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天子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当时有一位天子,名为“宝光”,他的财产很多,身上遍戴珠宝、璎珞,光芒四射,庄严殊胜。

  有一天晚上,宝光天子来到给孤独园世尊居住的地方,他以鲜花供养佛陀,恭敬顶礼,向佛陀求法。世尊观察他的根机意乐,传了相应的法要。宝光天子以智能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证得预流果位,得果后,便飞回天界。

  当天晚上,有许多前后夜精进不眠的比丘们,看见世尊那里出现光芒普照的景象,猜想可能是帝释天、大梵天或是四大天王来到世尊前。第二天,他们请问世尊:“世尊,昨晚是不是帝释天、大梵天,或四大天王等来到您的面前呢?”

  世尊回答:“不是的,是宝光天子。他身上的宝光能破除黑暗,来到给孤独园,祈求我为他传法。在传了相应的法要后,他证得圣果,便飞回天界。”

  比丘们接着问:“世尊,宝光天子是以什么样的善业,今世能贵为天子,身上具有宝光,还能来到世尊座前求法得果?”

  世尊告诉他们:“这是他以前的善业成熟的缘故。众生所造作的业因,不会成熟在外在环境的地、水、火、风中,而是成熟在众生自己的身心中。也就是说,一个人所造的业,即使经过百千万劫,都不会消失;一旦因缘和合聚会时,一切果报终将自作自受,也一定会成熟的。

  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有一位施主,他的财富就跟多闻天子一样多。施主对迦叶佛有大信心,把迦叶佛的指甲与头发放在塔里,常作供养,并在塔上装饰各种宝珠,宝珠光芒四射,僧众也常利用此光来做事。他还修建一座经堂,供养迦叶佛和僧众,施主自己也皈依三宝,持守清净的戒律。他在临终的时候,很慎重地发愿:

  ‘希望以这些功德,使我生生世世财富圆满,身上具有宝光,并能于释迦世尊的教法下证得圣果。’

  这是宝光天子往昔的因缘。当时的施主就是宝光天子,现在往昔的愿力已然成熟,出生为宝光天子,财富圆满,并在我的教法下,得证圣果。”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宝贤龙子――供养皈佛授记独觉

宝贤龙子――供养皈佛授记独觉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海中有一龙王(Naga Raja)名宝,长大后取了龙妻,夫妻共享美好的生活。后来,生下了一个很庄严的龙子,夫妇为小龙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因父名宝故,子取名为宝贤。它们用...

无事可做就是福?

无事可做就是福?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跟他学禅。禅师吩咐僧众,一切都不可带进山门。禅堂里,他要学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给龙天”,但学僧有的好吃懒做,讨厌工作,有的贪图享受,难以忘俗。无德禅师于是...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77.宝喜以身满众生愿

《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77.宝喜以身满众生愿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  77.宝喜以身满众生愿  久远之前,鹿野苑中有一梵施国王,财富圆满,如理如法主持国政。当时有一商主名为宝,财富广积犹如多闻天子一般...

真正的觉悟者心里只有众生安乐

真正的觉悟者心里只有众生安乐

  以前,我常常是受一点委屈,就受不了,认为比窦娥都冤枉了。还有的时候,得理不饶人。  马老师说,这根本不叫修行人。  我不服气,:“修行是做好事,不做坏事,修理个人累劫的坏习气,怎么现在还应该受委屈...

海涛法师:报恩七天

海涛法师:报恩七天

  有一位菩萨隐居在深山幽谷中修行,他常以大慈大悲的心,同情天下众生的生死苦恼,静心诚意,追求大道。但有个东西一直妨碍他的修炼和求道,那就是一只虱子。  虱子在这位菩萨的衣服上居住,每当菩萨禅坐时...

黄金铺地建祇园

黄金铺地建祇园

  佛陀在竹林精舍教化一段时日后,皈依的信众逐渐增加,弟子日渐增多,发心供养的人也与日俱增。  一天,佛陀应邀到一位首罗长者家中应供,正好首罗长者的知友须达长者从舍卫城远道来访。须达长者是一位宅心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