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周一,没有提前和老板请假,也忘记参加公司的业务交流会。老板在会上当着其他同事的面狠狠地批评了我,并且对我做出在公司通告批评及罚款500元处罚。想到这段时间我不但兢兢业业辛苦工作,而且不争不抢、不打妄语、修忍辱,这样一番做下来,不但没有得到老板们的肯定,还为了一点小事处罚我,嗔恨心、委屈心一下就起来了。后来在和两位老板沟通的时候,甚至没有把控好情绪,两度落泪。

  下班后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嗔恨,开始沮丧,觉得自己修学快两年了,怎么还会为了这点小事,做出在老板面前情绪失控这么丢人的事情?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所学,是否在浪费时间?凡夫心一下子猛扑,烦恼令我无法抵挡。

  感恩慈悲的同修道友们,关键时候陪伴、关爱、理解、引导了我。

  师兄们一针见血地问我:为什么总在工作中起烦恼?这是不是一种轮回的苦?

  仔细思维这件事的始末,答案触目惊心:

  为什么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因为自己对工作有执著,而这份执著源于工作曾带给过我的优越感、主宰欲、重要感。随着无常到来,当这三个感觉不再伴随我,我一方面和自己说,我学佛了,不在意了,一方面却仍在追求这三种感觉。

  “兢兢业业、不争不抢、不打妄语、修忍辱”?在工作中,我总和自己说,我学佛了,所以不和你们争抢、理论,我修忍辱。为此我还一度和师兄们分享自己如何和众生“结善缘”,给自己的行为点赞。

  其实凡夫心一点也没有接纳别人。我那样做的原因不是为了修行,不是为了利益他人,只是希望用学佛包装的我,能够被接纳、被夸赞,从被领导对我业务能力的肯定,转变为对我品行的肯定,以再次满足自我的优越感、主宰欲、重要感。抱着这样的发心,当结果没有得到设定的反馈时,凡夫心无法伪装,然后便出现了前面那一幕。

  带着错误的发心,我不但没有把做事当做修行,还在造轮回的业,而我自己也不断尝到外求的苦、轮回的苦、业力的苦,尝到学佛不真诚不认真不老实带来的苦。

  不于己做病者想,不认识到自己是充满迷惑和烦恼的凡夫,当事情来临时,第一念就会是“我是学佛的,我是对的,别人没有学过佛,他是无明的,我要慈悲他。”利用凡夫心伪装的“菩提心”,我不但用佛法去照别人,还抬高了自己的优越感。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一度为自己这样的想法与做法沾沾自喜,甚至觉得自己修得不错。果然如导师所说,凡夫心是无明且狡猾的。

  师兄说:真正的佛子,是当事情来临时,以佛法指导自己的言行,而不是“成就”别人。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不就是刚学的《道次第》中的正知而行吗?刚学的法义,我根本没有用起来,说明我的修学是不认真的,没有正确理解法义,做了“垢器”,没有用好八步骤,所以我也品尝了法不入心的苦。

  感恩对境为我带来烦恼的痛苦,让我看清自己的自以为是,看清狡猾的凡夫心,也感恩近两年多的修学,让我对三宝生起强烈的皈依之心,并在尝到烦恼的苦后,生起出离烦恼的心,生起善法欲。

  我要真诚面对自己,面对法与导师,时刻忆念自己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努力修学,用好十八字方针,认认真真治疗自己的病!

点我:

相关文章

想要装新东西,就要把旧东西倒掉

想要装新东西,就要把旧东西倒掉

  人非圣人,心存杂念也是合乎情理的;我们无法完全做到心无杂念,但是可以让杂念少些,拥有多些。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一个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候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经历得与失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经历得与失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位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曲折坎坷并不是最大的障碍,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

曲折坎坷并不是最大的障碍,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

心灵有漏洞可以补吗?

心灵有漏洞可以补吗?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寻求答案。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也求教了很多人,但觉得自己一点收获都没有,他很失望。他左思右想,也...

释迦牟尼佛是个“大骗子”!我就是个“小骗子”!

释迦牟尼佛是个“大骗子”!我就是个“小骗子”!

  有一个老和尚住在山上茅篷,修行修了二十几年。  有一次,下山讲经说法,讲经的时候,有跟人家化缘,底下一个信徒就骂他说:“你这个骗子!”他开始不讲经了,一直很痛苦。以后人家再怎么三请四请,就是不下山...

不要小看这一粒米

不要小看这一粒米

  有一天,石霜和楚国禅师正在筛米。被他们的师父灵佑禅师看见了说:  “这是施主的东西,不要抛撒了啊!”  “我们并没有抛撒呀?”石霜答到。  灵佑禅师在地上捡起一粒米,说:“你看,这是什么”  石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