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39集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本集是《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 39、兽王善行

  三、布施品 39、兽王善行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兽中之王,当时国王率军队将众野兽团团围住以图剿杀,野兽们见状蜂拥至大河边欲求解脱困缚,但因数量太多、嘈杂混乱而致众野兽皆困滞于河中不得逃脱。兽王便对子民们说道:“你们可全部踩着我脊背过河。”说完便趴在深水处以脊背当作桥梁。

  众野兽就用蹄子踩在“肉桥”之上,一一向河对岸奔去。而兽王躯体则被踩得遍体鳞伤,但他一直精进忍耐、苦苦支撑。最后还剩下一只小野兽尚未过河,此时兽王全身骨架几欲散裂,难忍巨痛阵阵袭来。但它仍下定决心要使这只小兽摆脱困境,同时亦在心里发愿道:愿我得佛果时,这些众生都能从轮回大海中获得解脱。刚刚发愿完,兽王就因身体衰竭撒手西去。

  当时之众野兽即是后来拘尸那城(古印度一城名,为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地。)城中居民;当时之小野兽即是后来普行外道之极贤者。

  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如理如法治理国家。当时他有一得力骏马不幸死亡,邻国听到消息后便派人前来传口信道:“你或者每年向我国缴纳赋税,或者就别跨出城门一步。否则,我们定会用绳子捆住你脖颈,将你逮住。”梵施国王根本不为所动,他既不交税,更是随意进出城门,且到其它地方另觅骏马,并最终又获取一匹宝马。

  春暖花开之际,梵施王前往森林中游玩,并一路逛过许多城市。邻国听到后迅速集结起四种军队向梵施王治下国土大举进发,梵施王则骑跨骏马与之奋勇作战。敌国军队将长矛刺入骏马体内,并将内脏也刺穿拽出。骏马此刻感受到难言巨痛,如撕心裂肺般遍布全身。但它仍咬牙强忍,并且心中暗想:绝对不能将国王舍弃在这恐怖战场,定要把国王救回城中。

  离战场不远有一五彩花园,骏马就足踏花苗之上回至王宫。刚顺利抵达宫中,骏马便倒地而亡。梵施王感慨不已地说道:“我此次能捡回一命全赖骏马拼死相救,我原本就想把一半国王财产分与它,怎奈它现在已无法享用,何况它要这财产也无法派上用场,不如干脆替它广行布施以积功累德。”

  当时之骏马即为现今之释迦牟尼佛。

  久远之前,在一大雪山脚下住有五百头大象,释迦牟尼佛那时即为象王。象王肤色美丽,相貌端正、庄严。一次,五名猎人欲猎杀大象,众象处境十分危险,它们若要逃亡,也只能从一狭窄羊肠小道上穿行而过。猎人则在此必经之路上,用一晚上时间挖好一深坑以备陷杀大象之用。随后,五猎人就开始在远方以种种手段恐吓象群,妄图使它们慌慌张张跑向已设好之陷阱,如此便可一网打尽。

  众大象到达大坑旁边时均逡巡不前,象王便跳入坑中、挡住坑口,用自己身躯作为众象过坑之桥梁。其它大象于是纷纷从象王身体上踩过,等众象均已安全过坑后,象王才站起身来跑离此地。

  诸天人见闻之后就作偈赞叹道:“恶人挖坑欲捕象,具智象王不畏惧,以身作桥度众象,恶人诡计不得逞。”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马王,名云行,住于魔女罗刹国,当时有五百商人无法脱离险恶环境,多亏马王引路,方才得以顺利抵达瞻部洲。

  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狮子王,名具髻。当时有五百商人突遇毒蛇缠绕,狮子王就不顾身命将他们全部救出。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0,善义太子为众取宝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0,善义太子为众取宝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  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  ...

法句经故事集:瞎眼的阿罗汉

法句经故事集:瞎眼的阿罗汉

  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外踩死一些昆虫。第二天早上,精舍的其他比丘前去找他时,发现这些昆虫的尸体,他们认为尊者犯了戒,就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佛陀首...

《百喻经卷下》:88.狝猴把豆喻

《百喻经卷下》:88.狝猴把豆喻

  【译文】  曾有一只猕猴,手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下手中豆,想找到失落的那一粒豆。那一粒豆没找到,先前舍下的,都被鸡鸭吃光了。  凡夫出家也有相类似的情形,初先破毁了一戒,却不加以忏悔,...

无心之过,是可以被原谅的

无心之过,是可以被原谅的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著一个老人,他和一个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

愚人守门的故事

愚人守门的故事

  一天,一位员外要出远门。临走时,交代仆人阿福:“你要好好看门啊,别让我们的驴子、绳子什么的,被偷走了!”阿福说:“您放心好了,交给我就没问题了!”  员外走后,阿福一个人觉得很无聊。忽然,屋外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