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福报与光荣,都是这颗心感召来的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个老太太,刚好在一个百货公司外面,因为雨下得太大了,她就走进百货公司閒逛、看看。服务人员都有职业的本事,看到这老太太走路的速度跟眼睛就知道这个不会买,就根本没有人搭理她。就有一个年轻人,看到一个长者,就很热情,「老太太,需要我什么服务吗?」老太太也很直率:「我是进来躲雨,待会雨小一点我就走了,我不买。」这年轻人说:「老太太,你不买我们也很欢迎你的光临。任何时候需要我服务,你一定要告诉我。」还搬个椅子说:「您走累了,坐一下。」后来他看老太太要离开了,他还送她到门口,然后帮她把伞打开,把老人送走。

  这老太太要离开以前,看了这个年轻人,看了以后说:「你可不可以给我一张名片?」这年轻人赶紧把名片递给老太太。过了段时间,这个年轻人的主管把他叫去了,说:「卡内基(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妈妈,她们买了一个像城堡一样的房子要装潢,指明一定要你来负责这个事情。」原来那天进来躲雨的那个人就是卡内基的妈妈。

  这个年轻人,他后面这么大的一个机遇、机缘怎么来的?那是结果,原因是什么?敬老、恭敬他人、乐于服务他人。所以人这一生的福报、光荣都是这颗心感召来的。假如是利益的心,「她不会买,不要招待她。」或者是另一种情况,对真正要买东西的顾客,出于利益的心,特别客户越大,就越热情地接待,人家也感觉出来,带有点铜臭味,是吧?那时候你这颗心就跟福报是相违背的。

  所以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才能招感来这分光荣。而且在服务人的时候要平等、真诚,不要大小眼,那是自取其辱。而且当我们不是以真诚、平等去对待他人,我们这个工作一定做不好,日久见人心,人家就不认同我们了。人不真诚、平等的去服务他人,去尽他的本分,早晚会把自己的福报给折损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点我:

相关文章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资料集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资料集

  人间是剧场,不断地切转着舞台上的背景画面。  在禅者眼里,天地之间的风景,处处都是功课。比如水,告诉人们便是随缘,任潮来潮去,心却能无所住;比如石,告诉人们何谓禅定,任雨起雨歇,心静观自在。师...

《百喻经卷下》:65、五百欢喜丸喻

《百喻经卷下》:65、五百欢喜丸喻

  译文:  从前有个女人,荒淫无度,欲情既已煽旺了,就嫉恶起自己的丈夫来。时时想着办法,计谋着要残害他,设了种种计策,却得不到下手的机会。恰遇上丈夫受聘出使邻国,女人设法偷做了毒药丸,欲用来害死...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 虚老五十六岁。那一年,扬州高寺准备连续打十二个禅七。虚老应众人之推举,前往高打七。下山至大通荻港后,虚老沿江而行,忽遇江水暴涨,无法行走。虚 老准备乘船渡江,因...

如何让诵经有功德,如何让功夫没白费

如何让诵经有功德,如何让功夫没白费

      ■ 你有没有功力,你自己最清楚   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来验证这个心,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我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明炼心。  ...

私欲遭苦报

私欲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常常以警告来阻止别人去获得。  她虽然出家受具足戒,但是却蔑视佛门的法规,她贪嗜食物,每次入城乞食,总是挑拣其他比丘尼所未到的一角,独受...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