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64、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译文:

从前有一间老屋,人人都说房内常有恶鬼,就都害怕,不敢进去住。这时有一个人,自认为大胆,说:「我想进这屋中去睡一夜。」就进去住下了。后来另有一个人,自以为胆勇要胜过前面那个人,又听傍人说这屋中常有恶鬼,就想进去,一把推开门来。先进入的那位以为他是鬼,也就一把挡住门,不让他上来。后来的这位也以为有鬼。于是两人抗衡着,直到天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方知都不是鬼。

世上之人,亦多如此。由于因缘聚会,才有了人的身份,并没有能够主宰和操纵自身的人,如果把形成人身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一一地分解推析,哪里还有我们的存在呢?然而,世人妄起争执,把自己看得与别人绝然不同,千方百计地争强斗胜,制造事端,硬要论个高低。这就好比你推我挡的那两个人一样,没有什么差别。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64、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昔有故屋①,人谓此室常有恶鬼,皆悉怖畏②,不敢寝息。时有一人,自谓大胆,而作是言:“我欲入此室中寄卧一宿。”即入宿止③。后有一人,自谓胆勇胜于前人,复闻傍人言此室中恒有恶鬼,即欲入中。排门将前④,时先入者谓其是鬼,即复推门,遮不听前⑤。在后来者复谓有鬼。二人斗诤,遂至天明。既相睹已,方知非鬼。

一切世人,亦复如是。因缘暂会,无有宰主,一一推析,谁是我者?然诸众生横计是非,强生诤讼,如彼二人,等无差别。

注释:

①故屋:故,久;旧。故屋,旧屋;老宅。

②怖畏:怖,惶惧。

③即入宿止:止,留住。即入宿止,是说进入故屋之后,即宿留在那里。

④排门将前:排,推。

⑤遮不听前,阻遇;拦住。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20个佛教故事

20个佛教故事

  1、你还抱着吗?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未知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未知

  白话佛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上)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 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编译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 这部经是我亲自听佛陀宣讲的。那时,世尊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与大比...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仪轨--不空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仪轨--不空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仪轨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如金刚顶经百千颂十八会瑜伽。演顿证如来内功德秘要。夫修行菩萨道。证成无上菩提者。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以为妙道。一切有情沉没流转五趣三界。若不入五部五...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法贤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法贤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尔时啰嚩拏。观于世间一切小儿。从其初生至十二岁。并在幼稚痴騃之位。神气未足鬼魅得便。有十二曜母鬼游行世间。于昼夜分常伺其...

小和尚贪钱财喝酒吃肉老太太一招彻底让他悔过

小和尚贪钱财喝酒吃肉老太太一招彻底让他悔过

  五台山西台顶有个法雷寺,法雷寺有个文殊菩萨的洗钵池。洗钵池有个传说:  明朝的时候,法雷寺有个老师父带了个小徒弟,这个小徒弟一开始发心还很好,后来慢慢妄想就很重了,开始贪执世间的财色名食睡。 ...

谁才是聪明人?

谁才是聪明人?

  有一次,两位小偷与一群信徒,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听闻佛陀说法。其中一位专心闻法,所以马上就了悟佛法。另一位却不用心,反而到处偷取信徒的钱财。佛陀说法后,两人回到第二位小偷的家,这时候,他嘲讽不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