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慈悲度化贪睡比丘

  [智慧故事] 发表时间:2018-08-29 作者:未知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全不能体会佛陀苦心的教导。他贪爱色身的快意舒适,每日饱食后即关起房门恣意睡眠,从不修行。

  这一天,智慧深广的佛陀忽然发现,这位懈怠懒惰的比丘的生命实际上只剩下七天的时间了!佛陀担心他死去堕落三涂(又作三途、三涂恶道,即火涂、刀涂、血涂,义同三恶道之地狱、饿鬼、畜生,乃因身口意诸恶业所引生之处),于是前往度化。

  在房内的这个比丘浑然不知道佛陀的到来而依旧在酣睡。佛陀把他唤醒,呵斥道:“快起来!怎么还在睡觉呢?你这样的行为就好像是牛、马身上的一只寄生虫,又像是螺、蚌、蠹虫一样,全然不知这个肉身是众苦的根源,只知道贪图身体的舒适而懈怠堕落。这就如同有人身受重伤而遭遇危难,他却依旧安逸睡眠而不寻求解脱之道。修行的人不能懒惰好眠,应当常常自警,时时刻刻念佛念法念僧,学习诸佛菩萨的行迹,努力精进修行。此外,还要常观无常苦空,破除邪见、秉持正见。若能如此,千倍福报功德由此而生,永远不会堕入三涂恶道!”

  贪睡的比丘听到佛陀的话语,如雷贯耳,惊坐而起,起身向佛陀顶礼膜拜。

  佛陀接着问他:“你能回忆起你过去生的因缘吗?”

  这个比丘惶恐地说:“弟子心智为五蕴烦恼所覆盖,不能明了多生累劫宿命之事。”

  佛陀悲悯地说:“你在过去维卫佛(维卫佛是过去七佛的第一佛)时曾出家修行,不仅不诵经持戒,更贪求名闻利养,饱食终日懒散不勤,从不修行,所以命终之后便堕落为寄生虫。五万年后果报受尽,又投生为螺、蚌之类和树中蠹虫各五万年,这四种虫心智昏暗,长生暗冥无有智慧,贪身爱命喜好隐蔽之处,以冥为家不乐光明;若待其一觉醒来,已过了很长的时间!如此久远缠绕在罪业之网,不求出离。今生你终于罪毕福生,生而为人,更得以出家修行,为何还要重蹈覆辙,贪执睡眠以待来日堕落呢?”

  贪睡的比丘听了自己过去生懈怠受苦的因缘,不禁毛骨悚然,立刻心生忏悔。从此他一心念道,在数天之内就以精进勇猛之力除尽烦恼,证得了罗汉果位,免除了生死轮回之苦。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源老和尚生平

佛源老和尚生平

  佛源妙心禅师(1923-2009),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嗣法传人之一,云门宗第十三代祖师。从1953年起,先后担任广东云门寺、南华寺、湖南益阳白鹿寺、栖霞寺、德山乾明寺、南岳祝圣寺等6...

《百业经》:一只孔雀愿力成熟转生孔雀

《百业经》:一只孔雀愿力成熟转生孔雀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佛教故事:《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教故事:《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了许多婆罗门参加婚礼。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佛对阿难说:“现在你随我一起去。”快到因儒童家时,那些婆罗门远远见佛来了,就说:“今天是因儒童结婚...

十二因缘论--净意菩萨

十二因缘论--净意菩萨

十二因缘论 净意菩萨造元魏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归命牟尼尊  妙法比丘僧   略作因缘论  为义显现故   牟尼所演说  十二胜上分   因缘所生法  彼为三所摄   烦恼业及苦  次说应当知   ...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昔日维卫佛带领比丘六万二千人,出山回其文王的国土。国王得知维卫佛归来,为了广纳僧人,便在城外划地大兴精舍,使六万二千比丘僧人得以安居修行。  有一位比丘,告诉左右住户人家,想请他们再亲自建造一...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二--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二--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二)   日常法师释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下士道   念死无常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三、于上士夫道次修心。初中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