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二回拜安住土地神

  又参安住地神时

  现百万地神放光

  得不可坏智臧门

  证等法界量回向

  摩竭提国,又名善胜国,昔日帝释天主释提垣因与阿修罗交战,阿修罗一枪刺在山峰上,山峰流出甘露,甘露就流到这个国内,所以这个国内的臣民都行善,没有刑法。最大的惩罚,就是把犯人送到寒林去受苦。这个国里臣贤将猛,帝王有德,没有哪个国家敢来侵犯。诸佛都到这个国土来说法,国王专门修一个庄严雄伟的说法场所,名菩提场。

  这个菩提场,大能容纳三千大千世界,小则仅够罗汉修行。这里经常有百万神兵守护,这些神,各具本领,无与能比,都是出类拔萃的能者,所以里面有很多是善知识者。

  安住主地神,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能预知什么时候有什么人来,来的人过去有些什么道德感化,有些什么善恶因缘,来是什么目的。所以善财一到,安住主地神带领百万地神,摆开阵势迎接。

  善财出来两年,拜了三十多个善知识,还没有遇到这样的热闹迎接场面。

  善财来到菩提场,就看见前面旌旗招展,听得军号声声,有如大军出阵之势。

  前面队伍金盔金甲,手执金枪,金色大旗迎风飘舞。金色军号,金色战鼓,其音铿锵。布列成阵,列于两旁。

  随后银盔银甲,银色大旗迎风飘舞,手执银枪,银色军号战鼓,其音咚咚,布列成阵,列于两旁。

  再后红盔红甲,黑盔黑甲,青盔青甲。各色大旗迎风飘舞,各色铠甲鲜明,各色军号,各色战鼓,其音整齐,嗡嗡然,哨哨然,如高山流水,如海浪吼啸。队列雄壮,如高山耸立,又如铜墙铁壁。安住主地神,由众神将陪同,站于阵前。见善财行来,率众将迎接,手行军礼。乐音齐奏,炮声齐鸣,将善财迎入中军帐中,分宾主坐下。

  安住主地神道:“文殊师利早有吩咐,恭候圣者已久,今日礼节不周,请多谅解。”

  善财答道:“文殊师利教我南行,参拜大善知识者,接受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的教导,时经两年,路行万里,参拜三十多个善知识,都谆谆教诲,受益非浅。承蒙大天神指点,前来参拜圣者,望圣者慈悲教诲。”

  主地神道:“菩提场是诸佛菩萨说法之处,无量劫来我守护此场,集诸佛菩萨的福德,为诸佛菩萨说法创造环境"。

  说着地神将右臂一伸,大地轰然震动。再将左臂一伸,场内诸树发芽、开花、结果、香风飘盈菩提场中。主地神又将左腿一伸,大地为之荡然。再将右腿一伸,地下涌出七宝、金、银、琉璃等。

  善财问道:“圣者以何因缘,享受如此善果。“

  主地神道:“我从燃灯古佛,直到现在,都为诸佛守护宝藏。这些宝藏,都是诸佛菩萨无量劫精勤修习而来。若不精进修习,宝藏就会失散。我若不精进修习,也不能守护,也无法守护。

  善财问:“造福人间的事也要精进修习?”

  主地神道:“是的,一切善法都要精进修习,才不会失散。”

  善财问:“造福人间的事该怎么修?请圣者开示指导。”

  主地神道:“我只知道这不散失法门,就是精进修习。还有其他的方法我就不懂了。你想知道,就到本国的迦毗罗城去,那里有个名婆珊婆演底的主夜神,他可以告诉你。”

  善财求善知识心切,本想拜辞离去。但想到来时迎接的场面,不好意思的问道:“我已知道不散失法门来之不易。还想知道你是怎么精进的?精进些什么善法?”

  主地神道:“你去参拜主夜神自然会知道的。”

  主地神送善财出门,善财知道了不散失的精进修习,以此用在参善知识上,谢了主地神的教诲,往迦毗罗城走去。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实叉难陀

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实叉难陀

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一卷 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余无量众俱。前后围绕。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以偈请曰。   大威德...

佛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在现世获大利益

佛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在现世获大利益

    昔日,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位婆罗门青年名叫‘佛移’,前来问讯顶礼后,恭敬地向佛陀请法:‘世尊,在家之人如何能在现世获得利益、安乐?’  佛陀慈蔼地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现...

俱舍论   卷二七至三十--世亲

俱舍论 卷二七至三十--世亲

阿毗达磨俱舍论 第二十七卷   分别智品第七之二   如是已辩诸智差别。智所成德今当显示。于中先辩佛不共德。且初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何谓十八。颂曰   十八不共法谓佛十力等   论曰。佛十力...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3、安忍求和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3、安忍求和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3、安忍求和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东胜身洲一国王时,当时有个梵施王因不具备如身洲王一般威力,故而常常对他所拥有之荣华富...

放光般若经第四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四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四卷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摩诃衍品第十九   是时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大誓。世尊。云何当知菩萨趣大乘。乘是乘当至何所。谁当成是乘者。佛告...

无明罗刹经--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无明罗刹经--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无明罗刹经一卷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十二缘者。生死之本一切众生之所窟宅。天魔波旬所居境界。若有智慧能观因缘种种过患。永断生死过。魔界者天魔。尔时生大忧恼。因缘大海深广无际智者入中。譬如商主观察性相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