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高富帅”提出三个离奇的出家条件,玄奘大师为何同意了呢?

  窥基本是唐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子,后从玄奘出家,成了玄奘的高足弟子。他一生著述无数,宣扬玄奘传入的法相唯识学,是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然而,窥基出家的原因却非常奇特,是被父亲一怒之下赶出来的。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游印度归来,在长安(今西安)创办译经道场,一边翻译佛典,一边讲经说法传道。在从事传译事业的同时,他也很注意物色、培养说法的人才。

  一次,玄奘在路上行走,碰上了眉清目秀、举止大方的窥基,便欲度他为弟子。可一打听才知道,眼前这位少年竟是尉迟敬宗将军的公子。这位公子的名气在京都是人人皆知的,他虽然出身将门,却自幼通学儒典,善于属文,他的文章也早已得到许多公卿大夫的赏识。这样一位宝贝儿子,尉迟将军能够割爱相舍吗?玄奘心想:不论如何都应先试试再说。

  这一天,玄奘特意来到尉迟将军家中做客,为了达到目的,他还带上了一位比窥基年纪小的童子。那位童子说起来也非同小可,本是西域人,却聪颖绝伦,过目成诵,记忆的天才很少有人能及得上他。玄奘自印度东归时,遇上并收留了这位童子。

  玄奘带着童子来到将军府上,东扯西拉,不一会儿便把话题转到了窥基身上。玄奘说:“听说将军的公子文采横溢,才华出众,何不请出来让贫僧见识一下呢?”

  尉迟敬宗哈哈大笑,道:“小小的孩子能有什么才华文采,还不是大家捧着说嘛。”口上虽然谦虚,心中却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孩子而骄傲。他随即唤出儿子,说:“这位法师想见识一下你的学问。咱们武将人家又有什么学问?除了兵书韬略,还能会什么?你就把自己学过的兵书背给法师听听吧。要用心背,别扫了法师的雅兴。”

  尉迟敬宗官至将军,自小便教给窥基兵书战法,他让儿子背兵书,正是要让儿子背诵他最熟悉的,以便向玄奘显示,自己的儿子的确名不虚传。

  儿子得到父亲指令,便把自己学过的兵书毫不停顿,从头至尾地背诵起来,果然是一字不错。玄奘听他背书,越听心中就越喜欢,同时几次向那位童子使眼色,要他用心记忆兵书的内容。

  小慰迟把洋洋数千言的兵书背完,玄奘道:“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将门虎子啊。”

  尉迟敬宗谢道:“哪里的话,法师您太过奖了,小心别把孩子宠坏了。”

  这时,玄奘对身边的童子说:“这是上古兵书,刚才那位哥哥背了一遍;你也背背,看到底能记住多少。”

  那位童子于是便背诵起来,从头至尾,也是一字不错。

  这下可把尉迟敬宗气坏了,他不敢得罪玄奘,便迁怒于儿子说:“你这个孽子,把我的脸丢尽了。刚学了几天就卖弄学问,却连个胡人的孩子都不如,还留你何用,看我不杀了你。”

  玄奘一看妙计生效,连忙劝阻说:“将军息怒,公子还是聪明绝伦的。你既不喜欢他,不如送我做弟子算了。我在印度的时候,有人给我算卦,劝我回来,说我的弟子已出世了。算起来那位卦师所指的就是你的公子了。”

  尉迟敬宗说:“此子粗俗不堪,只怕难成大器。”

  玄奘笑说:“此子的学问气度,只有将军才能生得出来,也只贫僧才能识得。如果将军同意,便送给我做弟子好了。”

  尉迟敬宗余怒未息,也不细加考虑,便同意了玄奘的请求。

  但小尉迟却心有不甘,他觉得出家当和尚太苦了,不能饮酒吃肉,每天只许吃一餐,还要节制情欲,自己实在受不了。他于是提出条件说:“要我出家也可以,只是得答应我三个条件:一是不要强迫我节制情欲,出家后我照样要娶妻纳妾,软玉温香抱满怀;二是要让我大鱼大肉吃个痛快;三是要允许我随意饮食,不必遵守每日一餐的僧规。如答应这三个条件,我随你出家就是了,反正父亲也不要我了。”

  玄奘一听,大喜过望。对方的三个条件虽然很重,但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感化他放弃这些要求。不管怎么说,先把弟子收过来为是。于是,玄奘便答应了他的条件,领着他出家了。直到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窥基已经十七岁了,才在玄奘的循循教诲下改变原来的主意,真正喜欢上了佛法。于是便正式受戒,剃发为僧了。

  窥基所提的三个条件,件件触犯佛教重戒,荒唐透顶,但却显示出窥基磊落不群的个性。玄奘听了他的无理要求,却不动声色,一口应承,正表现了玄奘临机应变、机智灵活的大士用心。

  在生活中,敢于打破常规,善于随机应变,能够因人制宜,灵活处理复杂情况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聪明。

 

点我:

相关文章

增福添慧佛经故事:孝顺的长者子

增福添慧佛经故事:孝顺的长者子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一个孝顺的长者子的故事: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  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息。时间一久,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

杀瞋

杀瞋

  有一个婆罗门生养了一个瞋心很重的女儿,经常触怒婆罗门,惹他生气。  有一次,女儿又把婆罗门气得七窍生烟,因而萌发杀女解恨的念头。继而念头一转:「我还是先去拜访佛陀,或许佛陀有方法可以教导我。」  ...

他巧妙度化吝啬弟弟成就一位大善人

他巧妙度化吝啬弟弟成就一位大善人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积蓄万贯家财,富可敌国;可是他很悭吝,丝毫不肯布施,金银堆积满仓,他还是不满足。每日只望积蓄能一天多过一天。  目犍连尊者知道了这种情形以后,特地跑到弟弟的家里,设法度化他,...

大安法师:恕道从善语做起

大安法师:恕道从善语做起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粗言,不能去说,因为既害人又害己。  在身、口、意三业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口无遮拦嘛。因为我们都有这种烦...

杨歧方会禅师悟道因缘

杨歧方会禅师悟道因缘

  袁州杨歧方会禅师,石霜慈明楚圆禅师之法嗣,俗姓冷,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方会禅师生得非常机敏,长大后,不事笔砚,后系名于官家,负责征收商税,因课税不职而获罪,于是一天晚上,他便偷偷逃到瑞州...

海涛法师:上天帮忙请客

海涛法师:上天帮忙请客

  在佛陀时代,有个叫做「罗阅城」的地方,有一天罗阅城里聚集了许多人,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众的事。  此时,有一苦人名叫鸡头,贫穷无钱,也跟着挤在人群中听大家会议,众人见他贫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