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提释王作比丘缘

  释迦牟尼佛夜半踰城出家,雪山苦行六年,最后于菩提树下成就无上佛道。成道后,游历诸国,弘法利生。不知不觉,离开家已十余载。

  一日,佛陀观察因缘已熟,于是带领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回到本国──迦毗罗卫国,度化释迦族人。由于释迦族本是高贵大姓,族人一向养尊处优,憍慢成习,不易度化。因此佛陀教令弟子,各各现出神通变化,随佛返国,以便折服族人的憍慢,令其信服。于是,佛陀身放光明,众比丘亦各显神力,随佛乘空飞行来到迦毗罗卫国。

  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听闻佛陀归国,即令全国上下清扫街道,洒香水、散妙花,持幢幡、宝盖及作歌舞伎乐,夹道奉迎佛陀入宫供养。其时,净饭王见佛陀的随从弟子虽各有大神力,但相貌、家世与佛陀的尊贵相比,不甚匹配。于是自释迦族中遴选了五百位形貌庄严的王孙贵戚,令其随佛出家,作佛侍从。

  佛陀令弟子优波离为大众剃除须发,剃发毕,众人来到僧中,欲受具戒,依法次第顶礼众僧。五百人中地位最尊、最贵的拔提释王也一一顶礼众僧,但来至优波离面前却迟迟不作礼。佛陀见此景,便问道:‘为何你独独不向优波离顶礼?’拔提释王回答:‘我是尊贵的刹帝利王种,优波离是出身低贱的首陀罗种,且未出家时还是我的奴仆,所以我不向他作礼。’佛陀即为拔提释王开示:‘人无贵贱之分,世间这些贫富贵贱都是幻化之境,无有真实;无论是贫富或贵贱,一旦面临人生的生离死别,其痛苦又有何差别呢?’当下,拔提释王烦恼销落,心生惭愧,便向优波离至诚礼拜。一时,大地为之震动,空中有声传来:‘拔提释王为求佛道,能放下高贵的身份,折服憍慢心,屈躬礼拜出身较自己低的优波离,真是值得赞叹啊!’

  受完戒的拔提释王,退坐一旁,专注聆听佛陀的教诲,立刻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果。

  证得阿罗汉果的拔提释王,常于墓间、树下居止,畅然快意,无有怖畏,并说道:‘以前在王宫时,虽有强健威猛的勇士执持武器,常护左右,我还是会感到恐惧不安;如今出家学道,一人独居于墓间,却没有丝毫的畏惧,真是自在!’阿难尊者经过时,听闻此语,心中深感讶异,‘为何拔提释王生于豪族,出家不久,即能证得阿罗汉果?’于是启请佛陀开示。

  佛陀慈愍地说道:‘久远以前,有一辟支佛圣者出外托钵,路途中,一位贫穷的路人正准备用手中仅有的大饼充饥,见到迎面而来的辟支佛,威仪庠序,心生欢喜,于是将大饼供养了辟支佛。辟支佛接受供养后,立即用神力跃入空中,展现空中行、空中卧、身上出水……种种神变。路人见了更心生敬仰,对佛法生起无比的信心。当时施饼的路人,即是现在的拔提释王。由于供养辟支佛的功德,生生世世常受人天快乐,尊荣豪贵。今世又得值遇佛法,出家修行,证得圣果。’

  拔提释王过去生殊胜的因缘,令阿难尊者及众比丘直叹布施功德不可思议,于法更加深信无疑,精勤修道。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九》

  省思

  锦衣玉食,是为贵吗?布衣粗食,可谓贫吗?

  论云:‘如来四部众皆同为释种,喻若四恒水各别有五百支,皆合入大海以等一味。’一切众生佛性本具,平等不二,不因富贵、贫贱……而有高下。只要一念觉悟,迷途知返,最后终当成佛。了达此理,就不会因世间财富而自恃轻他,亦能建构人生真正的价值定位,寻得安身立命之所。

 

点我:

相关文章

私欲遭苦报

私欲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常常以警告来阻止别人去获得。  她虽然出家受具足戒,但是却蔑视佛门的法规,她贪嗜食物,每次入城乞食,总是挑拣其他比丘尼所未到的一角,独受...

王女的觉悟

王女的觉悟

  印度波罗奈国王的夫人生有一女,肤色金黄耀眼,头发绀青。王女十六岁时,父母见女儿日渐长大,就想替她寻找佳婿。王女告诉父母:「我还不想出嫁,除非能找到像我一样肤色金黄,头发绀青的夫婿,我才愿意。」于是...

大德故事: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大德故事: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在他五、六岁的时候...

海涛法师:以貌取人 不识文殊菩萨

海涛法师:以貌取人 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

只闻佛陀说法音声,心生爱乐,大雁投生天道

只闻佛陀说法音声,心生爱乐,大雁投生天道

  曾经世尊在波罗㮈国的一处园林里,为大众演说妙法,忽然天上飞过一群大雁。   因为佛已经圆成了无上的果德,他说法的音声自然非常美妙,以至于大雁听到后,也被吸引住,深心爱乐。...

心怀大愿用慈悲修行

心怀大愿用慈悲修行

  有个老喇嘛喜欢在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上面打坐,腑视一泓宁静的潭水。然而,每次他城挚地开始祈祷,就在他盘起双腿,调好坐姿的当儿,他就会瞥见昆虫在水里无助的挣扎。一次又一次地,他撑起他吱吱作响的老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