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雀尚且反哺,为人子女的孝道你做到了吗?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这是中品的孝顺;第三是上品的孝顺,就是引导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是最上品的孝顺。

——星云大师

不是把身体放在老人身边就算尽孝,而是要用我们的心去体贴他们的心,看到他们生命的精神需求。因为老人家上了年龄,身体肯定是不如年轻人,怎样照顾他的身体都没办法,这对于人类来说是最大的精神折磨。唯一能改变的是心,所以我们要把父母的心当作小孩去呵护。

真正的尽孝,是能够将孝落地,能够说服自己,能够在父母身后真正地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他们,看到他们生命的提升,能够让自己的祝福不是安慰自己,而是为父母的生命带来更多不可思议的提升,我觉得这才是孝的核心理念。

父母对孩子永远都不放心,这是一种情执,因此我们修行的时候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修舍心。所谓舍心,就是“愿诸众生远离亲疏爱憎,住平等舍”,可以理解为: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认为和一切众生平等,没有分别心。

平常社会中定义的孝,只是对父母身体及物质方面的满足,很少有人能够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父母晚年的生活大概有二三十年,真正在卧床不起的时候,无论我们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应该尽可能地守在他们身边。但是平常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生活,所以孝顺与否关键在于发心。

从历史的角度看,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从宇宙的层面看,我们把所获得的资源再回馈父母,这种方式就是尽孝,因为我们关心父母的灵性成长。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真的不是为自己而活,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深如大海,如果我们管不好自己的起心动念,这就是不孝。就好像我们自己不行善业,走在了父母的前面,这就是不孝。所以孝是什么?是对因果的遵循。

在《孝经》中说:真正的孝是对父母精神生命的滋养。可能在这方面只有人类才能做到,能够给他们内心一些真实的东西,这是大孝。

孝就像木头、柱子一样,立木支千斤!所以孝道是要立的,整个房子都是靠柱子支撑起来的,世间也是要靠孝道支撑起来的。没有孝的世间不可能有文明,只能退步;一个家庭没有孝道,不可能有传承;一个人没有孝道,他就没办法致知格物,没办法把自己与生俱来的习气、秉性化掉,达到人生的进步。

后半部分来源:如孝法师开示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禅观。由修定得有漏慧,再以有漏慧观四念处,由观四念处发无漏慧而出三界,证解脱果,这是相当花时间的修行方法,对于一般人而言,的确难得有此因缘修成四念处...

在你没有开悟之前,都是在做梦

在你没有开悟之前,都是在做梦

梦,本来是一种虚妄的,妄想所现的,可是也有是真的。所以梦有很多种梦,有的是虚妄的梦,有的是真实的梦,有的是预先鬼神来启示你的梦,所以这个梦,你也可以说它是假的,也可以说它是真的;可是不管假的梦,或者...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三》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三》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我们已经讲过了两次的佛教与生活,今天我仍然要讲佛教与生活。为什么我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讲佛教与生活呢?主要原因是我深深的体会到佛教界的人士,不论是出家的大德法师,或是在家的居士信徒...

星云大师《菩萨的宗教体验》

星云大师《菩萨的宗教体验》

各位长老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慈光加被,使我们这一次的弘法讲座能够顺利地进入第三天。三天来,我们以宗教体验为主题,分别介绍了佛陀、阿罗汉的宗教体验;今天,我们要接着介绍发扬佛陀自觉觉他之精神的...

圣严法师《找到生命的价值》

圣严法师《找到生命的价值》

经常有人向我诉苦,说他们自己这一生好象是白活了!不但经常是在胡思乱想之中,体会不到活在当下的自在;更严重的是,心里常有一种闷闷的、被蒙蔽的感觉,每天活得麻木不仁、行尸走肉一般,找不到生命真正的价值!...

圣严法师《翻出如来佛的掌心》

圣严法师《翻出如来佛的掌心》

有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说一只猴子,神通很大,一个筋斗就可翻出十万八千里远。有一次他翻到很远的地方,以为已经到天边,那里有五个山峰,他就在山边撒了一泡尿,然后说:我现在再翻一个试试看,是否翻到天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