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不好应该这样补救

  久远以前,在裴扇阇国中,有一婆罗门女名叫提违,提违家中虽然非常富有,但却早年守寡,并且上无父母、膝下又无子女可依怙,总是孤伶伶的一人,终日闷闷不乐的。当时婆罗门中有一习俗,若是生活中总是不顺遂、不如意的人,可以先设大会斋供养一百位婆罗门后,再以家中所有的财产供养五百位婆罗门,而后到恒河水边,用木材堆架成床,自己躺在上面,点火烧掉这个色身,此时婆罗门会为此人祝愿,如此便可灭除过往的一切过罪,往后生生世世所生之处,六亲眷属众多,寿命无量,快乐无穷。

  因此,婆罗门中的一些长老们,在商量过后,一大群人满心欢喜地往提违的家出发,准备去告诉提违这个解脱的方法。提违听完之后,想想自己一生命运多舛,希望能早日脱离此种生活,于是同意了这个方法,便马上命仆人,上山砍柴及清点家中的所有钱财。这样的举动,使得裴扇阇国的人们议论纷纷,大街小巷中都在讨论着这件事情。

  有一位名叫钵底婆的比丘,正好路经此国。钵底婆比丘听见了人人议论的话题,心生怜悯,便迅速地赶往提违的家中。

  钵底婆比丘问:“夫人为什么准备了那么多的柴火呢?”

  提违回答:“我是要烧掉这个不幸的身体,除灭罪殃呀!”

  钵底婆比丘说:“罪业并不是随着身体的毁灭,就可以消逝的,人们的祸福是随心而起。夫人这样的做法就像有病的人,已经是痛苦不堪,又遇到可恶的人,来到病人床前胡乱骂之后,又打了病人一巴掌,这时病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提违回答:“这个病人的忿恨、痛苦,一定是更增百千倍吧!”

  钵底婆比丘答:“正是如此!夫人要知道,当大猛火烧起的时候,气息还未断绝,神识还未离开身体,此时身心被火烧烤,这样的苦毒如何能让人得解脱?甚至命终时,因为最后一念嗔恨心起,而堕入地狱,所受的苦又更增百千万倍。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想要离开地狱之苦都已经是遥遥无期了,怎么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提违听完钵底婆比丘的话后,想要自杀的念头因此而熄灭,并且请钵底婆开示真正灭罪的方法。钵底婆比丘说:“前心作恶,如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暗。罪恶之源,都是由身、口、意业而来。今当至心恳切的忏悔,发愿从今以后,改恶修善,守持十善,如此生生世世直至成就佛道。”

  钵底婆比丘说完,便为提违受十善法。提违欢喜踊跃,即准备种种上好斋食及珍贵宝物,要供养钵底婆比丘作为报答,并恳请比丘能留在此地教化。钵底婆比丘说:“夫人受了十善法,就是三宝弟子,今后要以十善法教人,这就是对我的最好报答。如今你已能信受正法,已经得度,我不宜在此处久留,因为还有更多的人须要度化。”说完后,钵底婆比丘不带走任何一物,便离去了。

  提违自从听了钵底婆比丘的开示之后,命终之后更生天为天人,受福无量。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让生命离苦得乐的老师

海涛法师:让生命离苦得乐的老师

  达耶他 唵 牟尼 牟尼 嘛哈牟尼耶 梭哈,「南无」就是我们用生命来学习,「本师」就是生命的导师,我们的生命要离苦得乐,要有这个生命的老师,学校的老师是生活的老师,或者是读书的老师,但是生命的生...

佛说这四件事在世间不能永存

佛说这四件事在世间不能永存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

观罪性空

观罪性空

  有一次,佛吩咐优波离:“你去维摩诘那里问病。”  优波离说:“我不堪能。”  为什么呢?优波离自述了一段因缘:曾经有两个比丘犯戒后,内心羞耻,不敢去问佛,就来优波离处求助说:“愿尊者能解脱我们...

阿弥陀佛亲口说

阿弥陀佛亲口说

  释惠镜,宋朝山东淄州人。在蓝田悟真寺出家,平日念佛,欣慕西方净土。平时吃些简单的素食,修习种种的苦行。他生来手巧,自己雕塑了释迦牟尼佛像和阿弥陀佛像各一尊,惟妙惟肖,每日虔诚地供养礼拜。  到...

欲盗金釜,反证道果

欲盗金釜,反证道果

  从前佛寺中有一口大金锅,用来烹调饮食,以供给僧团。当时有个俗人在参观寺院之时,见到这口金锅想要偷走它,苦于没有机会。便假装沙门,穿上僧装混到僧团之中。  后来,他听闻上座比丘讲节经论时,阐述各...

福善案:曹鼐拒淫,成状元

福善案:曹鼐拒淫,成状元

    「寿康宝鉴」里的「福善案」1~ 曹鼐拒淫,成状元  明朝宣德年间,有位曹文忠公,字鼐。他学识渊博,人品端正,是难得的青年才俊。因其有功于朝廷而被授予「学正」之职;不久,又晋升为「泰和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