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译文:

  从前有位国王,设立了一条教法:凡是婆罗门等教徒居住在我国内必须将身体洗净,若不洗净,则驱使他做种种苦役。有位婆罗门空提着澡罐,谎说洗净了。别人替他注了水,他随即就泻弃掉,说:「我不洗净,国王自己洗身去吧!」迫于国王的命令,为了避开苦役,就妄说洗净了,其实并没有洗。

  出家的凡夫也是如此,剃了头,穿了缁衣,内心其实毁了禁戒:装出持戒的样子来,企望得到利养,又避去国王的劳役。外形虽似沙门,内心其实充满了虚假和欺骗,就如提着空瓶一样,只有外相而已。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昔有国王,设于教法①: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洗净。不洗净者,驱令策使种种苦役。有婆罗门,空捉澡罐,诈言洗净。人为著水,即便泻弃,便作是言:“我不洗净,王自洗之。”为王意故②,用避王役,妄言洗净,实不洗之。

  出家凡夫,亦复如是。剃头染衣,内实毁禁③,诈现持戒,望求利养④,复避王役。外似沙门,内实虚欺,如捉空瓶,但有外相。

  注释

  ①设于教法:设置教化民众之说法。

  ②王:元、明本作“正”。

  ③内实毁禁:禁,禁止之律仪。内实毁禁,在内心实际 上诋毁规定之律仪。

  ④求:他本作“人”。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日常生活中怎样学佛

净空法师:日常生活中怎样学佛

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学习不为自己,对自己来讲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不执着、不分别。自己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对待别人应当慈悲,慈悲,随缘不攀缘,行善绝不求回报。衣食住行...

学会四种方法来改变面相,扭转改造命运

学会四种方法来改变面相,扭转改造命运

人之长相分:体、貌和心灵。五官之美如花开艳阳,直接;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动,需依托,靠修养方能呈现。颜值可以美容,但掩盖不了本色;气质可以塑造,但脱离不了本性。心有...

安隐九法

安隐九法

  安隐九法  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位尊者,被誉为“佛门双贤”。佛陀时常在比丘大众中赞叹他们说:“舍利弗和目犍连比丘,堪称我的左膀左臂!”  有一年雨季,两位尊者率领五百名比丘在外地游行弘化,并在那里...

邪淫会毁掉我们的人生的福报

邪淫会毁掉我们的人生的福报

我们的福报是:健康,寿命,面貌、事业、名声、家庭、财富等等。一、健康:中医认为肾上通于脑,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黄帝内经》中说:“五脏之中,肾主藏精,主骨生髓。...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六、愿力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六、愿力

六、愿力和智慧 我们要改变,让自己不如理、不如法的行为变成如理、如法的行为,我们要改恶行为善行,改害人为利人,这样的做法,这样的生活态度,要靠什么呢?要靠智慧...

南怀瑾:打坐的身法和心法

南怀瑾:打坐的身法和心法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一)双足伽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