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雀尚且反哺,为人子女的孝道你做到了吗?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这是中品的孝顺;第三是上品的孝顺,就是引导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是最上品的孝顺。

——星云大师

不是把身体放在老人身边就算尽孝,而是要用我们的心去体贴他们的心,看到他们生命的精神需求。因为老人家上了年龄,身体肯定是不如年轻人,怎样照顾他的身体都没办法,这对于人类来说是最大的精神折磨。唯一能改变的是心,所以我们要把父母的心当作小孩去呵护。

真正的尽孝,是能够将孝落地,能够说服自己,能够在父母身后真正地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他们,看到他们生命的提升,能够让自己的祝福不是安慰自己,而是为父母的生命带来更多不可思议的提升,我觉得这才是孝的核心理念。

父母对孩子永远都不放心,这是一种情执,因此我们修行的时候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修舍心。所谓舍心,就是“愿诸众生远离亲疏爱憎,住平等舍”,可以理解为: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认为和一切众生平等,没有分别心。

平常社会中定义的孝,只是对父母身体及物质方面的满足,很少有人能够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父母晚年的生活大概有二三十年,真正在卧床不起的时候,无论我们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应该尽可能地守在他们身边。但是平常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生活,所以孝顺与否关键在于发心。

从历史的角度看,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从宇宙的层面看,我们把所获得的资源再回馈父母,这种方式就是尽孝,因为我们关心父母的灵性成长。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真的不是为自己而活,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深如大海,如果我们管不好自己的起心动念,这就是不孝。就好像我们自己不行善业,走在了父母的前面,这就是不孝。所以孝是什么?是对因果的遵循。

在《孝经》中说:真正的孝是对父母精神生命的滋养。可能在这方面只有人类才能做到,能够给他们内心一些真实的东西,这是大孝。

孝就像木头、柱子一样,立木支千斤!所以孝道是要立的,整个房子都是靠柱子支撑起来的,世间也是要靠孝道支撑起来的。没有孝的世间不可能有文明,只能退步;一个家庭没有孝道,不可能有传承;一个人没有孝道,他就没办法致知格物,没办法把自己与生俱来的习气、秉性化掉,达到人生的进步。

后半部分来源:如孝法师开示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奉行七诫远离诸恶

奉行七诫远离诸恶

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 ──《十诵律》 在佛教戒律的圣典《十诵律》里,有四句偈很好: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意思是:一个持守净戒的人,就像明眼之人,可...

临江仙 顶礼弥勒菩萨圣诞

临江仙 顶礼弥勒菩萨圣诞

(诗词拜佛)临江仙……顶礼弥勒菩萨圣诞(农历大年初一)神态悠闲弥勒佛,紫光萦绕金身。慈眉善目腹怀仁,宽容天下事,笑劝众黎民。兜率天宫持正定。凝眸百变红尘。慈云法雨...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四十二集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四十二集

第四十二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诸位同修,又到了我们讲因果故事的时间了。那么晚上呢,来给同修报告什么故事呢...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专为究明己躬下事。故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不是养懒图安闲,任意度时也。必欲究此大事,只可运粪出,不可运粪入。直须将妄想恶习,文字知见,一齐吐却,...

一毛不拔

一毛不拔

惨淡阴冷的阎罗殿里,阎罗王寒着一张紫绛色的黑脸,坐在大殿中审问一群迷离飘泊的魂魄,两旁的鬼卒拿着刀斧戟剑,龇牙咧嘴地吆喝着。阎罗王冷冷地问道: 「跪在下面的是什么人?前世功过如何?」 「报告阎罗王,他...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 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蜜。 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蜜。 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