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

  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睹,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尊所说的偈语,顿时都心怀忧愁,跟随在世尊的身后,各各堕泪,相互感伤地说:“如来不久将灭度,世间将要失去光明!”

  世尊告诉大众:“大众不要因此而忧愁感伤!世间上没有不坏之物,应该坏灭之物,想使它永远不坏,是不可能的。我过去因体悟‘四事之教’,由此而得证。亦复为四部大众,说此‘四事之教’。”

  是哪四法呢?

  第一法为“一切行无常”,世间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生灭,人的身体会有生、老、病、死的变化,乃至于每一个念头都是生、住、异、灭之现象,这就是诸行无常。

  第二法为“一切行苦”,众生迷惑于诸行无常之真理,对于外境产生苦乐的感受,而有忧喜之执着,因执着而造业,因造业而受苦。

  第三法为“一切行无我”,无我就是没有自性,一切诸法都是仗因托缘所生,当中没有一个实在的本体,是因缘和合的假相,其本性是空。

  第四法为“涅槃为灭尽”,唯有彻底了达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灭尽一切烦恼,契悟涅槃寂静,才是最究竟之根本。

  “不久后我将入涅槃,你们当知!要普为一切众生宣说此四法之根本要义。”世尊开示圆满后,为了使毗舍离城的人民回去,随即变现一个大坑,分隔开比丘众与人民,世尊与诸比丘众在彼岸,人民在此岸。此时,世尊将自己的钵掷向虚空中,告诉大众:“你们要善加供养此钵,也应当供养高才法师,如此必能在漫长黑夜之中获福无量。”世尊留给毗舍离城的子民们佛钵后,随即前往拘尸那竭国。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

  省思

  众生迷心迷境,执着一切法是常、乐、我、净而生颠倒执着,因此造业受苦,轮回不已。若能在日常中思惟、修习“无常观”,触物即照,照见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境,不论顺、逆境,都是无常,进一步洞悉诸法的本质是苦、空、无常、无我,以此对治心中的贪、瞋、痴等烦恼,让这念心清楚明白,处处作主。心不攀缘于无常生灭的诸法相,妄想自歇,本具的清净心自显。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佛教研究生命终极的目标

传喜法师:佛教研究生命终极的目标

佛教研究生命终极的目标——镇江开示2014.04.18 我们刚才看了一个短片《活着》,虽然我们离开家庭、离开自己温暖的家,来到这里,来到这里听大师的开示、学...

《百业经》:(36)法施女 成熟音讯出家之愿

《百业经》:(36)法施女 成熟音讯出家之愿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4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4

  民国潘太夫人  潘太夫人,是甘肃敦煌人,夏继泉的母亲。性情慈惠,很少言笑。虽然一生夫荣子贵,数十年来,生日从不摆酒祝寿,歌舞演戏,没有登过门。不置办豪华车轿,素来俭约严整,怜惜物力,不使物品奢...

海涛法师:过去邪淫现在忏悔持戒,命运才会好,家

海涛法师:过去邪淫现在忏悔持戒,命运才会好,家

好!这边还有药师咒的咒绳,前面没拿到的等一下他们一人发一个。现在发,散开来发。所以,来!我现在问各位,最好守这个戒,你旁边就有五个护法神。佛经说你只要守一条戒,至...

第三章  奇异的附体现象

第三章 奇异的附体现象

第三章 奇异的附体现象这类事件的外在表现,有人忽然人格转变,作已死的某人之语,说已死者的事,往往有证据可验:当事者或与死者无关甚至不相识,而能说出死者家...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背还疼痛的因缘!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背还疼痛的因缘!

  一天,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来到阿耨泉水边,除了阿难以外,其他人都是具足六神通的大阿罗汉。这时,佛陀向舍利弗说:久远以前,有一个国家名为罗阅只,当时国内正举行一场盛大的节庆,与会大众中有两位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