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78、与儿期早行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夜中对儿子说:「明日与你一道到那村落去,有些东西想去索取。」儿子听了,至次日清晨,竟不问父亲索取什么,独自直奔那儿去了。到了那地方,身体疲惫极了,却一无所获,又吃不着东西,饥渴得要命。随即又往回跑,来见父亲。父亲见儿子回来,训责道:「你这愚痴的人,没有智慧,为何不等等我?空空地来回跑,白白地受饥苦,被众人嗤笑!」

  凡夫俗子也是这样,倘若得以出家,就剃除须发,穿上三类法衣,却不向明师谘询道法,失掉了种种禅定道品的功德,沙门应有的妙果都失掉了。就如那个愚人一样,空佬佬来回跑,徒然受疲劳,外形虽似沙门,其实一无所得。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78、与儿期早行喻

  昔有一人,夜语儿言:“明当共汝至彼聚落①,有所取索。”儿闻语已,至明清旦,竟不问父,独往诣彼。既至彼已,身体疲极,空无所获,又不得食,饥渴欲死,寻复回还,来见其父。父见子来,深责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何不待我,空自往来?徒受其苦。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设得出家,即剃须发,服三法衣②,不求明师谘受道法,失诸禅定道品功德,沙门妙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虚作往返,徒自疲劳。形似沙门,实无所得。

  注释

  ①聚落:村庄。

  ②三法衣:即印度佛教僧团准许比丘个人拥有的三种衣服。即(1)僧伽梨,系即大衣,为正装衣,由九条至二十五条布片缝制而成。又称九条衣。凡入王宫、上街托钵时所穿之衣。(2)郁多罗僧,即上衣,由七条布制成,所以又称七条衣。为礼拜、听讲、布萨时所穿用。(3)安陀会,即中衣,又称五条衣。为日常工作时或就寝时所穿着之贴身衣。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贫妇身贫心不贫,扫佛精舍证得道果

贫妇身贫心不贫,扫佛精舍证得道果

  祇园精舍里的僧众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每天,僧众庄严的讽诵、摄受的威仪,让精舍呈现出一片肃穆祥和的法界,同时也让住在精舍旁的贫穷人家,在耳濡目染下心生欢喜,和三宝结了善缘。  “...

佛经里的故事:杀害动物不得善终

佛经里的故事:杀害动物不得善终

  《法句譬喻经》上记载:从前佛陀在祇园精舍讲经说法时,有一位很有钱的长者,住在通往精舍的路旁。他的财富多得难计数,可是只生了一个宝贝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二十岁时就结了婚。结婚不到七天,因为夫妻...

约翰与流浪狗的故事

约翰与流浪狗的故事

  约翰是个非常有钱的富翁,他的身边每天都会围着许许多多的朋友,但是这些朋友与其说是约翰的朋友,倒不如说是约翰手中钞票的朋友。因为那年经济危机的约翰破产后,有些朋友全部都跑得无影无踪了,就这...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圆寂现神奇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圆寂现神奇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圆寂现神奇  活佛,他自从龙华寺被缅政府关闭,在大金塔上长住下来之後,他的生活,更加坚苦,一切动作,也都不像从前,都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不平常,他竟断绝烟火...

布施得福

布施得福

  从前,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容貌庄严、名为悉鞞梨的天人,前来礼拜佛陀。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辉,令入夜后的精舍大放光明。  天子说道:“天人衣食无缺,自在快乐地享受福报,有些世间人...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十方如来初发心,都是因为文殊菩萨的教化之力,由此可见文殊菩萨功德之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