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恶言骂詈,比丘堕为水牛


佛陀在骄萨罗国境内,带领着比丘们,将前往勒那树下。途中,经过一处水泽,当中有五百头水牛,性情十分凶恶。当时有五百位放牛人,远远看到佛陀带着比丘们前来,即将行经此道,随即高声大喊:"唯愿世尊勿经此道!这个牛群中,有一只大恶牛,瞋恚多怒,常以牛角触刺伤人,行经此处,重重艰难。"

佛陀告诉放牛人:"你们无须担忧害怕!如果那头水牛心生恚怒要来触刺我,我自然知道如何应对。"佛陀才刚说完,那只性情凶恶的水牛便突然冲出,翘着尾巴,压低着头,将牛角朝前,以脚大力刨地,暴跳怒吼,直朝着佛陀奔来。

此时,如来于五根手指顶端,化现五头狮子,分列在佛陀左右,四周则有大火坑环绕。恶牛一见到这个情景,非常惶恐害怕,四处驰走,却发现无处可逃,只有在佛足前方,有少许清凉安适之地,于是它朝着佛足奔去,心意渐渐安定下来,不再畏惧;它来到佛前长跪伏首,以舌头舔着世尊脚足,随后又抬头仰视如来,喜不自胜。

世尊知道恶牛的心已经调伏,便为牛说偈:"盛心兴恶意,欲来伤害我,归诚望得胜,返来舐我足。"

恶牛听闻世尊所说的偈子,深生惭愧,顿时心开意解,一切障碍消散,得知自己过去生在人道曾造作的恶业,更加惭愧。于是不食水草,不久便命终,随即往生忉利天,如同八岁小孩一样。

便自思惟:"我过去究竟修了何种福德,今日得生天上?"经过仔细观察,得知前世受水牛身,承蒙佛陀度化,因此得生天界。


他想:"如今我应当回到人间,报答佛陀的恩泽。"天人生起这个念头之后,立刻顶戴天冠,披挂种种璎珞珍宝,手捧香花,身上散发耀眼的光芒,来到佛陀所在之处,顶礼佛足,退坐在旁。佛陀随即为他开示四谛法门,天人闻法,心开意解,当下证得须陀洹果,恭敬绕佛三匝,返回天宫。

次日清晨,五百放牛人请问世尊:"昨天夜里大放光明,是来自帝释、梵天、四大天王?还是二十八部鬼神大将呢?"佛陀告诉放牛人:"昨夜的光明,并不是诸天神王来此处听法,正是你们口中所说的恶牛,因为见佛因缘,命终之后,超生天界,特地回到人间供养如来。

你们所见,就是由他身上所散发的光芒。"五百放牛人听闻佛陀所说,彼此互相讨论:"连那头凶恶的水牛都能因为见佛因缘,往生天上,更何况是我们?如今受此人身,怎么可以不修习种种善法呢?"于是广设美食肴,恭请佛陀及僧众慈悲应供。

用斋完毕,佛陀更为他们宣说种种法要,五百放牛人心开意解,各个于道法有所体悟,便向佛祈请出家修行。佛陀即对五百放牛人说:"善来比丘!"他们的须发便自然掉落,身披法服,当下成为出家沙门,出家后精勤办道,证得阿罗汉果,成就三明六通、八种解脱,为天上人间所尊敬景仰。

知道这一切的比丘们请示世尊:"这头水牛,过去生究竟造作何等恶业,导致此生堕入水牛身?而这五百位放牛人又修了何等福德,得以值佛住世,出家修行,成道证果?"

世尊告诉比丘们:"你们想知道水牛以及五百位放牛人,过去世所造的种种善恶业因,现在,我为你们说一首偈子:'宿造善恶业,百劫而不朽,善业因缘故,今获如是报。'"

比丘们听闻佛陀所说的偈子后,请示佛陀:"世尊,我们还是不明白,水牛及五百位放牛人过去的因缘究竟为何?唯愿世尊再为我们详细解说。"

世尊告诉比丘们:"你们仔细聆听!我为你们解说。在贤劫中波罗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

当时,有一位三藏比丘带领五百名弟子游行他国,在大众中,共相往复论议,以阐明佛法义理;当时有人向三藏比丘问难,而他因为不能阐明义理,便心生瞋恚,以恶语骂詈:'你们什么都不懂,却故意向我刁难提问,就像水牛以牛角触刺伤人。'他的五百名弟子也齐声附和,认为这是故意给他们难堪。

他们骂完之后,便各自散去。但是因为这个恶口的因缘,五百世中,都生为水牛及放牛人,彼此共相随逐,直到今日,都还未能脱离。"佛陀告诉比丘们:"当时的三藏比丘,正是水牛群中那头凶恶水牛;当时三藏比丘的五百名弟子,就是现在的五百位放牛人。"

佛陀说明这段宿业因缘时,与会大众个个自护身口意业,厌恶生死,有的因此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及阿罗汉果,也有因而发起辟支佛心、无上菩提心。比丘们听闻佛陀开示,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第六.诸天来下供养品第六》

省思:

古人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恶言一出,不但伤人更是伤己,生生世世都要为此一时不忍的恶口,承受苦果,代价甚大!话将出口,实当三思。

仔细想想,恶牛的前世何以口出恶言?无非是对境当下,忍不下心中的瞋心。因此欲止恶口,当从意业入手。

古德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凡事反求诸己,知道是自己智慧、福德、定力不足,还有待努力,便不会轻易为外境所激怒,而能忍一时之瞋恚,修清净之口德!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8、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8、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二回拜慈航童女  奋迅城中参大德  慈行童女狮子宫  天衣器中佛影现  诸行所了境与智  般若波罗普庄严  因而得到灌顶住  这时,善财童子对于善知识,生起最尊重的心。又生出广大清凈智慧的...

碎碑雷击,刻碑得子

碎碑雷击,刻碑得子

  碎碑雷击,刻碑得子(摘自《感应篇注》碎碑刻碑)  孙思邈。以龙宫方。历试皆验。编入千金方中。刻碑传世。有人多印方本。因击碎其碑。欲以市利。被雷震死。又一人从而再刻之。梦思邈语曰。汝命无子。因刻...

叫化子去西天问佛祖

叫化子去西天问佛祖

  从前有一个叫化子,每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总要乞讨一些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还是只有那么一点米。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打算弄个明白。   一天夜...

世间没有绝对的完美,只要尽心尽力就行

世间没有绝对的完美,只要尽心尽力就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没有要求,得过且过,甚至是敷衍了事,这样的话,人生又怎可能会有成就?相反地,有些人,对人对己,要求十分严苛,做事过度认真,这样的话,同样是难以成...

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

  【李村有农家妇,每早晚出馌,辄见女子随左右。问同行者,则不见,意大恐怖。】  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