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大爱

  当我们「舍」的时候,我们的心念是朝向那里呢?是朝着福利人群的方向?或者是朝着私爱的方向?若是为服务人群而舍,就是快乐自在之道;若是有所求,为名利财色而舍,就是烦恼之源。这一切都是从心而起,心怀大爱才能自在轻安,请大家多用心啊!

  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拥有世人欣羡的富贵、名位,但为了追求人生的真理,这一切他都看透、放下了。

  悉达多太子舍弃王位,出家修行,行脚来到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时,由于他的相貌与风度既高雅又庄严,吸引了许多民众围绕瞻仰。当时国王频婆娑罗王正在宫殿高处俯览城市景致,看到许多民众对一位年轻的沙门恭敬礼拜,感到非常好奇,于是,派遣侍卫把他请过来。

  太子走到国王面前,国王见到他那殊胜的相貌,打从内心生起敬重之念,他知道眼前这位年轻人,一定不是泛泛之辈。

  国王向他说:「我看你不是平常之人,应有一番大作为才对。你是不是能放弃修行,帮助我治理国事?我会给你很高的职位,给你许多兵卒。」

  太子摇摇头,面带笑容地说:「我的志向不在于世俗的富贵,也不在于领兵掌政。」国王说:「如果这样你还不满意,那我让你担任元帅,协助我保卫国家。」太子仍然安详地说:「我已厌离世俗之事,我要追寻丰富的心灵宝藏。」

  国王又说:「要不然这样吧!我给你一半的国土,我们一起来掌政。」太子说:「我既已舍弃原有的国土出家修行,怎会贪恋这些呢?」国王觉得很奇怪,问道:「你从那里来呢?」

  太子说:「在雪山南麓一带,有一个富足安乐的国家,国王的族姓是『释迦』,我就是释迦族的太子。为了探讨人生最超然、最珍贵的心灵领土,我舍弃了一切,所以,我不希望在此受到高位的束缚!」

  国王听了讶异地说:「噢!原来你是释迦族的太子!为了出家修行而舍弃王位,实在令人钦佩!我们在此约定,如果你修行有成,千万别忘了回来度我!祝福你!」

  悉达多太子成佛后,果真依约来度化频婆娑罗王,后来频婆娑罗王成为佛教的大护法。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悉达多太子为了追求真理而舍去一切;而频婆娑罗王为了爱才,也愿意舍半国之地。可见,能舍的人,才是大福大慧之人。

 

点我:

相关文章

把握当下

把握当下

  有一天,一位外道婆罗门来到舍卫国的祇园精舍拜见佛陀,向佛陀请法。  外道婆罗门问道:「佛陀!未来世中会有多少佛出世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未来成佛者,将有无量恒河沙数那么多。」  婆罗门听了以...

《百喻经卷下》:69、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百喻经卷下》:69、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百喻经卷下》:69、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从北天竺到南天竺去,住得久了,就娶了那儿的女人做妻子。妻子给他准备了饭菜,他到手便急急地吞了下去,一点也不顾及它有多烫。妻子奇怪...

拿什么填补无穷的贪欲?

拿什么填补无穷的贪欲?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将其积聚如山的奇珍异宝,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若有人来求助,便请他自取一撮珍宝而...

《百业经》:(56)商主之子 粪污独觉丑相臭气

《百业经》:(56)商主之子 粪污独觉丑相臭气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鸠摩罗什的奇特遭遇

鸠摩罗什的奇特遭遇

  按:你知道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吗?(答案在文章结尾)鸠摩罗什是四位大师中最早在中国开始译经的。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鸠摩罗什大师的坎坷的一生,但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弘扬佛法的决心...

赖咤和罗圣者的故事

赖咤和罗圣者的故事

  有一次,释迦世尊带着五百个比丘弟子,从拘留国游化到罗欧咤国,由于佛陀的圣德和声望的感召,当他尚未到达时,关于他的种种事迹,已经传遍了全国,也轰动了全国。当他开始为罗欧咤国的人民说法的那天,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