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故事集 解脱要靠自己


na mo a mi tuo fo
無 阿 彌 陀 佛


  解脱要靠自己

  ◎ 智者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或别人的利益而造作恶业, 智者也不会为了求子、财富或谋国而造作恶业,真正的智者不应该以非法手段追求成功,唯有如此,才是有戒行、智慧、正直的智者。(法句84)

  

  昙弥夫妇住在舍卫城。有一天,他告诉怀孕的妻子说, 他想出家修行,他妻子请他等孩子出生后再出家。孩子诞生后,他又向妻子重提这件事。她又要他等孩子会走路时再出家。

  他自忖道:“要求妻子同意我出家是无益的,我应该自己努力,解脱轮回的苦痛。”

  心意已定后,他就迳自出家为比丘,并且依佛陀给他的禅修指导精进修行,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

  几年后,他回到家里,向妻子和孩子传授佛法。他的孩子也因此出家并且证得阿罗汉果。

  这时候他太太心想:“既然我丈夫和孩子都出家,我最好也出家修行。”就这样, 她也出家修行,同样证得阿罗汉果。

  有一次,在比丘聚集的场合,有人告诉佛陀关于昙弥出家修行并引导全家人修行也证果的事。

  佛陀说:“比丘们!智者不会为了追求自己或别人的利益,而造作恶业以获取财富与成功。相反的,智者只知理解、奉行佛法而自行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人只能自己努力,解脱生死轮回, 而无法依赖别人。”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

  ◎ 到达彼岸(涅槃)的人少,其余的人都在此岸徘徊。(法句85)

  ◎ 信受奉行佛法的人,去除贪欲,可以到达难以抵达的彼岸。(法句86)

  有一次,舍卫城有一群人集体供养众多比丘,并安排其中一些比丘们彻夜说法。但听法的观众中有些人无法熬夜,早早就走了,有些人虽然整夜坐着听法,但大部分的时间,却无法集中精神,只是半醒半睡的度过。只有少数的人专心闻法。

  第二天,比丘们告诉佛陀昨天的事,佛陀说:“大多数的人都执着世间,只有少数的人能到达彼岸(证得涅槃)。”

  佛陀接着提醒比丘们要时时警觉,正念现前,只有自觉精进学佛法的人才能究竟解脱烦恼,证入究竟喜悦的涅槃。


 

点我:

相关文章

布施如播种

布施如播种

  舍卫城有一位大财主名叫提婆,为人刻薄,爱财如命,不但多方聚敛,就是一件极小的公益都不肯去做。家中虽藏有八万余斤黄金,日常生活却过得和穷人一样,人们对他的印象坏极了。他一死,没有子孙继承,依照法律,...

海涛法师:挑战

海涛法师:挑战

  在一个国家里,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全都素行不良,无恶不作。佛陀知道这个情况,便要众弟子运用智慧教化众生,使他们弃恶从善。  佛陀问:「谁愿意到那个国家去渡化全国人民呢?」  目犍连对佛说:「...

母狗转人证圣果,因果不虚信心足

母狗转人证圣果,因果不虚信心足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居士传新编:43、陆法和,穿缁衣身先士卒施田宅燃香礼佛

居士传新编:43、陆法和,穿缁衣身先士卒施田宅燃香礼佛

  隆宣法师 总监  释永真 彭殿清 撰集  南朝时代陆法和,自号荆山居士,史书上记载其身世不详。齐梁间,隐于湖北江陵百里洲,过着与苦行的出家人一样的生活。年岁大的人说他们小时候就看见过他,他的容...

大意舀海的故事

大意舀海的故事

  有一个国家,国名叫欢乐无忧。在这个国家里有一个居士,名叫摩诃檀,他的妻子名叫旃陀。  这一年,旃陀生了一个儿子,这孩子长得端庄英俊,举世无双。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他发誓道:“我要布施天下,...

《百业经》:(38)饿鬼 错用僧物得饿鬼报

《百业经》:(38)饿鬼 错用僧物得饿鬼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