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彼此关怀,至死不变

  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国期间非常忙碌,几乎是日以继夜地解答弟子心中疑问。他也会为施主们讲解佛法,并不定时为新皈依的弟子授戒,或参加信徒们邀请的斋宴。

  有一天晚上,佛陀就经过僧房。忽然,他听见一间房里有些声响,似乎是有人呻吟,于是敲门想要看看。因为没人响应,就直接打开了房门。

  房门一开,释尊大吃一惊。他看见一个弟子病卧在床,而且由于病重无法动弹,所以屎尿都拉在床上,整间房子臭气熏天。

  佛陀问道:「请告诉我,你得了什幺病?为什幺没有人照顾你?」

  这生病的弟子回答说:「我的病不要紧,请佛陀不必为我担忧!我天性愚蠢,又不愿意帮助别人,所以生病时,也没有人来照顾我。现在真觉得自己孤单,没有可依靠的人了。」

  说着说着,这位生病的弟子竟然悲伤得哭了起来。

  释迦牟尼佛非常怜悯他,竟不避恶臭污秽,先将这个弟子抱了起来,将不净的东西都清掉,随后,又把床上的所有物品清洗一遍,并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

  接着,佛陀打水帮这个脏得不得了的弟子洗个澡,换衣服,铺上干净的被褥。最后,佛陀还亲自为这位弟子按摩四肢,帮助他减轻痛苦。

  释迦牟尼佛不愿见弟子因为疾病而痛苦,就说:「你现在感觉到疾病的痛苦,但是如果你不更加努力学习佛法的话,你死后将会遇到比现在更大的痛苦。」

  佛陀为他讲解了有关消除痛苦的佛法。这位弟子听后,马上觉得好受多了,同时也下定战胜痛苦的决心。而且,尊贵的佛陀不避恶臭亲自为自己洗浴,收拾床铺房间更让他感动。到后来,他甚至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确实,一位众人尊敬的导师竟然亲自照顾一位生病的普通比丘,实在是令人意外。

  隔天早上,释迦牟尼佛依照惯例,在讲经堂集合弟子。

  佛陀对弟子们说道:「希望大家能明白,自从你们出家做了比丘,每个人就离开家庭,没有父母亲,没有兄弟姐妹。因此,众人之间应当时常相互关心、帮助。如果没有关心,没有帮助,那是非常不好的。要知道,慈悲最大的敌人不是瞋恨,而是漠不关心。

  我们所学习、信奉的佛法,讲求上下一致,友善相处。所以,你们这些出家的弟子要像侍奉父母那样,侍奉师长。而你们的师长,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你们。老师和弟子间以仁慈宽厚之心彼此关怀,至死不变。

  出家人不但要解脱自己的痛苦和烦恼,也应该帮助别人解除痛苦和烦恼。如果连自己熟识的人都不愿去照顾,那他怎幺会去帮助那些陌生人?更不能因为别人从前没有给我们恩惠而就记恨,在他难过的时候便不予帮助。这样的行为是非常不好的。从今天开始,你们当中谁生了病,大家都应该去照顾他,照顾他就如同照顾我一样。而且这样做了,也会种下很大的功德。」

  释尊讲完这番话后,所有的弟子们都感到惭愧。

  后来,这位生病的弟子得到了大家很好的照应。不仅如此,整个僧团更加和睦融洽了。

 

点我:

相关文章

为解脱而行布施

为解脱而行布施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脱,而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物,才行布施。若为了得到更多的财物所做的种种布施,不名为真正的布施;若为解脱而布施,将来能得无生及涅槃之乐。有智慧的...

拈花微笑与达磨东来

拈花微笑与达磨东来

  一、禅的起源――拈花微笑  禅,是有情众生的清净本性,一切物质的本来面目,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远在西元前五世纪,因释迦牟尼佛的证道而发现。佛陀降生在印度,诞生时有种种瑞相,曾有仙人预言他长大后...

佛经故事 | 骂独觉得丑相 因愿力而转变

佛经故事 | 骂独觉得丑相 因愿力而转变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8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8

  清吴濂  吴濂,字芑谋,是元和县的官学生。父亲信奉佛,与师林寺的某僧人关系好。父亲病了,僧人频频来问疾,开示念佛法门。吴在旁边听了,恍然有省悟,于是用心在净业上。为人沉默,虽然念佛没有间断,别...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的神通游戏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的神通游戏

  金山活佛的神通游戏(乐观法师著)  活佛,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从来没有丛林大和尚那套架子,也没有冷冰冰的面孔,他是很天真的,往往在人家不著意的时候,他就露一手,表演一点近乎神通游戏的玩意,像...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果你们能修行十想,便能尽除有漏烦恼,获神通、证道果,进而渐至涅槃。是哪十想呢?所谓白骨想、青瘀想、膨胀想、食不消想、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