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样的愿心,才能坚定修行的信心呢?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的佛弟子,名叫须赖。他深信佛陀所开示的教理,因此丝毫不把贫苦放在心上,日日聆听教义,恭敬地供养礼拜佛陀。

  须赖善名远播,许多人常跟随着他到精舍礼佛、听法,就连忉利天主释提桓因也知道了他的修行,不禁忧心地想着:“世间居然有这么一位罕见的行者,假若他继续积善修福,将来恐怕连我天主的位子都要不保了!”于是释提桓因以其神通力,化作一群人,向须赖住处走去。须赖在家,突然听到门外有一群人正对着他谩骂嘲笑,但他丝毫不为所动。

  于是,这群化人改以刀杖、瓦石破坏须赖的住处,甚至危及他的色身。没想到,须赖竟然安忍于众人百般的迫害与侮辱,甚至心怀悲悯地看着他们。两次试验都没办法动摇须赖的心志,眼看自己的天主地位即将要被夺去了,这时释提桓因可急坏了,于是化身成另外一个人,对须赖恶狠狠地说:“好哇!这么多人侵害你,你都不为所动,倘若他们要来杀害你了,看你怎么办?”没想到须赖竟以平稳的口气回答:“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假若有人想要将我杀了,我对他既不愤恨,也不会想报复,反而十分同情他们。因为将来他们会自作自受,得到堕落恶道的果报。”

  忉利天主释提桓因的计谋失败了,于是决定采用利诱的方式,企图动摇须赖的修行,他变化成许多人与一座金光闪闪的七层宝塔,向须赖劝说:“你就收下这座金塔吧!不但可以用它来布施,将来你的食、衣、住、行都不用忧愁了,享受人生不是很好吗?”

  “谢谢你的好意,但我自知今生的贫困乃是过去生所种下的因。假若现在又轻易接受了这座金塔,来世恐怕会更加困苦了。所以,我是不会收下它的。况且,不义而取是盗贼之行,为智者所耻。”

  显然,财宝无法迷惑须赖的心。于是释提桓因又现另一个化人,试图以人情说服他收下价值连城的珍珠,无奈又被拒绝了;再派遣娇艳无比的天女下凡,以美貌来诱惑须赖放弃修行,同样是无功而返!

  最后,释提桓因终于按捺不住了,亲自来到人间问须赖:“请问大德,究竟你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是怎样的愿心,让你对修行如此坚定呢?忉利天主之位是大家所渴望的,莫非你也想追求?”只见须赖摇摇头,然后说道:“纵然忉利天主位高无比,终究还是逃离不了生、老、病、死苦呀!既然都是无常的世间法,为何还要渴求它?我所衷心企求的,就只是令世间所有苦难的众生出离苦海而已,再没有别的了。”

  忉利天主听到须赖的答复,深受感动,欢喜赞叹他能以无比的悲心愿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即发愿带领诸天,护持须赖的愿力及修行。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 :流水拯救万条鱼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 :流水拯救万条鱼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 精进品73.流水拯救万条鱼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  无量劫前,宝髻如来佛法进入形象期后,有一天自在光国王仍以佛法如理如法主持国政。国中有一商主名...

《百业经》:(81)大施主  愿力成熟无人可胜

《百业经》:(81)大施主 愿力成熟无人可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佛教故事:老幼免遭沉溺之灾

佛教故事:老幼免遭沉溺之灾

  苏州皋桥地方有个姓张的老翁,素信佛法喜斋僧,奉佛善行远近闻名。万历三十九年(1611),他携带八岁的孙子,到普陀山进香礼佛,千里迢迢不辞辛劳,日行夜休,一日来到杭州钱塘江码头,欲乘船渡海。他们...

人为何忘记前世?其实并非喝了孟婆汤

人为何忘记前世?其实并非喝了孟婆汤

  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

积阴德太重要了

积阴德太重要了

  唐朝彭城有个人叫刘弘敬,字元溥。世世代代居住在淮河淝水之间。家有资财数百万,常积德而不夸耀,人们都不知道他所积的德行。  他家虽然很富,取利于别人的财富,也使别人不怨恨。他拿出钱财帮助别人,施...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

  从前,有一个名叫伊利沙的富翁,他拥有万贯家财却生性吝啬,从不布施给别人任何东西,对自己也十分刻薄,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烂衣服。  伊利沙有一个邻居,钱财不多,可是每天都吃大鱼大肉,还经常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