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雀尚且反哺,为人子女的孝道你做到了吗?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这是中品的孝顺;第三是上品的孝顺,就是引导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是最上品的孝顺。

——星云大师

不是把身体放在老人身边就算尽孝,而是要用我们的心去体贴他们的心,看到他们生命的精神需求。因为老人家上了年龄,身体肯定是不如年轻人,怎样照顾他的身体都没办法,这对于人类来说是最大的精神折磨。唯一能改变的是心,所以我们要把父母的心当作小孩去呵护。

真正的尽孝,是能够将孝落地,能够说服自己,能够在父母身后真正地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他们,看到他们生命的提升,能够让自己的祝福不是安慰自己,而是为父母的生命带来更多不可思议的提升,我觉得这才是孝的核心理念。

父母对孩子永远都不放心,这是一种情执,因此我们修行的时候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修舍心。所谓舍心,就是“愿诸众生远离亲疏爱憎,住平等舍”,可以理解为: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认为和一切众生平等,没有分别心。

平常社会中定义的孝,只是对父母身体及物质方面的满足,很少有人能够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父母晚年的生活大概有二三十年,真正在卧床不起的时候,无论我们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应该尽可能地守在他们身边。但是平常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生活,所以孝顺与否关键在于发心。

从历史的角度看,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从宇宙的层面看,我们把所获得的资源再回馈父母,这种方式就是尽孝,因为我们关心父母的灵性成长。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真的不是为自己而活,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深如大海,如果我们管不好自己的起心动念,这就是不孝。就好像我们自己不行善业,走在了父母的前面,这就是不孝。所以孝是什么?是对因果的遵循。

在《孝经》中说:真正的孝是对父母精神生命的滋养。可能在这方面只有人类才能做到,能够给他们内心一些真实的东西,这是大孝。

孝就像木头、柱子一样,立木支千斤!所以孝道是要立的,整个房子都是靠柱子支撑起来的,世间也是要靠孝道支撑起来的。没有孝的世间不可能有文明,只能退步;一个家庭没有孝道,不可能有传承;一个人没有孝道,他就没办法致知格物,没办法把自己与生俱来的习气、秉性化掉,达到人生的进步。

后半部分来源:如孝法师开示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投生到施主家

投生到施主家

宗门下常常有些公案。比如宋代的草堂青禅师。草堂青禅师在当年是很了不起的禅宗大老,那他的大施主就是一个姓曾的大户人家。那草堂青禅师圆寂,就到曾家去投胎了,这就是后来一个作宰相的,就是曾鲁公,叫曾公亮,...

海涛法师《解脱正因》

海涛法师《解脱正因》

各位来参加八关斋戒,乃至拜《梁皇》,要正确依止三种心。当你具足有这三种心才具备忏悔的力量。一、出离心,因为深深感到生命之苦,所以生起出离轮回痛苦的决心,这也是佛宣说真理的第一个圣谛。有出离心之后,将一...

侵损常住重罪 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

侵损常住重罪 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

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 若诸众生:假设有一切的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常住,就是庙。或者吃庙上的饮食,不给钱;或者用庙上的财物,而不还。...

宣化上人:为什么人有贫贱和尊贵

宣化上人:为什么人有贫贱和尊贵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尊贵的人?又有下贱的人?是什么原因使他就尊贵了?什么原因令他就下贱了?有五种道路,令人走到下贱这一种的果报上。这五种的路: (一)骄慢。谈到这骄慢,对外面的人骄慢,这是一般人常有的;...

慧律法师《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

慧律法师《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

沉痛殷切的呼吁 佛弟子最茫然的是:法门众多,却不知何处入手。 佛弟子最痛心的是:邪说横流、谈玄搞怪、白衣上座、不敬三宝、背离正知见的佛教乱象。 当您以欢喜信受之心,看完这套最上乘《信心铭》诚挚的祝福您...

圣严法师《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圣严法师《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佛法对苦有相当多的阐述,它将人生分为生、老、病、死四苦,再加上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就形成了八苦。离苦、灭苦是学佛的目的,然而在离苦、灭苦之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先知苦。 佛法中对于种种苦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