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修省--洪应明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鬼报;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   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浓不欣,淡不厌,方为切实工夫。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1-10回)--未知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1-10回)--未知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1--53回)   赞曰   迤逦山西岩下求金刚宝石月轮秋   善财童子叮咛语却问观音哪路修   一切众生离怖畏百千异类等调柔   闻思修入三摩地犬吠鸡鸣卒未休   在佛教寺庙中...

佛说杂藏经--法显

佛说杂藏经--法显

佛说杂藏经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 译 佛弟子诸阿罗汉,诸行各为第一;如舍利弗智慧第一,乐说微妙法;目连神足第一,常乘神通至六道见众生受善恶果报,还来为人说之。 目连又一时至恒河边,见五百饿鬼群来趣水,...

佛陀指月启示众比丘何为佛法

佛陀指月启示众比丘何为佛法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徐徐经行。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了一阵争论声。原来,有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株大树下,热烈讨论着什么。他们太专心了,没有察觉到佛陀的到来,继续争执着...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2、摄受浊时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2、摄受浊时众生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

禅林宝训第二卷--净善

禅林宝训第二卷--净善

  第二卷禅林宝训   湛堂准和尚初参真净。常炙灯帐中看读。真净呵曰。所谓学者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纵学而奚益。而况百家异学。如山之高海之深。子若为尽之。今弃本逐末如贱使贵。恐妨道业。直须杜绝诸...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十一卷--法贤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十一卷--法贤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第十一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尔时世尊复谓民弥娑啰王曰。汝观色是常非常耶。王曰。非常。佛言。是苦非苦耶。对曰。是苦。世尊又言。受想行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