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故事:灵鹫山野狐因何而哀鸣呢?穿山甲的母爱 超越生命的常规

因果故事:灵鹫山野狐因何而哀鸣呢?穿山甲的母爱 超越生命的常规

  曾经一段时间,佛陀带领着弟子们住止王舍城外的竹林精舍。

  有一天晚上,众比丘在法堂里静坐习禅。大约在半夜时分,佛陀前来探望大家。

  正在此时,王舍城外的灵鹫山方向,传来了野狐们阵阵的哀鸣声。

  野狐的哀鸣声在法堂里回荡,经久不散......

  佛陀微睁双目,轻声问弟子们:"比丘们!你们听见野狐的哀叫了吗?"

  "是的,世尊!我们都听到了,挺可怜的。"诸比丘回答。

  "那你们是否知道,野狐因何而哀鸣呢?"佛陀问。

  "我们不知道啊,世尊!还是请您为我们明示吧!"诸比丘答道。

  佛陀开示说:"这些野狐们,浑身上下都长满了疥疮,痒痛无比。它们彼此抓挠,早已遍体麟伤。它们在绝望之余,想通过哀鸣来祈求获得人类的帮助。假如此时有人能帮它们医治的话,这些野狐必将知恩图报。"

  比丘们听后,彼此面面相觑,只得摇头叹息。

  佛陀扫视了诸比丘一周,继续开示说:"知恩报恩乃为人之本,哪怕是滴水之恩,亦当涌泉相报。我们众中的极个别比丘,愚痴顽固,从来不知恩报恩,贪用信施无惭无愧。身为畜类的野狐尚能知恩报恩,我们身为比丘,更应该精勤修习,惜福培福,以报答檀信之恩!"

穿山甲的母爱 超越生命的常规

  这是生命以刻骨的震撼对母爱做出的终极诠释。

  穿山甲被捕获以后,出于恐惧或是自卫的本能,总是把躯体紧紧蜷缩着,卷成一圈。一般购买程序是这样的:买主选定以后,卖方黑人便用力把穿山甲拉直,开膛破肚,取出内脏丢弃,将身躯清理干净,再用铁夹夹着放到火盆里烤灼,直到其身体上的鳞甲全部脱落。

  那天货源颇丰,围栏里放满了许多卷成圈的大小不一的穿山甲。那些官员便拣大的挑了几只,并声称要亲眼看着宰杀才放心。

  一个黑人小伙提起最肥的一只,动作娴熟地准备把它拉直,费了半天力,却怎么也无法把那蜷缩的躯体拉开。这下所有人大奇,那小伙十分尴尬,便一下又一下把那穿山甲往地面上摔去,边摔边解释说,穿山甲遇痛就会将躯体伸张开。不曾想连摔几下,眼见它原本惊恐的小眼睛早已闭合,尖尖的嘴角挂出一缕鲜红的血丝,身体却始终未见张开,反而越蜷越紧。我们不忍卒睹,便摇手示意作罢。那黑人小伙兀自不甘心,直接拿铁钳夹了放到火盆上灼烧。待到鳞甲脱尽,焦味弥漫,那穿山甲仍然保持原状。这下黑人黔驴技穷,对我们无奈地摇摇头,说这只穿山甲一定有了什么毛病,不可食用,随即顺手将其甩落在身后的沙土地上。接下来另选的两只宰杀工作都十分顺利,不到五分钟便完成了。

  我们给黑人正在付钱,却十分意外地发现,原先那只被丢弃在地上的穿山甲竟慢慢地伸直了躯体,把眼睛眯开一条线,接着一阵抽搐,僵硬挺直,彻底没了气息。随着它躯体的伸展,我们震惊地看到,在它摊平的肚皮上,竟蠕动着一只粉嫩透明的小穿山甲,只有老鼠大小,身上的跻带仍与母体相连,小嘴慢慢张合,仿佛在无声地呼唤着母亲。这场景惊得所有人目瞪口呆。刹那间我只觉得热血翻涌,须发皆张,泪水翻滚在眼眶。那只母穿山甲自身体重不超过十斤,却用血肉之躯历经摔打与灼烧,至死护卫着自己的孩子,被烤至半熟,竟还能保得孩子的周全。那份精神之力,早已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尊重每一个生命!不要再吃野生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点我:

相关文章

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持虚云法师的弟子广济,想还俗从军保家卫国,临行前特来向虚云师父道别。  广济:师父,五年来我出家侍佛,深沐佛恩。如今背佛而去,内心十分愧疚。 ...

《百业经》:迦叶主尊以慢心故迟得圣果87

《百业经》:迦叶主尊以慢心故迟得圣果87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劝人放生与放生同样功德

劝人放生与放生同样功德

唐代天宝年间,有个裘兆麟,四十岁还没有儿子,真诚地在神像的面前祷告。一夜,他梦见神人告诉他说:“你本来没有儿子,因为,你很诚恳,现在给你得子的方法。”兆麟听了很欢喜,向神问求子缘故。神说:“天府最重视...

看佛陀如何度化悭贪成性的“葛朗台”

看佛陀如何度化悭贪成性的“葛朗台”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他家中非常富裕,但是为人悭贪。不管任何人,只要前来乞讨,他一定不由分说地将其赶走。为了防止盗贼,他设计了七重坚固的大铜门来维护安全。同时,又用小石块混泥作墙,用铁...

毁谤圣者堕地狱

毁谤圣者堕地狱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衣服供养

衣服供养

  有一天,佛陀示现疾病,静静的休养着。这病讯给频婆娑罗王知道以后,赶快叫御医耆婆前去为佛陀治疗。  佛陀病好以后,御医耆婆一心想要送一样礼物供养佛陀,他左思右想,不知道要送什么礼物才合适。后来,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