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故事:赶考学子路遇女尸将其安葬,竟遇神奇现象

因果故事:赶考学子路遇女尸将其安葬,竟遇神奇现象

  马铎,长乐(今福建长乐县)人士,永乐九年(1411年)他以岁贡生的资格入会试。

  有一天,他正赶路,见一女尸暴露在路边,于心不忍,脱下自己的衣服将尸身盖住,并将其移至一古墓安葬。这样一来就耽误了不少时间,眼见得旷野茫茫,夜幕四垂,正凄惶间,忽见远处有一点微微的灯光。他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疏林中有间茅屋,就大着胆子叩门求宿。不料开门的却是个素装少妇。那少妇不卑不亢,询知来意后,便答应借宿。这使马铎倒有些犹豫。他回头一看,天已大黑,而自己奔波一天十分困倦,只好硬着头皮进里屋歇息。他低着头不敢看那少妇,也不多说话,放下行李,纳头便睡,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及至醒来,天已黎明,便匆匆告别那少妇打算赶路。那少妇不说别的,口占一绝道:

  寒夜多蒙到妾家,炉中无火未烹茶。

  郎君此去登金榜,雨打无声鼓子花。

  马铎一边听着一边低头向外走,觉得头三句都好懂,唯末句难以理解,想问问清楚。一回头,令他大吃一惊:哪里有什么茅屋?哪里有什么少妇?只见树木扶疏,一杯黄土,睡处则是古冢旁边的一块大石头!

  又有一天,马铎穿行在一条田间小径上,这条小径仅能容一人行走。走着走着,突然一位农妇挑着一担柴挡住了去路。马铎想退回去避让,但要退半里多路,心下又有些迟疑。那农妇看出了他的心思,就主动搭话道:"先生大概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吧!我出一句上联,您能对得上,我宁愿涉泥淌水让路;对不上,您只得屈尊或下田或回头了,怎么样?"

  马铎心想,被你一个农妇难住了,我还进京赶什么考?便爽快答应了。那农妇抬起一只脚对马铎:"我的女儿善于刺绣,并且特别喜欢绣菊花,我这双鞋就是女儿做的。不过她自己鞋上绣的是菊花,而我鞋子上绣的是菊蕊。我问她为何这样,她说:'娘天天清晨出门,路草中多露水,蕊遇露水不就开了吗?'但小妇人鞋上这菊蕊却从来都不开放,因而戏成一句下联:'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可是上联老想不好,先生是饱学之士,请以上联赐教"。

  乍一听,马铎觉得并不难对,但认真推敲起来,确实还颇为难。这些时日急于赶路,形同脚夫,思路也枯涩不灵了。想了一会,觉得一时还对不了,又不想多耽误时间,正打算脱鞋下水让路,忽然一声响,好像有什么东西飞过。他一抬头,农妇已经不见了,眼前阡陌纵横,小径笔直通向大道。原来是走的太急,误入叉道而已。遂快步折入大道,一路上追忆当时的情景,玩味刚才的对句,心下好生惊诧。

  总算到了京城,且顺利的通过了考试。到殿试交卷的时候,主考见他两鬓霜斑,长相跟永乐帝十分相似,心中暗暗称奇。读过他的文章之后,又觉得笔力雄健,火候纯熟,便力荐此卷,拟选为状元。不料当时的宰相白云庆有个刚成年的爱女,欲选本科状元为婿,他所属意的是林志。林志是福州人,乡试第一,会试又第一,且少年英俊,的确堪为佳婿。林志本人也觉得这科状元稳拿,后来听说已将马铎拟为状元,心中怏怏不乐,很是不服。

  白云庆得知状元拟选了年过半百的马铎,也十分气恼,于是使尽千方百计,想为林志挽回,而主考却一步也不肯退让。

  传胪那天,永乐帝听说在定状元的问题上尚有争议,便令人上殿面试。两人上殿叩拜毕,站立一旁。永乐帝见马铎年龄虽大,但稳健非常,其貌又与自己相像,也暗暗称奇。又见林志少年翩翩,气宇轩昂,亦颇感有动人之处。当时永乐帝手中正持有一把绘有梅花的白扇,就指扇为题:

  白扇画梅,日日迎风花不动;

  林志一时答不上来,马铎立即对道:

  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

  永乐帝高兴的点了点头,又指殿外一盆铃儿草,云:

  风吹不动铃儿草,

  马铎又随口应道:

  雨打无声鼓子花。

  永乐帝见马铎对得既迅速又工稳,连声赞道:"真状元之才也!真状元之才也!"阶下百官同声称贺,林志亦表示佩服,马铎就这样争得了状元。

点我:

相关文章

宝珠从哪来

宝珠从哪来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出家后,经过六年苦行,最后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您说是吗?’  佛陀并没...

佛陀前身 六牙白象的故事

佛陀前身 六牙白象的故事

  舍卫国有一位长者,生了一个女儿。奇怪的是,她刚坠地,便讲了一通令人惊讶地话:“我做了不善的事,我做了不孝的事,我做了不知羞愧的事,我做了罪恶的事,我做了忘恩负义的事。”讲到这里,又突然默不出声...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佛典故事:佛与提婆达多过去因缘

佛典故事:佛与提婆达多过去因缘

  过去,佛陀在罗阅只耆阇崛山弘法时,身患风疾,医王祇域为佛开出以三十二种药物调合成的药酥,每天必须服用三十二两。  而心高气傲的提婆达多,对佛常怀嫉妒,总是期盼与佛并驾齐驱,当他听到佛陀服用药酥...

苦来自于欲

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钵,准备入城乞食。有一位阿支罗迦叶居士正准备出城办事,在往耆阇崛山的路上,他远远地便看到佛陀。阿支罗迦叶请示佛陀:‘世尊,我心中有一些疑惑,不...

《安士全书》:佛法传入中国与道士斗法的故事

《安士全书》:佛法传入中国与道士斗法的故事

  此土闻经  《汉法本内传》汉明帝。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十八人。至天竺国。得梵僧摩腾。竺法兰。及佛经。图像还。帝问。法王出世。何以教不及此。腾曰。天竺。乃大千世界之中。诸佛出世。皆在于此。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