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

你是“月光族”吗?你是否认为“钱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一旦拥有了财富,你将如何使用它?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其实,钱财积累得越多,人的执着和妄念就会越多,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财富呢?那就得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首先福德是你的财富,其次信、戒、惭、愧、闻、舍、慧这七种财富是真正解决人生问题的财富。

  有一次,一位容貌、形色绝妙的天界众生,到祇树给孤独园问佛陀说:“什么东西火烧不掉?风吹不散?即使大地全毁了,也不会流散?连专门抢夺别人财物的恶王与盗贼,也抢不走?哪种宝藏始终不会亡失?”

  佛陀回答说:“福分是火烧不掉,风也吹不散,恶王与盗贼,任他抢也抢不动,即使大地全毁了,也不会流散。福分乐报宝藏,始终不会亡失。”

  有一次,佛陀到乔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一天近午时分,乔萨罗国波斯匿王来见佛陀,佛陀招呼他说:“大王!都中午了,您从哪里忙完过来的?”

  “世尊!今天舍卫城有一位名叫摩诃男的大财主去世了,他的财产没有儿子可以继承,我就是去接收他的财产,刚忙完过来的。世尊!您可知道他有多少财产吗?光黄金就有八百万,白银更是不计其数。可是,世尊!您知道吗?这么富有的大财主,吃的竟是发酸的杂米粥,穿的只是三片粗麻布缝成的衣服,乘坐的是一辆老旧破车,车子的遮阳伞盖,还是树枝、树叶搭成的。不曾听说他会布施沙门婆罗门,也不见他帮助过贫穷、急难的人,每次吃东西时,一定关起门来,不让那些人看到。”

  “大王!这样的人,不是堂堂正正的人,不论他多富有,充其量也只是个卑贱的穷人罢了。有财富而自己不用,也不供给家人使用,不用来体恤仆役、结交朋友,也不用来供养沙门、婆罗门,以广植让自己生天的福田,不做这样正当的花用,财富也无法一直留在身边,不是遭国王没收,就是落入盗贼之手,或者毁于火灾、洪水,再不,就是被自己不喜欢的继承者接收。

  大王!财富不作正当的分配运用,就等于是没有用的东西一样。就像在一个无人能到之处,有一池甘美甜净的水,但没有人能够享用,最后,渐渐干涸消尽,又有何用?

  所以,大王!应当善用自己的财富,让自己、家人、仆役、好友能够受用而喜乐,并且布施供养沙门、婆罗门,广植自己生天的福田,这样,才能使财富成为有用的东西,而不致于到最后变得一场空,浪费了有用的财富。”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伽的大臣来见佛陀,告诉佛陀说:“真稀有啊,大德!此地的财主弥伽罗,真是富有啊!”

  “郁伽!弥伽罗长者怎么个富有法?”

  “大德!他拥有上亿的黄金,白银就更不计其数了。”

  “郁伽!这些黄金、白银,算得上完全是他实在的财富吗?我不是说这些不是财富,但是,郁伽!你所说的这些财富,是火、水、王、贼、怨敌、继承者所共有的啊。郁伽!只有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等七种财富,不会与火、水、王、贼、怨敌、继承者所共有。”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9、当场其他众生所发誓愿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9、当场其他众生所发誓愿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9、当场其他众生所发誓愿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六回拜妙德夜神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六回拜妙德夜神

  参普救众生妙德主夜神  目放光舒身灌顶得妙眼  智佛现时普焰出现妙眼  得调伏众生法证焰慧地  善财得到善友喜目的法力开导,运用禅功,身现金色祥光,去寻妙德夜神。  妙德夜神早算到善财要来,为...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2、福光王子出家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2、福光王子出家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昔日,世尊在负弥城随缘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难尊者一起前往波婆城,尊者回答:“是的,世尊!”阿难随即严整衣钵,与诸大众随侍世尊,经末罗城来到波婆城的阇头园。  当时,有位名叫周那(又译纯陀)...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提婆达多。虽复出家。利养蔽心。作三逆罪。推山压佛。伤佛脚指。复纵放黑象。欲令害佛。别僧两部。杀漏尽比丘尼。以故杀生。疑畏受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