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南无佛陀塔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有一天,国王和皇后带着三位王子出去玩,当国王和皇后在行宫休息时,三位王子自己跑出去玩,结果在山谷看见了一只瘦弱且饥饿不堪的老虎,老虎身边还有一只刚出生的小虎,母虎饥饿得无法忍耐,好几次望着小虎想将它吞入腹中。

  那位小王子看到了就问他的两位哥哥:「这老虎为什么这么瘦呢?是不是生病了?而且它一直看着小老虎,它可能是饿得受不了,想要咬死牠的孩子。」小王子天真地问着大王子和二王子。

  大王子回答说:「没办法,老虎一定要吃活的肉和血,不然它们活不下去,这只老虎可能生病了,所以没办法去猎捕,最后一定会把小老虎吃掉的。」

  「老虎很可怜,虎和豹大部份都是饿死的比较多,为什么呢?它们若是生病就没有力气去猎捕动物,无法猎捕就要活活饿死,或是迫于饥饿的痛苦而违背了母性,想吞食自己的孩子,这真是残酷而悲哀啊!」小王子哀伤地说着。

  二王子说:「不要理它们啦!我们赶快走吧。」

  那时候,三王子心里想:「大哥说一定要用活的肉,我该怎么救它们呢?」

  「哥哥!你们先走吧,我来想办法救它们。」小王子对着二位哥哥们说着。

  他的哥哥们想一想就回答说:「好吧!随便你,不过你自己也要小心,赶快回来,免得母后担心。」

  当二位王子离开时,小王子独自思维着:「我为什么要从其它众生的肉来救这老虎呢?虽然为了要喂这只老虎,一定要吃活的肉,但是,我去杀死其它众生来给老虎吃,这样也不对啊!我自己也有一个身体,我应该用我现成的身体来布施,而不是去伤害其它众生的生命。布施自己的身体不仅可令母虎饱餐,使小虎远离危险,也可鼓励大众兴起对动物珍爱的心。」

  小王子又想:「这个身体本来就是骯脏、不净的,是痛苦的根源,所以有智慧的人,愿意用这个无常、不清净,而且使我们痛苦的身体来做利益众生的事,这才叫做大智慧。」

  「我一定要利益一切众生!将悲悯心布施所有众生,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或是动物,这是我们身为人最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我决定来舍弃我这个不清净的身体布施给那只快要饿死的老虎和小老虎。希望我赶紧成正觉,了脱生死,也帮助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苦海,愿一切众生得到幸福快乐。」小王子在内心发着誓愿。

  当小王子体悟人生无常、身为苦本以后,他就从山谷跳下去,掉在老虎的旁边,虽然没死但也受伤了。

  此时,老虎靠过来闻一闻,但没有力气咬他,小王子看老虎不咬他,便拿起一枝树枝戳自己的肚子,让自己流血,那只老虎闻到血腥味便开始吸他的血、吃他的肉,最后小老虎也靠过来一起吃小王子身上的肉。

  就在此时,小王子的母亲正在行宫睡午觉,她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老鹰来吃三只小鸟,其中一只被吃掉了,这个梦让他的母亲觉得很不吉利。因此,她醒来之后便很着急地等着三个儿子回来。

  等到晚上的时候,真的只有两个儿子回来,此时,全家人赶紧出去寻找。到了山谷的地方,什么都没看到,只见地上有一滩血、骨头和小王子的衣服,大家一看,内心都明白发生什么事了,全家人悲痛不已。

  就在他们为小王子悲伤的时候,天上忽然放光了,一位天神降临下来,跪在他的父母和哥哥面前:

  「父王、母后,以及两位哥哥!请你们不要为我悲伤,我今天牺牲自己的生命拯救这只濒死的老虎,以这样的果报让我转世为天神,你们应该替我感到高兴才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早日成佛、为了要帮助众生。」

  「还有,母后!请您将我的骨头收拾起来,火化之后,建一个塔供奉起来,我发愿:只要众生若有生病,礼拜我的塔,我将以我的愿力使他离开病苦。」成为天神的小王子如此说着。

  这个转世为天神的小王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当时那个塔还留着,在现今尼泊尔这个国家,被称为「南无佛陀塔」,这就是世尊过去世布施的愿力,以此和后世的众生结善缘。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说梵摩喻经--支谦

佛说梵摩喻经--支谦

佛说梵摩喻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随提国。与五百沙门俱行。时有逝心。名梵摩喻。弥夷国人也。年在耆艾百有二十。博通众经星宿图书。豫睹未萠一国师焉。梵摩喻遥闻佛王者之子出自释...

大方等无想经第三卷--昙无谶

大方等无想经第三卷--昙无谶

  大方等无想经第三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大云初分陀罗尼健度第三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未入如是方等经者。当知是辈犹如盲聋此经中有三十六种不退智宝。无边心行意入陀...

《安士全书》:天帝皈依佛法得免驴胎的故事

《安士全书》:天帝皈依佛法得免驴胎的故事

  得免驴胎  《法句喻经》 昔有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生陶家。受驴胞胎。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驰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归依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终。便入驴胎。时...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未知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未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于是会中有一菩萨。号曰明天。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恭敬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分别...

优婆塞戒经--昙无谶

优婆塞戒经--昙无谶

  优婆塞戒经   北凉昙无谶译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尼。千优婆塞。五百...

佛说普达王经--失译人名

佛说普达王经--失译人名

  佛说普达王经一卷   失译人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一时众祐游于闻物国只氏之树给孤独聚。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夫延国王。号名普达。典领诸国。四方贡献。王身奉佛尊法。未尝偏抂。常有慈心。愍伤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