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

  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

  当两人来到佛前,向佛陀礼座之后,佛陀就问:“你们是不是彼讨论要共诵经呗,比赛什么人最胜最妙?”

  二人同声回答:“是的,佛陀!”

  佛陀开示道:“难道你们不曾听我说过吗?

  如果比丘怀有胜负心、竞争心,与外道梵志有什么不同呢?

  佛陀的法有降伏、有教化,诸比丘在受法的时候,一切言行要与经、律相应。

  否则自己都起了竞争心,又如何化导群生呢?”

  佛陀进一步开示道:“读诵许多经呗不一定就是最好,譬如算牛头数,自无半分毫,实在不是比丘应该要学习的。

  学道最重要的是对于所诵习的法义,要奉行和实践。

  所以说,虽诵千章经卷,不懂意义何在,不如听闻一句,而能奉行得道;

  虽诵千言义理,不能通达,不如确实奉行一句好话,而可得到解脱。

  所以说,百千鄙夫为敌,一个有智慧的大丈夫就能战胜。

  如果想战胜自己,今后要以正见为修行。

  因此,比丘! 从今以后,不要有诤讼胜负心,当念降伏自性一切众生。

  如果比丘有诤讼、胜负心,应该要以佛法、律仪来对治。

  比丘! 你们应当这样修行。”

  比丘二人听了佛陀的开示后,立刻从座位起来,顶礼佛足,并请求悔过,发愿:“自今以后,决不犯过,惟愿佛陀慈悲,接受忏悔。”

  佛陀说道:“在我佛法中,最尊贵的法就是忏悔改过,我接受你二人的悔过。”

  佛陀转身对诸比丘们说:“这件事例,可作为大家学习的依据,你们要谨记在心。

 

点我: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震破地狱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震破地狱

  大概在唐朝以前,有一位玄通律师,他是一个学戒的人。这位律师行脚参访,有一天晚上到某个寺院去挂单。当天晚上,他所住的隔壁房间,有人在读诵刚刚那首“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他听到了,并跟着念了两...

五台山:高僧诚慧大师传

五台山:高僧诚慧大师传

  1 文殊赐子 辞别双亲 潜心道业  唐朝末年的高僧诚慧,是山西灵丘李氏之子。本来他的双亲没有子嗣,三度往五台山祈愿求子,于是感得了身孕,生下了他。诚慧法师生时,相貌非常的奇特,不同凡俗,等到了...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在一次的禅思中,体悟到: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厌患之心而去世。能知足,能对欲望厌患而去世的人,那...

《百业经》:(90)野兽禁行者 恶口骂僧百世兽报

《百业经》:(90)野兽禁行者 恶口骂僧百世兽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尽本分知天命你就是菩萨

尽本分知天命你就是菩萨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华台上受众人膜拜,非常羡慕。  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  菩萨:“只要你不开口。”  流浪汉坐上了莲华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众多。他始...

三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富有

三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富有

  有一次,一位容貌、形色绝妙的天界众生,到祇树给孤独园问佛陀说:“什么东西火烧不掉?风吹不散?即使大地全毁了,也不会流散?连专门抢夺别人财物的恶王与盗贼,也抢不走?哪种宝藏始终不会亡失?”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