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未知

《清静经》 又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瑜伽翳迦讫沙啰乌瑟尼沙斫讫啰真言安怛陀那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不空

瑜伽翳迦讫沙啰乌瑟尼沙斫讫啰真言安怛陀那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不空

瑜伽翳迦讫沙啰乌瑟尼沙斫讫啰真言安怛陀那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经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真言行者若求安怛陀娜。应作是念。我云何能速取成就。当习是三摩地。所谓一切法无色。犹如虚空性自成就。作如是胜解。...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四 印光大师著 宝山居士林开幕颂 如来大法,为诸法源。一尘不立,万德俱圆。举凡世间,及出世间。 因果事理,无不包含。敦伦尽分,希圣希贤。必使心地,衾影无惭。 修戒定慧,断贪瞋痴。自...

五灯会元第十六卷--大川济

五灯会元第十六卷--大川济

  五灯会元卷第十六   青原下十世下   雪窦显禅师法嗣   越州天衣义怀禅师   永嘉乐清陈氏子也。世以渔为业。母梦星殒于屋。乃孕。及产。尤多吉祥。儿时坐船尾。父得鱼付师贯之。师不忍。乃私...

佛语法门经--菩提流支

佛语法门经--菩提流支

  佛语法门经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毗耶离大林楼阁上。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八万四千诸大菩萨。复有学无学无量人众。围绕说法。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龙威德上...

佛说如幻三昧经--竺法护

佛说如幻三昧经--竺法护

佛说如幻三昧经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六万二千。一切圣智神通已达而悉耆年。菩萨四万二千。溥首童真之等类也。其名曰师子英菩萨。慈...

文殊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不空

文殊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不空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唐大广智三藏沙门不空译扬景风修注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卷上   和上以乾元二年翻出此本。端州司马史瑶。执受纂集不能品序。使文义烦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