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净法师:佛教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关系

善士问: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来的,那就是善缘,也就是佛法上讲的“菩萨眷属”;如果是欠债不还者,那就是业债,也就是“冤家”。

虽然,佛教也主张后天的教育,教导人们要父慈子孝,父母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子女要尽到做子女的孝敬。但佛教也强调因果、业缘,认为今生成为父子,根本原因是前生的“业缘”所感。如果是子欠父债,那就是考顺子女;如果是父欠子债,那就是五逆之子。只有菩萨眷属,才是父慈子孝。可世间父慈子孝者,必定是少数。所以,从佛教立场而言,世间父母与子女是业缘而成。

当然,从佛教教人为善的理念而言,无论前生是何缘,做父母的一定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教育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导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家庭、自己负责任的人,教导子女为人处事的正确理念;做子女的也要知道报父母养育之恩,报国家、众生的生存之恩。所以做子女的不仅要孝养父母,而且要报效祖国,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有理想、有愿望的优秀人才。

就今天的社会教育而言,人们的素质教育和子女的道德教育最为重要,佛教的因果理伦理观,就是一种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大家能对佛教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好的运用佛教教育,我想佛教的这种因果伦理观,就能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2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2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32)  ◎ 印海 著  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蜜字义炳然。 菩萨身有定慧圆光,神异无比。释尊在世身有八尺...

星云大师《怎样做个佛光人》

星云大师《怎样做个佛光人》

第一讲 台湾大学的师生,都自称台大人,在中国文化大学的华冈师生,称做华冈人。所以过去、现在,凡与佛光山有缘分的人,都应称为佛光人。 怎样做一个佛光人?佛光山的大众等,都应该先知道这个问题。举凡佛光山的...

净空法师:用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来帮助我们解决

净空法师:用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来帮助我们解决

修行在哪里修?生活上修,穿衣吃饭,特别是人事上修,顺境、逆境。顺境学不生贪恋,为什么?有个念头起来,立刻观照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

弘一大师的惜福

弘一大师的惜福

弘一大师是近代著名的律藏大师,俗名李叔同。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弘一大师有一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给出家人作开示时,劝他们发大心,以...

圣严法师《装出来的自信靠不住》

圣严法师《装出来的自信靠不住》

有些人看起来很有自信,或是自认为很有自信,但这种人未必有真才实学,可能只是表现得好像很能干、很有才能的样子。要不然就是因为有人在背后为他撑腰;甚至是只因为有财有势。 可是这些都不能做为信心的来源,因为...

印光大师:念佛百问

印光大师:念佛百问

1、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于年龄,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于心无正见。无正见,故无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未能一心,亦可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