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子女没有钱用,拼命地为子​女打天

怕子女没有钱用,拼命地为子女打天下,结果呢?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有子强如父,留财做什么?

有子不如父,留钱做什么?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八日

我们众生与佛的一念真心,是无二无别的。为什么佛早已成正觉,而我们仍然轮回六道,昏迷颠倒,整天爱呀、爱呀爱的,情情爱爱,丈夫也放不下,妻子也放不下,子女也放不下,终日在六尘里转。

学佛他没有看得那么重要,家庭却看得那么重要,总是说:“我要负我的责任。”到你死了,谁来负你的责任?简直不懂得算数。知道应该修行,便去修行,为什么要管这么多闲事?

经文上说:“而佛世尊却具无量神通智慧。”有神通就是有智慧,智慧驾驭神通,神通和智慧是二而不二。你若没有智慧,也不会有神通,此乃是由功德庄严的。

“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你想一想,一生中跟这个有关系,跟那个也有关系,所以被业力缠缚。昔日妄造业缘,今时则被业力所牵,你想脱离三界,业力却不肯放过你──善恶夹杂业,净染夹杂业,人我夹杂业,是非夹杂业,统统来了。人被烦恼所障,生死所缚,所以终日迷迷糊糊。

你想要修行吗?“未到时候哩!”

你想修行吗?“多等一会吧!”

总是拖延:“等多几年,小孩子长大了才算。”

“多等几年,孩子结了婚才算。”

“等我见到孙子再说吧!”

“等孙子结了婚才算。”

“我还未看到曾孙哩!”

这样哪里有完的一天?你们不要被世上虚假的快乐迷住了,所谓“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无人防。”很多人又怕子女没有钱用,于是拼命地为子女打天下,结果:

财也大,产也大,后世子孙胆也大;

天下事儿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后世子孙胆也小;

些些事儿自完了,子孙产小祸也少。

给子孙留钱愈多,愈容易惹出大祸;给子孙留钱不多,反而没有这么多麻烦。所以又说:“有子强如父,留财做什么?有子不如父,留钱做什么?”有子女比你更有本事,你留钱给他做什么?子女若不如父,留钱给他,让他去吃喝嫖赌,放逸无度,反而累了他。

“心性是一,迷悟天渊”,我们的心性和佛本是一体,迷与悟却有天渊之别。“静然思之,岂不可耻?”

我们只懂得挂儿挂女,不会挂佛挂菩萨。没有人心里惦念佛菩萨多辛苦,只懂得为自己子女劳碌奔波,供他们读大学,考博士学位,将来出人头地,做个大老板;那时候我有私家车出入,吃得好,住得好,尽情享受。

你有德行那是根本

纵有多少钱,只是末梢

开示于台北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四日

说到这个钱,“若会用者超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你拿这些钱去吃喝嫖赌,即是用钱造罪业。人若拿着钱去造罪业,一定是个败家子,绝不是好东西。若是孝子贤孙,绝对不会把金钱浪费,挥霍无度,一点也不守做人的旨趣。所以说不会用者孽难逃──有多少钱就造多少罪;没有这么多钱就不会造这么多罪孽。所以钱多了也好,也不好。

古人说:“财也大,产也大,后世子孙胆也大,不丧身家不肯罢。”为什么不丧身家不肯罢?因为胆子大了。“财也小,胆也小,后世子孙祸也小,些些事儿自完了。”

又有那么一句话说:“养子强如父,留财做什么?”你有个儿子比你好,给他留钱干什么?他比你好,自有办法去维持生活。他有他的前途,你做父母的为什么看他没出息,看他不如你呢?反过来说,养的儿子不如父母,你留给他金山、银山、钻石山,结果都被他挖空了,他守不住,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西方人很聪明,他有钱就自己花掉,然后要儿女另想办法,也免得令儿女生依赖心。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你有德行那是根本,纵有多少钱,只是末梢。

所以古人又说:“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我教儿子好好读书。《三字经》里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说了一首读书的诗:“读的书多胜大丘,不需耕种自然收;日间岂愁人来借,晚间不怕贼来偷。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天旱蝗虫无伤损,快活英雄到白头。”

古来人,读书不为赚钱,只为个“明理”──明白做人的道理;

现在读书人为求“名利”,得到一个博士学位,然后能多赚些钱。

由此可知这“财”字多厉害!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如何教育子女?

星云大师:如何教育子女?

父母,除了教育子女以外,还要对子女未来前途有一番帮助。如何对待子女呢?有五点意见:  一、教育子女不可为恶:我们教育子女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让他做坏事。他讲坏话了...

至心精进乃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

至心精进乃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

至心精进乃世间事业与出世间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观经》圆发三心首提即是至心,亦是此义。 慧远大师在东林寺30年影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这是远公的至心;善导大师精修念佛,冬天跪着念佛直到大汗淋漓才罢休...

【推荐】人生观的四个层次

【推荐】人生观的四个层次

人生观,本是哲学名词,是指对于人生抱持的看法,以及个人对于处世的态度。可因各人所受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人格修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见,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层次。今天我用六个段落进行主题的说明...

求子须知的事项

求子须知的事项

令友求子,拟舍百金。当令请百部《感应篇汇编》,以送通文理有信心之正人君子,实为不可思议功德,当获感通。又须知求子,先须从培德、节欲起。印施善书,乃培德之一端,非止乎此而已。培德,当常看《感应篇》、《...

十法界

十法界

一、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由于这个无明的妄想,使众生在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三世中,不断在六道中流转。六道就是:地狱...

宣化上人:畜生法界

宣化上人:畜生法界

畜生好贪,多而无厌; 将黑作白,是非莫辨。 前边所讲的七个法界,都是好一点的法界,可以试一试,到那儿去作一作戏去。唯独现在这三个法界,这不可以尝试的,不可以去试试看的。你试试看,恐怕就跑不出来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