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净法师:佛教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关系

善士问: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来的,那就是善缘,也就是佛法上讲的“菩萨眷属”;如果是欠债不还者,那就是业债,也就是“冤家”。

虽然,佛教也主张后天的教育,教导人们要父慈子孝,父母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子女要尽到做子女的孝敬。但佛教也强调因果、业缘,认为今生成为父子,根本原因是前生的“业缘”所感。如果是子欠父债,那就是考顺子女;如果是父欠子债,那就是五逆之子。只有菩萨眷属,才是父慈子孝。可世间父慈子孝者,必定是少数。所以,从佛教立场而言,世间父母与子女是业缘而成。

当然,从佛教教人为善的理念而言,无论前生是何缘,做父母的一定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教育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导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家庭、自己负责任的人,教导子女为人处事的正确理念;做子女的也要知道报父母养育之恩,报国家、众生的生存之恩。所以做子女的不仅要孝养父母,而且要报效祖国,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有理想、有愿望的优秀人才。

就今天的社会教育而言,人们的素质教育和子女的道德教育最为重要,佛教的因果理伦理观,就是一种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大家能对佛教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好的运用佛教教育,我想佛教的这种因果伦理观,就能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佛教教你发财的方法》

星云大师《佛教教你发财的方法》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 不过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以佛教里面的发财方法,我提出六点来说明,其中前三点是一般世间所共有的发财方法,后三点是佛教发财的方法。 勤劳:黄金随潮水流来,你也要提早把它捞起来。所...

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熏习

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熏习

你要想成道,想断烦恼;你想精进,想多念念佛、多拜佛,可是身体不帮你忙你心里头想做,但是身体做不到。 例如说我们念经,这是佛给我们规定的,没有休息时间。中夜的时候,读诵大乘,但是你精力没有那么大,你念...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药师山·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二)

药师山·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二)

楞严经不是伪经(二)我对吕澄先生「楞严百伪」的异见 药师山紫虚居士 楞严百伪原文二十一: 经说:「身心真妄,生灭与不生灭,即于生灭心有不生灭地。」按...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我们要在这里举办三天的佛学讲座。第一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第二天,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第三天是: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我们...

【推荐】地藏菩萨四个大愿

【推荐】地藏菩萨四个大愿

地藏菩萨的大愿不多,四大愿。 第一大愿: 第一大愿,在忉利天,说《地藏经》的时候是在忉利天说的,不是在人间说的。因为地藏菩萨在过去的很久远不可说不可说之前了,经文上所告诉我们的,他最初发心的时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