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猫的因缘

  过去有一位恶生王,某日游赏王宫林苑时,在园中的厅堂看到一金猫从东北角跑出来,随即入西南角。国王便遣人寻觅方才金猫行经的地方,结果挖到一只铜的瓮,瓮的大小约有三斛,而且瓮中盛满了金钱。继续往深处挖掘,又得到了另外两个瓮,容量各是三斛,也装满了金钱。再逐渐往旁边挖掘,又得一瓮……如此不断地探挖,发现方圆五里之内,尽皆是盛满金钱的铜瓮。

  恶生王对此现象深感惊异,立刻前往迦延尊者的住所,向尊者禀告得到金钱的经过,并向尊者请示:「如果我把刚才所取得的钱财拿来运用的话,是否会在我及国人身上发生凶患灾厄之事?」

  尊者回答:「这是国王宿世种善因所感得的福报,你可以好好运用这些钱财,不会有什麽祸事发生的。」恶生王继续请示:「请问尊者,过去的因缘如何呢?」尊者回答:「大王!谛听!过去九十一劫婆尸佛教法尚在世的期间,曾有众多比丘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安置高广大座,并在高座上放置一个钵,说道:『将钱财供养于此坚牢的钵内,就好比把钱财放入坚牢的仓库之中,纵使遇到洪水也不会漂溺,即使在大火中也不能烧尽,乃至于国王也不能强取豪夺、盗贼也无法盗取,世间上没有人能把钵中的钱财取出。』

  这时,有一位贫困的穷人,刚因卖柴得到了三钱,听到比丘们所说的话,顿生欢喜之心,至诚恳切地把三钱投入钵中,并诚心发愿。在步行返家的五里途中,步步皆充满欢喜之心;更在抵达家门时,面向刚才劝化之处,再度至心发愿回向,然后才进入家中。」

  尊者对恶生王说:「当时的穷人就是国王,由于过去布施三钱的因缘,世世投生于尊贵人家,经常得到装满金钱的瓮;又因返家五里之中步步欢喜,故常于五里之内得获如此丰富的财宝。」恶生王闻说过去的因缘后,向尊者顶礼,欢喜而去。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九》

  省思: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一切的善恶果报丝毫不爽,因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莫轻小善,以为无福,经云:「水滴虽微,渐盈大器」,每一分福田都应善加把握,发良善的心犹如播好的种;若于三宝最胜福田中耕耘,就如同在良田中施肥、灌溉,所收成的果报必定不可思议。(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56)商主之子 粪污独觉丑相臭气

《百业经》:(56)商主之子 粪污独觉丑相臭气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2、福光王子出家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2、福光王子出家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用神通喝茶

用神通喝茶

  麻谷等五位大德悟道后,行脚参方,以资增益。  当时时天热口渴,麻谷等看见路旁有一婆婆卖茶,于是招呼道:“请来五杯茶!”  婆婆问五位和尚:“大德何往?”  麻谷等答道:“参善知识。”  婆婆送...

悉达多太子游四城门后生起出离之心

悉达多太子游四城门后生起出离之心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太子日渐成长,阿私陀仙人曾预言,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父亲净饭王观察,悉达多是一位不贪着世间五欲之乐...

虚云长老弟子具行和尚传略

虚云长老弟子具行和尚传略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著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为何来求见虚老?’  那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

赞叹佛的殊胜功德

赞叹佛的殊胜功德

  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输迦王。虽然国王并没有真正契悟佛法的真理,但是对佛法不但具有相当的信心,而且发心非常广大。所以在一天当中,建造了八万座佛塔。国王不仅仅是建塔,每天还虔诚供养许多位法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