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净法师:佛教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关系

善士问: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来的,那就是善缘,也就是佛法上讲的“菩萨眷属”;如果是欠债不还者,那就是业债,也就是“冤家”。

虽然,佛教也主张后天的教育,教导人们要父慈子孝,父母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子女要尽到做子女的孝敬。但佛教也强调因果、业缘,认为今生成为父子,根本原因是前生的“业缘”所感。如果是子欠父债,那就是考顺子女;如果是父欠子债,那就是五逆之子。只有菩萨眷属,才是父慈子孝。可世间父慈子孝者,必定是少数。所以,从佛教立场而言,世间父母与子女是业缘而成。

当然,从佛教教人为善的理念而言,无论前生是何缘,做父母的一定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教育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导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家庭、自己负责任的人,教导子女为人处事的正确理念;做子女的也要知道报父母养育之恩,报国家、众生的生存之恩。所以做子女的不仅要孝养父母,而且要报效祖国,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有理想、有愿望的优秀人才。

就今天的社会教育而言,人们的素质教育和子女的道德教育最为重要,佛教的因果理伦理观,就是一种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大家能对佛教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好的运用佛教教育,我想佛教的这种因果伦理观,就能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活学》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活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各位法师,大家好!大家晚安!阿弥陀佛! 我们的佛学讲座,一年一次,好像是香港佛教徒一起过年、过节一样,大家都感到很高兴。我到香港来,一年一次的讲座,算起来,从小型开始,已...

富有的惩罚

富有的惩罚

有一只血统纯良的狼犬,年轻的时候,长得英挺雄劲,深得主人的喜爱,陪着主人打猎,照顾主人门户,倒也建立不少功劳,主人给它取了个「来乐」的名字,可是等到它年老力衰,加以染上一身的癞痢,便遭到主人一家的遗弃...

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

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

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惟其不怕,故正念存而举措得当,真神定而邪鬼莫侵。否则以邪招邪,宿怨咸至。遇事无主,举措全失。可不哀哉。今为汝计,宜放开怀抱,一切事可以计虑,不可以担忧。只怕躬行有玷,不怕祸患...

普贤菩萨化一花枝招展的女人来试他(宣化上人)

普贤菩萨化一花枝招展的女人来试他(宣化上人)

难见难可说的微妙法门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先取其价”这个“价”,我们《法华经》里边,也有一种价;什么价呢?价钱多少?这部《妙法莲华经》,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价值,非...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浅;人的才华有智有愚;人的动作有快有慢,这些不同的人来做相同的事,虽然不能表现出同样的成绩,但是只要尽心尽力,就可以成就同样的功德。我常说:聪明和身体...

宣化上人:至诚念大悲咒灭淫欲火除邪心

宣化上人:至诚念大悲咒灭淫欲火除邪心

末法时代,诸恶充满,这五浊恶世就乱糟糟的,佛法也灭了。这时候,淫欲火盛心迷倒,就像现在一般人,淫欲心比学佛法的心要重。他没有说我天天研究佛法,研究了又研究;睡不着觉,我就来研究佛法;或者醒着的时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