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四十六回拜贤胜优婆夷

  参贤胜优婆夷自心开解

  利乐众生六根智性功德

  普遍显现出生智慧光明

  证得无所依处道场法门

  善财来到摩竭提国婆旦那城,入得城来,见一个清凈庄严的住所。虽在城内,而听不到喧哗声。宅后一片广大的园林,园林内胜植桑竹果木。贤胜优婆夷是一个中年妇女,坐在华堂之上闭目养神。善财上前施礼,右绕三匝,说道:“圣者,我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前来参拜善知识,愿圣者慈悲教诲。”

  优婆夷端坐不动,眼也不睁,慢条斯理地说道:“你走了那么多地方,参拜了那么多善知识者,学到那么多道理,增长那么多智能,我能有什么教你呢?”

  善财见此神情,更加恭敬,怕象众艺童子那样引起误解,到优婆夷面前长跪合掌,至诚说道:“我是虔诚求教,愿善知识慈悲教诲。”

  优婆夷要显示她的功底,不正面答复,指着东边墙壁道:“东边墙角蚂蚁在争斗,你把那碗水拿去浇散它们。”

  善财端起碗,走到东墙角一看,果然一大堆黑黄蚂蚁,相斗得难分难解,都互不相让,有咬断腿的,有咬断腰的,凄惨万状。善财将水浇去,蚂蚁各自奔跑,免去了这一场斗打之灾。

  善财回到优婆夷身边,优婆夷又道:“你听见吗?后面蚕房的蚕儿,桑叶吃完了,正在叫饿。你把那筐桑叶拿去倒给他们吃吧。”

  善财把桑叶筐拿到后面蚕房一看,啊!好大的蚕房呀!架上置满蚕簸,簸箕内蚕儿伸头等食。善财将桑叶撒到蚕簸箕内。真奇怪,小小一筐桑叶,将所有蚕簸都撒遍。

  善财回到优婆夷身边,优婆夷又说:“那些淘气的孩子,想从后面翻墙进来偷我的苹果。你去摘几个给他们,叫他们走大门进来。”

  善财走到后面果园一看,一树树丰硕的苹果好不爱人,摘了几个从大门出去,转过后面,果然看到几个孩子在那里搭肩翻墙。善财道:“优婆夷知道你们在翻墙想偷苹果,命我摘来送给你们,叫你们走大门进去。”

  几个小孩面面相觑道:“优婆夷真厉害呀!”接过苹果,背着桑叶,随善财来到优婆夷面前,交了桑叶,领了工钱。优婆夷说: “你们翻墙不好,若不注意会摔断腿的,这太危险了,是大不应该做的事。”孩子们说一声:“是。”便欢喜地跳跃而去。

  优婆夷对善财说:“我每天练习我的眼,能明察秋毫;练习我的耳,能听复杂的声音;练习我的鼻,能嗅不同的气息;练习我的舌,能尝酸甜苦辣,有毒无毒,有无资身效益的味。我能体察人的各种心理。因此,凡来我处的人,都不起心,心地善良,满意而去。”

  优婆夷说到这里,稍停一会,又道:“你等一等,我去取午饭与你吃。”

  优婆夷下了宝座,转入后房,端出两碗平常的小菜和粥。善财接过品尝,真是美味佳肴,胜过所有的珍馐。优婆夷道:“我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养养蚕、种种小菜、果树,料理家务。虽然这是些小事,我把它当作人生大事在做。首先在思想上下功夫,得到心地清凈,然后遍及六根。见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听得到人们听不清的声音。以我自己的清凈心,照见无边法界的众生。我虽处于闹市之中,但却是一个清凈场所。所以到我这里来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利益。人们把城的名字都改成婆旦那,是有增益的意思。而你所说的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的学问,我很惭愧。不过我可以介绍你到沃田城去,找坚固解脱长者,他可以告诉你。”

  善财听后,心生欢喜,右绕数匝,顶礼拜辞而去。

 

点我:

相关文章

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

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

佛教故事: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2018-03-16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北的一个农村。在村中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这个独生子从小体弱多病,夫妻二人对这个孩子真是...

放生善报:第二章放生愈疾 10.神雀还救赵履干

放生善报:第二章放生愈疾 10.神雀还救赵履干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第二章 放生愈疾  10.神雀还救赵履干  永乐九年,...

背着石头怎么可能登上顶峰呢?

背着石头怎么可能登上顶峰呢?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各方面强过别人,他尤其想成为有大学问的人。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可学业却没有什么长进。他非常苦恼,他去向一位大师请教。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

苦来自于欲

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钵,准备入城乞食。有一位阿支罗迦叶居士正准备出城办事,在往耆阇崛山的路上,他远远地便看到佛陀。阿支罗迦叶请示佛陀:‘世尊,我心中有一些疑惑,不...

民间流传的一则三世因果的故事

民间流传的一则三世因果的故事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家《三世因果经》因果经前面的四句话,就是因果循环报应的总纲。既指出了人的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又指出了怎样做一个有益於社会的人,既指出了因果循环报应...

佛陀得受斋主供养七日的因缘

佛陀得受斋主供养七日的因缘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生轮回三界受苦,常思应如何救度。于是静心思惟,求索根本解脱之道,以拯济众生。   一日,因衣内有只虱子,致全身发痒,心受干扰,难以安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