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85.妇女患眼痛喻

  【译文】

  曾有一个女人,眼痛得厉害。一位自认有知识的女人问道:「你眼睛痛么?」她答道:「眼痛呵!」那女人又说:「有眼必定要痛。我如今虽然不痛,却想把眼都挑了,以防止它以后痛。」傍人说道:「眼若是在么,或痛,或不痛:眼若是没有了,便会终身长痛。」

  凡夫愚人也是这样,听说富贵是衰败患难的源头,就畏惧了,索性就不布施了。害怕若是布施的话,以后得了果报,财物越发殷实丰裕起来,那么衰败患难的源头也越发活活而来,肯定更重地受苦恼了。有人说道:「你若是布施的话,或苦或乐;若是不布施的话,则贫穷大苦。」就像那个女人忍不了短暂的痛,便想挑掉双眼,那才是长痛了。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85.妇女患眼痛喻①

  昔有一女人,极患眼痛。有知识女人问言②:“汝眼痛耶?”答言:“眼痛。”彼女复言:“有眼必痛。我虽未痛,并欲挑眼,恐其后痛。”傍人语言:“眼若在者,或痛不痛。眼若无者,终身长痛。”

  凡愚之人,亦复如是。闻富贵者衰患之本,畏不布施,恐后得报,财物殷溢,重受苦恼。有人语言:“汝若施者,或苦或乐;若不施者,贫穷大苦。”

  如彼女人不忍近痛,便欲去眼,乃为长痛。

  注释

  ①妇女:明本作“女妇”。

  ②知识:佛经中的知识多为“善知识”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这里的知识,指相知认识的人。

  来源:

  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不可思议!和尚诵《金刚经》两只乳鸽竟转成人身

不可思议!和尚诵《金刚经》两只乳鸽竟转成人身

  释明度住并州石壁寺,家世如何,姓甚名谁,那乡人氏,在佛教史传上皆未详载,只知道他是唐朝贞观年间的人。  这位法师,就当时整个佛教的建树来说:在佛史上虽没有他的记载,但根据他的行履来说,他对佛教...

面对死亡的时刻佛教五大高僧是这样做的!

面对死亡的时刻佛教五大高僧是这样做的!

  “生命里所出现的事情中,哪件最让您感到惊奇?”古今贤哲回答:“这件事就是,人虽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去世,却从没想到自己也会死去。”  虚云老和尚  虚云大师由于病重而越来越虚弱,有人敦促他看医生...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大广智不空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大广智不空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灵鹫山。与大苾刍众及大菩萨摩诃萨九十九俱胝众俱。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彼众会从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我欲显说普贤陀罗尼。世尊此陀...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以为母,十方如来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十方如来初发心,都是因为文殊菩萨的教化之力,由此可见文殊菩萨功德之殊...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法贤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法贤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四卷 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法贤奉诏译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一   尔时金刚萨埵。说此最上第一仪轨。能于一切众生。作种种成就利益之事。乃至息...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1-10回)--未知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1-10回)--未知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1--53回)   赞曰   迤逦山西岩下求金刚宝石月轮秋   善财童子叮咛语却问观音哪路修   一切众生离怖畏百千异类等调柔   闻思修入三摩地犬吠鸡鸣卒未休   在佛教寺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