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周一,没有提前和老板请假,也忘记参加公司的业务交流会。老板在会上当着其他同事的面狠狠地批评了我,并且对我做出在公司通告批评及罚款500元处罚。想到这段时间我不但兢兢业业辛苦工作,而且不争不抢、不打妄语、修忍辱,这样一番做下来,不但没有得到老板们的肯定,还为了一点小事处罚我,嗔恨心、委屈心一下就起来了。后来在和两位老板沟通的时候,甚至没有把控好情绪,两度落泪。

  下班后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嗔恨,开始沮丧,觉得自己修学快两年了,怎么还会为了这点小事,做出在老板面前情绪失控这么丢人的事情?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所学,是否在浪费时间?凡夫心一下子猛扑,烦恼令我无法抵挡。

  感恩慈悲的同修道友们,关键时候陪伴、关爱、理解、引导了我。

  师兄们一针见血地问我:为什么总在工作中起烦恼?这是不是一种轮回的苦?

  仔细思维这件事的始末,答案触目惊心:

  为什么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因为自己对工作有执著,而这份执著源于工作曾带给过我的优越感、主宰欲、重要感。随着无常到来,当这三个感觉不再伴随我,我一方面和自己说,我学佛了,不在意了,一方面却仍在追求这三种感觉。

  “兢兢业业、不争不抢、不打妄语、修忍辱”?在工作中,我总和自己说,我学佛了,所以不和你们争抢、理论,我修忍辱。为此我还一度和师兄们分享自己如何和众生“结善缘”,给自己的行为点赞。

  其实凡夫心一点也没有接纳别人。我那样做的原因不是为了修行,不是为了利益他人,只是希望用学佛包装的我,能够被接纳、被夸赞,从被领导对我业务能力的肯定,转变为对我品行的肯定,以再次满足自我的优越感、主宰欲、重要感。抱着这样的发心,当结果没有得到设定的反馈时,凡夫心无法伪装,然后便出现了前面那一幕。

  带着错误的发心,我不但没有把做事当做修行,还在造轮回的业,而我自己也不断尝到外求的苦、轮回的苦、业力的苦,尝到学佛不真诚不认真不老实带来的苦。

  不于己做病者想,不认识到自己是充满迷惑和烦恼的凡夫,当事情来临时,第一念就会是“我是学佛的,我是对的,别人没有学过佛,他是无明的,我要慈悲他。”利用凡夫心伪装的“菩提心”,我不但用佛法去照别人,还抬高了自己的优越感。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一度为自己这样的想法与做法沾沾自喜,甚至觉得自己修得不错。果然如导师所说,凡夫心是无明且狡猾的。

  师兄说:真正的佛子,是当事情来临时,以佛法指导自己的言行,而不是“成就”别人。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不就是刚学的《道次第》中的正知而行吗?刚学的法义,我根本没有用起来,说明我的修学是不认真的,没有正确理解法义,做了“垢器”,没有用好八步骤,所以我也品尝了法不入心的苦。

  感恩对境为我带来烦恼的痛苦,让我看清自己的自以为是,看清狡猾的凡夫心,也感恩近两年多的修学,让我对三宝生起强烈的皈依之心,并在尝到烦恼的苦后,生起出离烦恼的心,生起善法欲。

  我要真诚面对自己,面对法与导师,时刻忆念自己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努力修学,用好十八字方针,认认真真治疗自己的病!

点我:

相关文章

5毛和1元,为何小孩只选5毛?

5毛和1元,为何小孩只选5毛?

  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因为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总是选择5毛,而不要1元。有个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1元,一个5毛,叫那个小孩任选其中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的挑了5毛的硬币...

一堆黄金引发的两条人命,值得深思!

一堆黄金引发的两条人命,值得深思!

  你最害怕什么?它就藏在你的内心深处,有时它的出现会使你变成另一个人,你知道它是什么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贪念惹的祸!欲望把最亲密的朋友变成了敌人。   钱如枷锁,贪是坟墓,追名逐利...

世界上有四种不同众生,你是哪一种?

世界上有四种不同众生,你是哪一种?

  一天,老和尚坐在寺庙里。傍晚时分,弟子们静静地坐在他的身边,听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看着弟子们,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其可...

黑和尚与白和尚的十年之约

黑和尚与白和尚的十年之约

  从前,有两位小和尚,一个姓黑,一个姓白。为了拜师学艺,做进一步的修炼,他们讨论各自分开去寻求名师。同时,他们也约定,十年后的今天,他俩一定再回到分手位置的渡船码头,不见不散。  岁月如梭,十年一晃...

世间万事万物,有什么是不会破碎的?

世间万事万物,有什么是不会破碎的?

  一个小孩喝水,奶奶给了他一个漂亮的玻璃杯。孩子一见就爱不释手,喝完水也紧紧抓着杯子不放。  奶奶说:“傻孩子,你抓不住的,抓久了手就松了,把杯子摔碎了。”小孩很执拗:“不,我肯定会紧紧抓住它!” ...

出家要真正发心

出家要真正发心

出家   某男众,常年受附体的折磨,有居士对其说,出家可以愿力大于业力,或可免遭此苦,因此建议他出家,该男众拿不定主意,请求师父开示。   师父说:出家是自己的事,你自己发心出家,和别人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