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迦叶拈花心传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著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著,见不到任何光芒,但是如果显现的话就会全身光辉明光,迦叶是这位仙人的后裔,所以也用饮光为姓氏。他出生在华波罗树(即菩提树)下,所以名叫毕波罗。在佛陀所有弟子中,姓迦叶的有五个人,其中只有摩诃迦叶可以单称为迦叶。

  大迦叶原本信奉外道,后来皈依佛门。他率领五百弟子,在韦提河边的山中修行头陀之道。头陀指的是身上披著破旧的衣服,到处乞求化缘,餐风露宿、性情淡泊的僧侣。迦叶因为认真修行这样的头陀行,所以被称为‘头陀第一’,非常受到佛陀的器重,嘉许他为‘大行渊广’。

  有一次,天界之王在灵鹫山上向佛陀敬献金色波罗花,请佛说法,世尊拈花示众,并无所说。当时座下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佛陀这样做含有什么奥妙的道理,只有大迦叶微笑著,因为他领悟到佛陀的道理了。

  佛陀说:‘正道大法是无法用眼睛看出来的,只有涅寂静的心才能领会。实在的法相其实是没有法相,这是一门微妙玄通的法门,不加注文字,是用特殊的教法传授的,我就将这些嘱托给摩诃迦叶。’这就是心传,即所谓灵山会上正法眼藏付嘱的拈花微笑,就是禅宗最初的典故。

  大迦叶最不喜欢住在竹林精舍或是园精舍过团体的生活,他喜欢的是在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因而他认为住在尸臭或骸骨之中,对于修习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更容易提起正念,精进思维。

  大迦叶一向修习头陀苦行,他不怕狂风暴雨,不惧日晒夜露,他枯瘦的老年之身,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墓间,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劝说,他都不停止。

  大迦叶终于渐渐的衰老了,可是他对头陀苦行的生活,是越过越认真。

  有一次,佛陀也不忍他以衰老之年,还要生活在日晒夜露、狂风暴雨之中,想劝他中止苦行。

  那时佛陀住在鹿母讲堂,佛陀召见大迦叶。当时大迦叶穿著由破布缝补而成的粪扫衣,须发长得很长,蹒跚的走来,这里新皈依的比丘都不认得他就是大迦叶,看到他那仪容不整的形相,都投以轻蔑的眼光,甚至有人向前想阻止他走近佛陀。

  佛陀知道大家的心思,很远的就招呼道:

  ‘大迦叶!你来啦!我留了半座在这里,你赶快到这里来坐吧!’

  诸比丘听佛陀这么一说,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位老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迦叶尊者。他向前顶礼佛陀后,退下几步说道:

  ‘佛陀:我是您末座的弟子,要坐在佛陀所设的座位实不敢当!’

  这时,佛陀就向大众叙说大迦叶广大无边的威德,并且说他有如佛陀修道相等的历程,今生如不遇佛陀,他也可以觉悟,证得阿罗汉。

  佛陀告诉大迦叶,叮咛他不要继续苦行,把粪扫衣脱去,改穿信众所供养的僧衣,静静的养老,不要过度疲劳。

  虽然受到佛陀这么高的慰劳,但大迦叶并不肯改变他的头陀苦行,他向佛陀说道:

  ‘佛陀!头陀苦行在我并不以为苦,反而感到很快乐,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感到清净解脱的自由。佛陀教法中的头陀行门,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能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能甘于淡泊。佛陀!我为了直接巩固僧团,间接的利益众生,我欢喜愿意不舍苦行,请佛陀原谅弟子的执著!’

  佛陀听后,非常欢喜,看看大迦叶,又看看诸比丘,说道:

  ‘将来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正在僧团的腐化与崩溃!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让真理之光永照著世间,则必先要巩固僧团,要巩固僧团,就必须过严肃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叶尊者,就能负责住持!’

  ‘大迦叶!你好好去修道吧,我不勉强你,你可照你的意思去修行。要见我的话,随时都可以来见我。’佛陀又向大迦叶说。

  岁月是无常的,就在佛陀八十岁的那一年,传出了佛陀将要涅的消息。当时在教团中,年老的大迦叶尊者,和年经的阿难陀尊者,被公认为继承佛陀最适当的人选,尤其是大迦叶尊者。佛陀在拘尸那迦罗城涅的时候,大迦叶正在北方的铎叉那耆国领著五百比丘教化度众,他得知消息后,非常的伤心,星夜领著比丘们来到拘尸那迦罗城,有的愁眉不展,有的伏地痛哭。

  但在比丘中有一个是六群比丘之一的跋难陀,却很欢喜的说:‘你们何必要这样伤心?佛陀涅后,我们才可以自由,他老人家在世的话,会拘束我们,会管理我们,他常常说我们这个不好,那个不对的,真苏,也真麻烦!现在他涅了,我们正可以轻松轻松呢!’

  大迦叶听了恳切的教示他说:‘现在佛陀进入涅,众人因失去了皈依而伤感,愚痴的你,怎么反而以此为乐?’

  也因为这样的因缘,大迦叶觉得有必要结集佛陀的教法,于是大法流传的责任,就由大迦叶尊者承担起来!

  在佛陀灭度后的九十日,开始结集三藏。从结集三藏的第二天起,由阿难陀诵经,优波离诵律,再由诸长老将所诵之经、律检讨修订。所谓第一次结集三藏的神圣大业,就这样的顺利完成了。大迦叶的伟大,由佛陀灭度时,在那么多圣弟子中,他能统理大众,并没有把教团弄得四分五裂一事就可以知道。在佛陀涅的时候,他的声望和权威,实在是如同磐石的重要。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想提早入灭。当时,大迦叶的年龄,无疑的已超过百岁。

  他即刻走到阿难陀住的地方,付嘱佛陀所说的教法,要阿难陀继承,后来他就跃身虚空,到佛陀的八塔一一供养礼拜。

  回到王舍城,他前去向阿世王告辞,守卫的说国王在睡觉,他就迳往离王舍城西南八里多的鸡足山去。当尊者到达此山时,三峰裂开,自然形成他的禅座。他即刻以草席地而坐,并且说道:‘我今将以神通力来保持这个身体,用粪扫衣来盖覆他,等六十七亿年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我再去拜见他,协助他教化众生!’说完后,鸡足三峰就合起来,隐藏了他的身体。

  阿世王知道大迦叶尊者入灭的消息,悲伤无比!马上往见阿难陀尊者,要他同登鸡足山一看,当阿难陀尊者和阿世王到达鸡足山时,鸡足三峰自然裂开,他们看到大迦叶尊者端然的入灭尽定,身上还覆盖了美丽的天花。他两人供养礼拜退出以后,山峰又自然地合起来。他们回顾静寂的山林中,尔后六十七亿年,尊者大迦叶将长期捧著佛陀的衣钵,在这山中等候弥勒尊佛的来访,再把佛陀的衣钵传给他,以这种遗风教化,令他们不禁钦佩万分!

  从尊者大迦叶的故事来看,尊者的生命固然是无穷无尽,就是佛陀的教法也将无穷尽的流传下去!

 

点我:

相关文章

阿毗昙五法行经--安世高

阿毗昙五法行经--安世高

阿毗昙五法行经 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苦法黠可苦法黠。习法黠可习法黠。尽法黠可尽法黠。道法黠可道法黠。苦法者。谓形体万物皆当衰老死亡。是为苦。痴人谓可常保持。是为乐黠。可知是为苦。便不复向生死。是为苦...

玉枢经--未知

玉枢经--未知

玉枢经 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 尔时,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玉清天中,与十方诸天帝君,会于玉虚九光之殿郁萧弥罗之馆紫极曲密之房,阅太幽碧瑶之笈,考洞微明晨之书,交头接耳,细议重玄,诸多陪...

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人是谁?

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人是谁?

  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世尊!我刚才在禅修中这样想:如果能有善知识的引导,解脱涅盘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  佛陀指正尊者阿难说:“不要这么说,阿难!为什么呢?因...

海涛法师:愚笨的孝行反而牵累到父亲的故事

海涛法师:愚笨的孝行反而牵累到父亲的故事

  佛陀过去生曾因积存足够的福德而投生在天界,成为天界的帝王。  他看到以前的朋友承受着妇人的身形,投生成富商的妻子,贪恋财宝和美色,根本没想过世事无常的真理,而且她还坐在市场做买卖,想要博取世上...

海涛法师:挑战

海涛法师:挑战

  在一个国家里,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全都素行不良,无恶不作。佛陀知道这个情况,便要众弟子运用智慧教化众生,使他们弃恶从善。  佛陀问:「谁愿意到那个国家去渡化全国人民呢?」  目犍连对佛说:「...

释迦牟尼佛广传:安忍品 忍言尊者安忍不动

释迦牟尼佛广传:安忍品 忍言尊者安忍不动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56、忍言尊者安忍不动  无量劫之前,鹿野苑嘎西梵施国王执政时,举国上下财富圆满。国王、王妃后生一相好庄严太子,名嘎西喜爱。再后来,王妃于战乱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