了生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跋山涉水,畜牧牛羊,都是为了生活。现代人上班下班,劳心劳力,还是为了生活。 由此可知,工作的...

在末法时期,佛菩萨是如何示现的

在末法时期,佛菩萨是如何示现的

现在我们听到某某大德、某某老修行、某某善知识,也是比较而言。就是大菩萨在这个时期示现,也不会示现什么奇迹。因为大菩萨的示现都是随众生的机,他所示现的多与众生相当,这就是同类示现。 在这个末法时期,我...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修行中的福报问题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修行中的福报问题

谈修行中的福报问题 药师山紫虚居士 壹、前言一般人都知道多做布施、念佛等善事就可以得到「福报」,下辈子也许就可以做个上等人,甚至可生天界去享福,或者死后可以或...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出入其中者,靡不为其烧煮。若从烈焰中觅得一片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苟能当下一念清凉,顿见大地皆冰,自不在身心世界中作归宿也。此从上大力量...

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佛陀对待弟子的态度,就如老师对待学生一般,但是佛陀教导弟子的东西,不是数学或历史等这些课程,而是做人处世的方法。由此观之,我们将佛陀称为做人的老师可能是最适当的。 我们这一位做人的老师佛陀,为了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