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出家的高僧

  唐朝时有一个著名的“三车和尚”,

  当年玄奘大师去西域取经途中,路过一深山老林,见一茅屋紫气缭绕,料有异人在内。进去一看,有一老僧在入定,头上、身上都长满了野草。玄奘大师伸手摸了摸他胸口,尚有微温,便用引磬使他出了定。老僧睁开眼,茫茫然问:你是谁啊?玄奘大师说:小僧玄奘,你老在此入定多久了?老僧眯眼想了想说:是某某年间在此结庐入定,是等红佛[释迦牟尼]来度他。玄奘大师掐指一算,已千年有余,便对他说:释迦佛已经涅磐了。老僧答:那就等白佛[弥勒菩萨]出世,我跟他去弘法。玄奘想了想说:弥勒佛出世还须四十六亿七千万年,恐你又错过时机。这样吧,不如你现在转世投胎,等我从天竺取经归来,我们一起弘法利生,造福于民,如何?老僧点头说:这样也好。当下便按照玄奘大师的指点,去皇宫投胎做皇太子,等待玄奘大师的归来。

  十九年后,玄奘大师历尽千辛万苦,跋涉五万里,从西域取经归来。他不忘前约,到皇帝那里去寻找转世的老僧。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他很惊讶,对玄奘说:我没有十九岁的皇太子啊!后来一查,老僧投胎投错了地方,投到了当朝大臣尉迟恭的家中。于是传诏下去,将那个青年宣来,令其随玄奘出家。其时老僧因投胎隔世之迷,前世的事情哪里还记得!他已经习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坚决不同意出家。皇帝大怒:不出家就赐死!那青年没办法,只好同意,但提出条件,必须随行三个马车:一车载金银元宝,一车载酒,一车载美女。玄奘大师心中有数,点头默许。

  于是,一个热闹有趣的场面出现了:一个英俊的青年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轰轰隆隆跟着三辆大马车,财宝醇酒加美女,好不招摇壮观!街上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三车和尚”的“美名”一时传遍了大街小巷,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笑谈!

  当时车队行至设坛剃度的寺庙,一声洪亮的钟声传来,蓦然惊醒了老僧阿赖耶识中沉睡的记忆。他毕竟刻苦修炼多生多世,佛心未泯,晨钟暮鼓的灵性一触即发。他当即翻身落马,痛苦忏悔,从此虔心重皈佛门,发奋修行,成为玄奘大师的座下大弟子,法号窥基,后来终成一代高僧。

  窥基大师因为根基深厚,修行刻苦,后来成就很高,证得菩萨果位。有一次,他到终南山拜访律宗著名高僧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因为持戒甚严,功德很大,感动天人供养,每天中午都有天人天女下来送饭。但奇怪的是,窥基来得那天,一直等到下午,也没见天人下来。道宣很纳闷,只好和窥基两人饿肚子。

  到了晚上,道宣律师整夜打坐,夜不倒褡。窥基大师却倒头便睡,并且睡相不佳,还打呼噜,鼾声如雷。第二天,道宣律师说他:出家人的规矩,不打坐也该吉祥卧,你又打呼噜又翻身,又伸胳膊又撩腿,吵的一夜不清闲。 谁料窥基说:你不清闲?我才一夜没睡好!你腰里那个虱子,就咬你一口,你就想捏死它,后来想想不能杀生,你就把它扔到地上。手也太重了,跌断了它一条腿,所以它“哎哟,哎哟”叫了一夜,吵死我了!

  道宣律师一听之下,瞠目结舌。心想:他在睡梦中把我的动作、思维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何等功力,何等境界!不禁大生惭愧,默然不语。等窥基大师一走,中午天人又来送饭。道宣问:为何昨天中午不来?害得我和客人饿肚子。天人大呼冤枉说:我昨天中午是来了,可是整个山顶祥云笼罩,金刚护法布满空中,一定有大菩萨在此,我们欲界天的小天人哪里进得来啊!道宣再次愕然,方知窥基大师的功德成就不同凡响。

  经中有云:一人成佛七祖升天。 以种种方便善巧,度人出家修行。无量功德,善莫大焉。若没有太宗皇帝的不出家就处死的胁迫,一代高僧的结果就很难说会是怎样啦。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安隐九法

下一篇:摧伏梵志

相关文章

高月明居士:生命宇宙的真相(实相)-4

高月明居士:生命宇宙的真相(实相)-4

第五节、本心在哪里?1、代理机器人寻找自己的觉性对于那个一出生就生活在“代理机器人”所感知世界中的人,在他寻找自己觉性(本心)时候,会做如下两点分析:第一层幻...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6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6

星云大师 : 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6四.悟后的生活  悟前、悟后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开悟之后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风光?开悟后天地还是天地,日月依旧是日月,人我仍...

【慈悲】什么是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慈悲】什么是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慈悲是什么意思?  慈悲,梵语(karun!a),与乐曰慈,拔苦曰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涅槃经说:“大慈大悲,名为佛性。”观无量寿经也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

如何不生气

如何不生气

现在有许多人喜欢生气,人身体的绝大数疾病都是由气上得的。大家想想看当你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气,你有没有觉得头昏脑涨,手脚冰冷四肢发麻。你可能睡完一觉之...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猴王不忘下属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猴王不忘下属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  76.猴王不忘下属  久远之前,于吉祥雪山山脚下,长有一片药材丰富之森林,释迦牟尼佛当时变现为一只猴王。森林中有一烈卓达大树,枝繁...

你现在是“哑巴吃黄莲”还是“哑巴吃蜜”?

你现在是“哑巴吃黄莲”还是“哑巴吃蜜”?

  有一位学僧,恭敬地问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慈受:“既是悟的道,说不出来。”  学僧:“说不出来的时候,像什么呢?”  慈受:“像哑巴吃蜜!”  学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