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未知

《清静经》 又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普曜经第二卷--竺法护

佛说普曜经第二卷--竺法护

  普曜经第二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降神处胎品第四   于是四天王。天帝释炎天子。兜术天子。无慢天子。善化天子。魔子导师。梵忍迹天。梵满天。善梵天。光净天。光音天。大神妙天。净居天。...

佛经里的故事  宝海童子

佛经里的故事 宝海童子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彻悟,即是洞见自心。他曾赞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此后,佛说法...

菩萨生地经--支谦

菩萨生地经--支谦

菩萨生地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迦维罗卫国释氏精庐。尼拘类树下坐。与五百比丘众俱。是时城中有释种长者子。名差摩竭。行诣佛所。稽首毕一面坐。叉手白佛言。菩萨何行。疾得无上正真之道。...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帛尸梨蜜多罗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帛尸梨蜜多罗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十二卷 东晋西域三藏帛尸梨蜜多罗译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卷第一 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卷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万人。天龙八部悉来在会。...

大方等无想经第二卷--昙无谶

大方等无想经第二卷--昙无谶

  大方等无想经第二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大云初分大众健度余   善男子。有大云经总持大海三昧大海。如来法印诸佛法城。法界甚深常住不变。不可思议常乐我净。善男子。若有受持书写读诵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