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

  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

  当两人来到佛前,向佛陀礼座之后,佛陀就问:“你们是不是彼讨论要共诵经呗,比赛什么人最胜最妙?”

  二人同声回答:“是的,佛陀!”

  佛陀开示道:“难道你们不曾听我说过吗?

  如果比丘怀有胜负心、竞争心,与外道梵志有什么不同呢?

  佛陀的法有降伏、有教化,诸比丘在受法的时候,一切言行要与经、律相应。

  否则自己都起了竞争心,又如何化导群生呢?”

  佛陀进一步开示道:“读诵许多经呗不一定就是最好,譬如算牛头数,自无半分毫,实在不是比丘应该要学习的。

  学道最重要的是对于所诵习的法义,要奉行和实践。

  所以说,虽诵千章经卷,不懂意义何在,不如听闻一句,而能奉行得道;

  虽诵千言义理,不能通达,不如确实奉行一句好话,而可得到解脱。

  所以说,百千鄙夫为敌,一个有智慧的大丈夫就能战胜。

  如果想战胜自己,今后要以正见为修行。

  因此,比丘! 从今以后,不要有诤讼胜负心,当念降伏自性一切众生。

  如果比丘有诤讼、胜负心,应该要以佛法、律仪来对治。

  比丘! 你们应当这样修行。”

  比丘二人听了佛陀的开示后,立刻从座位起来,顶礼佛足,并请求悔过,发愿:“自今以后,决不犯过,惟愿佛陀慈悲,接受忏悔。”

  佛陀说道:“在我佛法中,最尊贵的法就是忏悔改过,我接受你二人的悔过。”

  佛陀转身对诸比丘们说:“这件事例,可作为大家学习的依据,你们要谨记在心。

 

点我:

相关文章

大意舀海的故事

大意舀海的故事

  有一个国家,国名叫欢乐无忧。在这个国家里有一个居士,名叫摩诃檀,他的妻子名叫旃陀。  这一年,旃陀生了一个儿子,这孩子长得端庄英俊,举世无双。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他发誓道:“我要布施天下,...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二回拜弥勒菩萨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二回拜弥勒菩萨

  善财得了如幻三昧,众善妙乐,有说不出来的心情舒畅。这种妙乐,只有善财一人才能享受。他想到:善知识者真是伟大,善知识入慈母,谆谆教诲。如明师指引方向,如船师渡过深海,如大地生长万物,如医士除诸病...

佛陀得受斋主供养七日的因缘

佛陀得受斋主供养七日的因缘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生轮回三界受苦,常思应如何救度。于是静心思惟,求索根本解脱之道,以拯济众生。   一日,因衣内有只虱子,致全身发痒,心受干扰,难以安心静...

佛经里的故事  宝海童子

佛经里的故事 宝海童子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佛典故事:佛与提婆达多过去因缘

佛典故事:佛与提婆达多过去因缘

  过去,佛陀在罗阅只耆阇崛山弘法时,身患风疾,医王祇域为佛开出以三十二种药物调合成的药酥,每天必须服用三十二两。  而心高气傲的提婆达多,对佛常怀嫉妒,总是期盼与佛并驾齐驱,当他听到佛陀服用药酥...

造塔礼拜脱猴身生天

造塔礼拜脱猴身生天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是阿罗汉,名叫作须曼。有一回佛剃了头发,就叫须曼将剃下来的发拿到印度西北部的罽宾国去。这一位阿罗汉遵行佛的指示,就到罽宾国的山林里面造了塔,并把佛的发供在塔里面。后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