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御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

  祖问曰:“在此做什么?”

  师曰:“观心。”

  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祖曰:“何以问他?”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师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曰:“这个是什么?”师无语。少选,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

  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师自尔法席大盛。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百世佛父今证圣果(42)

《百业经》:百世佛父今证圣果(42)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七回拜寂靜音海夜神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七回拜寂靜音海夜神

  参寂静音海主夜神  起无量法藏大悲法  念念生喜庄严法门  而证入难胜地境界   善天色将晚,寂静音海已在菩提场中四处巡走,步子轻慢,没有声音,只是祥光随布闪灿,善财上前顶礼,寂静音海止步,...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十一回拜不動優婆夷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二十一回拜不動優婆夷

  又行到安住王都  参见不动优婆夷  其光触身即清凉  经尘劫不生欲心  诸胜法智均无碍  无厌足证法善行  这时候,善财童子走出妙光城,一路南行,便正念思惟着大光王的教诲。于是生出欢喜心、凈信...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要尽力尽责做好每件事

要尽力尽责做好每件事

独善其身   一僧不能容忍寺院顽皮沙弥,意欲去桃花园独善其身,这次常住会议之后,僧对师曰:   师父,我上殿也不熟,还是以念佛为主吧!   师:功课不行,你得想办法去学,那饭不会吃,你咋长大...

年少比丘造恶口,五百世堕为狗身

年少比丘造恶口,五百世堕为狗身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息。狗儿趁着商人不留意时,便将放在一旁的肉给刁去吃了。商人发现后,生气地拿起棍棒将狗儿的腿打断,并将它丢弃在路旁。此时,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