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4、婆罗门子智慧抉择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

  本集是《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 44、婆罗门子智慧抉择。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一婆罗门儿子,当时有一大臣广闻博学,知识渊博,婆罗门子便在大臣处听闻吠陀教授,随后就精通一切以吠陀为主之学问技艺,并因此而深获上师特别关爱。一次,大臣为观察众弟子心性差异,便告诉他们说:“我现在已陷经济困窘状态,贫穷无财、一无所有。”众弟子皆对上师恭敬爱戴,于是他们便开始化缘,并以化缘所得饮食供养上师。谁料上师却说道:“我无需你们辛苦化缘,如欲真正帮我,则可为我募集一些钱财。”弟子们为难应对:“我们现在无此福报,只能以化缘行乞。供养我们之人实乃微少,若欲在婆罗门中招集财富,我等既无办法也无能力。”

  上师则进一步“启发”道:“发财一般需通过学问才能得致,怎奈我现已人老力衰,无有办法再行此举。”弟子们坚定说道:“如有我们可为你尽力之处,请尽管吩咐。为报答传法之恩,我们会为你竭尽心力做一切事。”上师这时就故意说出所有想法:“一般心志脆弱、不坚强之人怕难以成办,但你们还是应当想方设法助我广集钱财。古人云:‘穷婆罗门可偷盗,无财无富即贫穷,无人知晓窥见时,即可窃取他人财。婆罗门依此积财,偷来钱物归自己,若能亲夺众人财,此乃对师大护持。’”众弟子听到后不经观察,即刻应承下来。而此婆罗门子则素来禀性善良,他听到上师所说话后即认其并不合理,故而一直未肯抬头。上师看见后,觉得此人可能尚具一定智慧,便欲亲自对其观察一番:此人是不敢偷窃,还是对我漠不关心?或者觉我所言不如法而不愿听从?我应再三观察。上师一边想一边就对此婆罗门子说道:“其余婆罗门弟子听说我贫穷后皆不忍心坐视不管,他们各自都欲发挥自己所能助我一臂之力。而你却低头不语,不知你是对我不关心,还是不敢偷盗?你为何沉默不言?”

  此婆罗门子诚恳说道:“我实非不关心上师,也绝非对上师贫穷困苦置之不理,我只是觉得上师所说并不合理,因你所说可于谁都无法看见之时、之处造恶业,实际绝无存在可能。对非天、天人、佛陀而言,有何可逃脱他们眼目观照之事?认为自己造恶别人不知,真乃愚痴之见。你自己就已了知自己为非作歹,这怎能说无人知道?此乃自己亲知、亲做之铁定事实。如此看来,这样行事焉能无有过失。所以我对如此行事毫无兴趣,亦不敢恭维上师所定计谋。”

  上师听到后非常高兴地说:“你为真正明了如何取舍我所言含义之人,绝不肯为财富而丧失自己智慧,真乃了不起之大智大勇。若一人以无惭无愧心违法行事而得天王果位,还不如自己亲捧破旧器皿前往敌人门口讨食过活。”

  婆罗门子闻言后开始赞叹上师妙计,并高兴说道:“所言正是!所言正是!”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海涛法师:善有善报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老人家,与妻子、儿子、儿媳以及孙子、孙媳一起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一天,佛陀与阿难经过他们家门前。佛陀看到那金碧辉煌的大门,便对阿难说:「这家人前世种下善根,但不知今世如何。...

《百业经》:(13)跛子 恶骂圣者得跛子报

《百业经》:(13)跛子 恶骂圣者得跛子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大施主(Pinda Daya-ka),他的妻子生下一个跛脚的孩子,故此夫妇俩为之取名为‘跛子’。跛子长大后,父亲觉得:跛子...

拔提释王作比丘缘

拔提释王作比丘缘

  释迦牟尼佛夜半踰城出家,雪山苦行六年,最后于菩提树下成就无上佛道。成道后,游历诸国,弘法利生。不知不觉,离开家已十余载。  一日,佛陀观察因缘已熟,于是带领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回到本国...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  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睹,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尊...

世间三种最胜香

世间三种最胜香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之处思惟佛法,心中忽然生起一个疑问:“世间上是否有一种香,不论在遇到逆风时、顺风时,或是逆顺之风时,都可以闻得到香气呢?”  为了解...

善良的到来,永远不会太迟

善良的到来,永远不会太迟

  空无一人的村子,有一个截指狂魔,叫央掘摩罗。  一次,佛陀托钵路经一个村庄,但整个村庄几乎空无一人。原来,村庄附近出现了一个截指狂魔,叫央掘摩罗,凡是见过他的人,没有一个能回来。  村民惊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