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的去处

  在现实世间里,人们除了关注衣食住行等日常事务外,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生从何来,死归何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有一次上午,许多比丘前往一个叫“那梨迦”的村落里乞食。一些村民对比丘们说,村里有许多虔诚的护法居士不久前皆纷纷离世。比丘们听说后,都一一登门,向居士的亲属表示慰问,并集体诵经,表达由衷的敬意。

  乞食回来后,比丘们对这些居士们生前的善行感念有加,都很想知道他们死后都投生到了哪里。于是比丘们来到佛所,谦卑地向佛陀请教:“世尊!近来那梨迦村里不少虔诚的优婆塞,都先后舍报离去。一想到这些,真是令人伤感啊!”

  佛陀沉默片刻后,对弟子们说:“诸比丘!请你们不必伤感。世人皆有自己的果报因缘,当因缘聚会之时,他们便顺理成章地离开了。”

  比丘们趁机请教佛陀:“世尊!我们都很想知道,这些居士们死后,会不会堕入恶趣呢?”

  佛陀听后,沉默了半晌。当看到大家恳求的眼神,佛陀便缓缓地回答说:“那梨迦村里的这些居士,生前很讲修持,绝大多数都断除了五下分结,已经证得了阿那含的果位,不会在六道里轮转受苦了。”

  比丘们听后,继续询问其他村落里一些居士的死后归趣。佛陀回答说:“这些居士中,一部分证得了阿那含果,一部分证得了斯陀含果,还有一小部分证得了须陀洹的果位。总之,功不唐捐,这些平日持戒行善的居士,都有了不错的归宿。比丘们!你们可以放心了。”

  比丘们听后,意犹未尽,打算继续询问另外一些居士的死后情后,但被佛陀制止了:“止!止!如果世上人都与你们这样,逐一向我询问他们的死后去处,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呀!”

  比丘们听后,觉得很不好意思,都向佛陀忏悔认错。

  佛陀说:“有生必有死,这是世间常则。至于每个人的死后归趣情况,其实从他们生前的行迹中,多少可以了知一二。其实,世人无需本末倒置,只要生前倾力去止恶行善,又何必担心死后的去处呢?”

  ——根据《杂阿含经·854经》改编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3、微财转轮王施身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3、微财转轮王施身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

“爱我所有”是一种大智慧

“爱我所有”是一种大智慧

  有三个年轻人在旅途中相遇了,于是结伴而行。他们探讨着满足感的话题,由于观点不同,激烈地辩论着,这时,一个老人走了过来。他侧耳听了一会儿,也没听出个所以然,“你们吵什么呢?”他问。  第一个站了起来...

八万四千塔由来

八万四千塔由来

  有一天,佛陀与阿难入舍卫城乞食,途中看到一群小孩正在道路上玩耍嬉戏,他们每一个人都用沙土堆积成宫殿、仓库、财宝以及五谷。其中有一个小孩远远的见到身放光明的佛陀走来,内心自然流露出恭敬,欢喜踊跃,于...

余蜀华小姐婚事受阻的前因

余蜀华小姐婚事受阻的前因

  唐湘清居士撰  余蜀华小姐,是现代四川省富顺县自流井人。自幼父母俱丧,小学毕业后,入王家园女子师范学校求学,很用功读书。乙卯年冬天,余小姐忽异常态,如见鬼状,或喃喃自语,或夜半远走。校中教员黄粹君...

心开意解

心开意解

  在佛门里,经常以「心开意解」来形容闻法后豁然开通的心境。  有一天,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说法。佛陀说:「宇宙星辰所以不能光明照耀,主要是因为被虚空中的浮云、风尘、烟雾等障碍物所遮盖,正如同一...

凡水与法水

凡水与法水

  佛陀成道后,经常到处弘化,足迹踏遍了五印度。一天,佛陀经过孙陀利河边的丛林,住在附近的水净婆罗门,发现佛陀来到孙陀利河边,非常高兴,三步并作两步,急忙跑来见佛陀。  婆罗门问佛陀:「您想到孙陀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