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大人觉经--后汉安世高翻译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冤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第八卷--提婆设摩阿罗汉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第八卷--提婆设摩阿罗汉

  第八卷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所缘缘蕴第四之三   诸色界系善心,若体未断所缘未断耶?   或体未断所缘未断,或体未断所缘已断,或体未断所缘已断及所缘未断,或体未断不可分别此心所缘已断未断。其...

慈悲梁皇宝忏.卷五--真观法师

慈悲梁皇宝忏.卷五--真观法师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解怨释结第九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一切众生皆有怨对。何以知之。若无怨对则无恶道。今恶道不休三途长沸。是知怨对无有穷已。经言。一切众生悉皆有心。有心者皆得作佛。而诸众生心想颠...

法句经故事集:瞎眼的阿罗汉

法句经故事集:瞎眼的阿罗汉

  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外踩死一些昆虫。第二天早上,精舍的其他比丘前去找他时,发现这些昆虫的尸体,他们认为尊者犯了戒,就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佛陀首...

大智度论卷八十一至一百--鸠摩罗什

大智度论卷八十一至一百--鸠摩罗什

大智度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 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大智度论卷第八十一 释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之下   【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取檀波罗蜜?”  ...

大乘中观释论--惟净

大乘中观释论--惟净

大乘中观释论 安慧菩萨造宋三藏光梵大师惟净等译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一 观缘品第一   归命一切智。所有世俗胜义二谛。本无所行。若无所行。摄化有情事。即当舍离。菩萨为开示故。造此中论。然此不同一...

成唯识论  卷五至八--玄奘

成唯识论 卷五至八--玄奘

《成唯识论》卷五 此染污意何受相应。有义此俱唯有喜受。恒内执我生喜爱故。有义不然。应许喜受乃至有顶。违圣言故。应说此意四受相应。谓生恶趣忧受相应。缘不善业所引果故。生人欲天初二静虑喜受相应。缘有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