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益梵天所问经 卷二--鸠摩罗什

《思益梵天所问经》第二卷 如来五力说品第六 佛告梵天:“汝何能称说是人功德?如如来以无碍智慧之所知乎,是人所有功德复过于此!若人能于如来所说文字言说章句,通达随顺不违不逆,和合为一,随其义理,不随章句言辞,而善知言辞所应之相,知如来以何语说法,以何随宜说法,以何方便说法,以何法门说法,以何大悲说法。梵天,若菩萨能知如来以是五力说法,是菩萨能作佛事。” 梵天言:“何谓如来所用五力?” 佛言:“一者、言说,二者、随宜,三者、方便,四者、法门,五者、大悲。是名如来所用五力,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 “世尊,云何名说?” 佛言:“梵天,如来说过去法,说未来、现在法,说垢净法,说世间、出世间法,说有罪、无罪法,说有漏、无漏法,说有为、无为法,说我、人、众生、寿命法,说得证法,说生死、涅槃法。梵天,当知是诸言说,如幻人说,无决定故;如梦中说,虚妄见故;如响声说,从空出故;说如影,众缘合故;说如镜中像,因不入镜故;说如野马,颠倒见故;说如虚空,无生灭故。当知是说为无所说,诸法相不可说故。梵天,若菩萨能知此诸说者,虽有一切言说,而于诸法无所贪著;以不贪著故,得无碍辩才;以是辩才,若恒河沙劫说法无尽无碍,诸有言说不坏法性,亦复不著不坏法性。梵天,是名如来说也。” 梵天言:“世尊,何谓随宜?” 佛言:“如来或垢法说净、净法说垢,菩萨于此应知如来随宜所说。梵天,何谓垢法说净?不得垢法性故。何谓净法说垢?贪著净法故。又梵天,我说:‘布施即是涅槃。’凡人无智,不能善解随宜所说。菩萨应如是思量:‘布施后得大富。此中无法可得,从一念至一念。若不从一念至一念,即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涅槃。’持戒是涅槃,不作不起故。忍辱是涅槃,念念灭故。精进是涅槃,无所取故。禅定是涅槃,不贪味故。智慧是涅槃,不得相故。贪欲是实际,法性无欲故。瞋恚是实际,法性无瞋故。愚痴是实际,法性无痴故。生死是涅槃,无退无生故。涅槃是生死,以贪著故。实语是虚妄,生语见故。虚妄是实语,为增上慢人故。 “又梵天,如来以随宜故,或自说我是说常边者,或自说我是说断边者,或自说我是说无作者,或自说我是邪见者,或自说我是不信者,或自说我是不知报恩者,或自说我是食吐者,或自说我是不受者。如来无有如此诸事,当知是为随宜所说,欲令众生舍增上慢故。若菩萨善通达如来随宜说者,若闻佛出则便信受,示众生善业色身果报故。若闻佛不出亦信受,知是诸佛法性身故。若闻佛说法亦信受,为喜乐文字众生故。若闻佛不说法亦信受,知诸法位性不可说故。若闻有涅槃亦信受,灭颠倒所起烦恼故。若闻无涅槃亦信受,诸法无生灭相故。若闻有众生亦信受,入世谛门故。若闻无众生亦信受,入第一义故。梵天,菩萨如是善知如来随宜所说,于诸音声无疑无畏,亦能利益无量众生。” “世尊,何谓方便?” 佛言:“如来为众生,说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忍辱得端正,精进得具诸功德,禅定得法喜,智慧得舍诸烦恼,多闻得智慧故,行十善道得人天福乐故,慈悲喜舍得生梵世故,禅定得如实智慧故,如实智慧得道果故,学地得无学地故,辟支佛地得消诸供养故,佛地得无量智慧故,涅槃得灭一切苦恼故。梵天,我如是方便,为众生赞说是法。如来实不得我、人、众生、寿命者,亦不得施,亦不得悭,亦不得戒,亦不得毁戒,亦不得忍辱,亦不得瞋恚,亦不得精进,亦不得懈怠,亦不得禅定,亦不得乱心,亦不得智慧,亦不得智慧果,亦不得菩提,亦不得涅槃,亦不得苦,亦不得乐。梵天,若众生闻是法者,勤行精进。是人为何利故勤行精进?不得是法,若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涅槃,亦复不得。梵天,是名如来方便说法。菩萨于此方便说法中,应勤精进令诸众生得于法利。” “世尊,何谓如来法门?” 佛言:“眼是解脱门,耳、鼻、舌、身、意是解脱门。所以者何?眼空,无我无我所性自尔;耳、鼻、舌、身、意空,无我无我所性自尔。梵天,当知诸入皆入此解脱门,正行则不虚诳故。色、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一切诸法皆入是门,所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无生门、无灭门、无所从来门、无所从去门、无退门、无起门、性常清净门、离自体门。又梵天,如来于一切文字中,示是解脱门。所以者何?诸文字无合无用性钝故。梵天,当知如来于一切文字中,说圣谛,说解脱门。如来所说法无有垢,一切诸法皆入解脱,令住涅槃。是名如来说法入于法门。菩萨于此法门,应当修学。” 《思益梵天所问经》第二卷 如来大悲品第七 “世尊,何谓大悲?” 佛言:“如来以三十二种大悲,救护众生。何等三十二?一切法无我,而众生不信不解说有我生,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诸法无众生,而众生说有众生,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寿命者,而众生说有寿命者,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人,而众生说有人,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所有,而众生住于有见,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住,而众生有住,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归处,而众生乐于归处,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非我所,而众生著于我所,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所属,而众生计有所属,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取相,而众生有取相,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生,而众生住于有生,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退生,而众生住于退生,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垢,而众生著垢,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离染,而众生有染,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离瞋,而众生有瞋,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离痴,而众生有痴,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所从来,而众生著有所从来,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所去,而众生著于有去,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起,而众生计有所起,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戏论,而众生著於戏论,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空,而众生堕于有见,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相,而众生著于有相,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作,而众生著于有作,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世间常共瞋恨诤竞,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世间邪见颠倒行于邪道,欲令住于正道,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世间饕餮无有厌足互相熬夺,欲令众生住于圣财、信、戒、闻、施、慧等,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是产业妻子恩爱之仆,于此危脆之物生坚固想,欲令众生知悉无常,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身为怨贼,贪著养育以为亲友,欲为众生作真知识,令毕众苦究竟涅槃,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好行欺诳邪命自活,欲令行于正命,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乐著众苦不净居家,欲令出于三界,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诸法从因缘有,而众生于圣解脱生于懈怠,欲说精进令乐解脱,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弃舍最上无碍智慧,求于声闻、辟支佛道,欲引导之令发大心缘于佛法,如来于此而起大悲。梵天,如来如是于诸众生行此三十二种大悲,是故如来名为行大悲者。若菩萨于众生中,常能修集此大悲心,则为入阿惟越致,为大福田威德具足,常能利益一切众生。” 说是大悲法门品时,三万二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思益梵天所问经》第二卷 幻化品第八 尔时,网明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思益梵天,云何闻是大悲法门而不喜悦?” 梵天言:“善男子,若识在二法则有喜悦,若识在无二实际法中则无喜悦。譬如幻人见幻戏事无所喜悦,菩萨知诸法相如是,则于如来若说法、若神通亦无喜悦。又善男子,如佛所化人闻佛说法不喜不悦,菩萨知诸法相与化无异,于如来所不加喜悦,于诸众生无下劣想。” 网明言:“梵天,汝今见诸法如幻相耶?” 梵天言:“若人分别诸法者,汝当问之。” 网明言:“汝今于何处行?” 梵天言:“一切凡夫所行处,吾于彼行。” 网明言:“凡夫人行贪欲、瞋恚、愚痴、身见、疑网、我我所等邪道,汝于是处行耶?” 梵天言:“善男子,汝欲得凡夫法决定相耶?” 网明言:“我尚不欲决定得凡夫,何况凡夫法?” “善男子,若是法无决定者,宁有贪欲、瞋恚、愚痴法耶?” 网明言:“无也。” “善男子,一切法离贪恚痴相行相亦如是。善男子,凡夫行、贤圣行,皆无二无差别。善男子,一切行非行,一切说非说,一切道非道。” 网明言:“何谓一切行非行?” 梵天言:“善男子,若人千万亿劫行道,于法性不增不减,是故言一切行非行。” “何谓一切说非说?” 梵天言:“善男子,如来以不说相说一切法,是故言一切说非说。” “何谓一切道非道?” 梵天言:“以无所至故,一切道非道。” 尔时,世尊赞思益梵天言:“善哉!善哉!说诸法相应当如是。” 网明菩萨谓梵天言:“汝说一切凡夫行处,吾于彼行者则有行相。” 梵天言:“若我有所生处应有行相。” 网明言:“汝若不生,云何教化众生?” 梵天言:“佛所化生,吾如彼生。” 网明言:“佛所化生无有生处。” 梵天言:“宁可见不?” 网明言:“以佛力故见。” 梵天言:“我生亦如是,以业力故。” 网明言:“汝于起业中行耶?” 梵天言:“我不于起业中行。” 网明言:“云何言以业力故?” 梵天言:“如业性力亦如是,是二不出于如。”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能入是菩萨随宜所说法中者,得大功德。所以者何?世尊,乃至闻是上人名字尚得大利,何况闻其所说!譬如有树不依于地在虚空中,而现根茎枝叶华果甚为希有。此人行相亦复如是,不住一切法,而于十方现有行有生死,亦有如是智慧辩才。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智慧自在力者,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有一菩萨名曰普华,在会中坐,谓长老舍利弗:“仁者已得法性,佛亦称汝于智慧人中为最第一,何以不能现如是智慧辩才自在力耶?” 舍利弗言:“普华,佛诸弟子随其智力能有所说。” 普华言:“舍利弗,法性有多少耶?” 舍利弗言:“无也。” 普华言:“汝何以言,佛诸弟子随其智力能有所说?” 舍利弗言:“随所得法而有所说。” 普华言:“汝证法性无量相耶?” 舍利弗言:“然。” 普华言:“汝云何言随所得法而有所说?如法性无量相,得亦如是;如得,说亦如是。何以故?法性无量故。” 舍利弗言:“法性非得相。” 普华言:“若法性非得相者,汝出法性得解脱耶?” 舍利弗言:“不也。” 普华言:“何故尔耶?” 舍利弗言:“若出法性得解脱者,则坏法性。” 普华言:“是故,舍利弗,如仁者得道,法性亦尔。” 舍利弗言:“我为听来,非为说也。” 普华言:“一切法皆入法性,此中宁有说者、听者不?” 舍利弗言:“不也。” 普华言:“若然者,汝何故言‘我为听来,非为说’耶?” 舍利弗言:“佛说二人得福无量:一者、专精说法,二者、一心听受。是故汝今应说,我当听受。” 普华言:“汝入灭尽定,能听法耶?” 舍利弗言:“入灭尽定,无有二行而听法也。” 普华言:“汝信佛说一切法是灭尽相不?” 舍利弗言:“然!一切法皆灭尽相,我信是说。” 普华言:“若然者,舍利弗常不能听法。所以者何?一切法常灭尽相故。” 舍利弗言:“汝能不起于定而说法耶?” 普华言:“颇有一法非是定耶?” 舍利弗言:“无也。” 普华言:“是故常知一切凡夫常在于定。” 舍利弗言:“以何定故,一切凡夫常在定耶?” 普华言:“以不坏法性三昧故。” 舍利弗言:“若然者,凡夫、圣人无有差别。” 普华言:“如是,如是,我不欲令凡夫、圣人有差别也。所以者何?圣人无所断,凡夫无所生,是二不出法性平等之相。” 舍利弗言:“何等是诸法平等相。” 普华言:“如舍利弗所得知见。舍利弗,汝生贤圣法耶?” 答言:“不也。” “汝灭凡夫法耶?” 答言:“不也。” “汝得贤圣法耶?” 答言:“不也。” “汝见凡夫法耶?” 答言:“不也。” “舍利弗,汝何知见说言得道?” 答言:“汝不闻,凡夫如即是漏尽解脱如,漏尽解脱如即是无余涅槃如?” “舍利弗,是如名不异如、不坏如,应以是如知一切法。”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譬如大火一切诸炎皆是烧相,如是诸善男子,所说法皆入法性。” 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言,是诸善男子,所说法皆入法性。” 尔时,网明菩萨谓舍利弗:“佛说仁者于智慧人中为最第一,以何智慧得第一耶?” 舍利弗言:“所谓声闻因声得解,以是智慧,说我于中为第一耳!非谓菩萨。” 网明言:“智慧是戏论相耶?” 答言:“不也。” 网明言:“智慧非平等相耶?” 答言:“是。” 网明言:“今仁者得平等智慧,云何说智慧有量?” 答言:“善男子,以法性相故,智慧无量;随入法性多少故,智慧有量。” 网明言:“无量法终不作有量,仁者何故说智慧有量?” 即时,舍利弗默然不答。 《思益梵天所问经》第二卷 菩萨光明品第九 尔时,长老大迦葉承佛圣旨,白佛言:“世尊,是网明菩萨,以何因缘号网明乎?” 佛告网明:“善男子,现汝福报光明因缘,令诸天人一切世间皆得欢喜,其有福德因缘者当发菩提心。” 于是网明即受佛教,偏袒右肩,从右手赤白庄严抓指间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佛国皆悉通达。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盲聋喑哑、手足拘癖、老病苦痛、贪欲、瞋恚、愚痴、裸形、丑陋、贫穷、饥渴囹圄、系闭困厄、垂死、悭贪、破戒、瞋恚、懈怠、妄念无慧、少于闻见、无惭无愧、堕邪疑网,如是等众生,遇斯光者皆得快乐,无有众生为贪欲、瞋恚、愚痴、憍慢、忧愁、怀恨等之所恼也。其在佛前大会之众,菩萨摩诃萨,天、龙、夜叉、乾闼婆等,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众,是诸众生同一金色与佛无异,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无见顶者,皆坐宝莲华座,宝交络盖罗覆其上,等无差别。诸会众生皆得快乐,譬如菩萨入发喜庄严三昧。时诸大众得未曾有,各各相见如佛无异,不见佛身为大、己身为小。 又以光明力故,寻时下方有四菩萨,从地踊出合掌而立,欲共礼佛,作是念言:“何者真佛?我欲礼敬。” 即闻空中声曰:“是网明菩萨光明之力,一切大众同一金色,与佛无异。” 时四菩萨发希有心,作如是言:“今此众会其色无异,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若我此言诚实无虚,世尊释迦牟尼当现异相,令我今得供养礼事。” 即时,佛以莲华宝师子座,上升虚空高一多罗树。 于是四菩萨头面礼佛足,作如是言:“如来智慧不可思议!网明菩萨福德本愿,亦不可思议,能放如是无量光明。” 尔时,佛告网明菩萨言:“善男子,汝今已作佛事,令无量众生住于佛道,可摄光明。” 于是网明即受佛教,还摄光明。摄光明已,此诸大众威仪色相还复如故,见佛坐本师子座上。 尔时,长老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此四菩萨从何所来?” 四菩萨言:“我等从下方世界来。” 迦葉言:“其国何名?佛号何等?” 四菩萨言:“国名现诸宝庄严,佛号一宝盖,今现说法。” 大迦葉言:“其佛国土去此几何?” 四菩萨言:“佛自知之。” 大迦葉言:“汝等何故来此?” 四菩萨言:“是网明菩萨光明照彼我等,遇之即闻释迦牟尼佛名及网明菩萨,是故我等今来见佛并网明上人。” 大迦葉白佛言:“世尊,一宝盖佛,现诸宝庄严世界,去此几何?” 佛言:“去此七十二恒河沙佛土。” 大迦葉言:“世尊,是四菩萨从彼发来,几时至此?” 佛言:“如一念顷,于彼不现忽然而至。” 大迦葉言:“世尊,此诸菩萨光明远照,神通速疾甚为希有!今是网明菩萨光明远照,是四菩萨发来速疾。” 佛言迦葉:“如汝所说,菩萨摩诃萨所行不可思议,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 尔时,长老大迦葉谓网明菩萨言:“善男子,汝现光明照此大会皆作金色,以何因缘?” 网明言:“长老大迦葉,可问世尊,当为汝说。” 即时,大迦葉以此白佛。佛言:“迦葉,是网明菩萨成佛时,其会大众同一金色,咸共信乐一切智慧。其佛国土,乃至无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诸菩萨摩诃萨会。” 大迦葉白佛言:“世尊,生彼菩萨当知如佛。“ 佛言:“如汝所说,生彼菩萨当知如佛。” 于是会中四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愿生彼国,白佛言:“网明菩萨得成佛时,我等愿生其国。” 尔时,长老大迦葉白佛言:“世尊,网明菩萨,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迦葉,汝自问网明。” 于是迦葉问网明菩萨言:“善男子,仁者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网明言:“大迦葉,若有问幻所化人:‘汝几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幻人当云何答?” 大迦葉言:“善男子,幻所化人无决定相,当何所答?” 网明言:“大迦葉,一切诸法亦如幻所化人,无决定相。谁可问言‘汝几时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迦葉言:“善男子,幻所化人离于自相,无异无别无所志愿,汝亦如是耶?若如是者,汝云何能利益无量众生?” 网明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一切众生性,一切众生性即是幻性,幻性即是一切法性。于是法中,我不见有利,不见无利。” 大迦葉言:“善男子,汝今不令众生住菩提耶?” 网明言:“诸佛菩提有住相耶?” 大迦葉言:“无也。” 网明言:“是故我今不令众生住于菩提,亦不令住声闻、辟支佛道。” 大迦葉言:“善男子,汝今欲趣何所?” 网明言:“我所趣如如趣。” 大迦葉言:“如无所趣亦无有转。” 网明言:“如如无趣无转,一切法住如相故,我亦无趣无转。” 大迦葉言:“若无趣无转,汝云何教化众生?” 网明言:“若人发愿,则是不能教化众生。若人于法有转,是亦不能教化众生。” 大迦葉言:“善男子,汝不转众生生死耶?” 网明言:“我尚不得生死,何况于生死中而转众生?” 大迦葉言:“汝不令众生得涅槃耶?” 网明言:“我尚不见涅槃,何况教化众生令住涅槃?” 大迦葉言:“善男子,若汝不得生死,不见涅槃,何故今为无量众生行于菩提?此岂不为灭度众生耶?” 网明言:“若菩萨得生死分别涅槃,因众生行于菩提,此则不应说为菩萨。” 大迦葉言:“善男子,汝今于何处行?” 网明言:“我非生死中行,非涅槃中行,亦不以众生相行。大迦葉,如汝所问,汝何处行者,如佛所化人行处,吾于彼行。” 大迦葉言:“佛所化人无有行处。” 网明言:“当知一切众生所行亦如是相。” 大迦葉言:“佛所化人无贪无恚无痴,若一切众生所行如是相者,众生贪恚痴从何所起?” 网明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大迦葉,汝今宁有贪恚痴不?” 答言:“不也。” 网明言:“是贪恚痴尽灭耶?” 答言:“不也。” 网明言:“若大迦葉,今无贪恚痴亦不尽灭者,汝置贪恚痴于何所耶?” 答言:“善男子,凡夫纵颠倒起妄想分别生贪恚痴耳!贤圣法中,善知颠倒实性故,无妄想分别,是以无贪恚痴。” “大迦葉,于汝意云何?若法从颠倒起,是法为实、为虚妄耶?” 答言:“是法虚妄,非是实也。” 网明言:“若法非实,可令实耶?” 答言:“不也。” 网明言:“若法非实,仁者欲于是中得贪恚痴耶?” 答言:“不也。” 网明言:“若然何所是贪恚痴能恼众生者?” 答言:“善男子,若尔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贪恚痴相。” 网明言:“以是故,我说一切法相如佛所化。” 说是法时,四万四千菩萨得柔顺法忍。 《思益梵天所问经》第二卷 菩萨授记品第十 尔时,长老大迦葉白佛言:“世尊,若网明菩萨所见众生,不应复畏堕三恶道。若闻网明所说法者,魔不得便。若为网明所教化者,不畏堕声闻、辟支佛道。世尊,愿说网明功德庄严国土。” 佛言:“迦葉,是网明菩萨在在国土游行之处,利益无量众生。迦葉,汝见网明所放光明不?” 答言:“已见。” 佛言:“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芥子,尚可算数,今网明光明令诸众生住菩提者不可数也!迦葉,是网明菩萨所放光明饶益尚尔,何况说法!汝今谛听,我当粗略说其功德。迦葉,是网明菩萨过七百六十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普光自在王如来应供正遍知,世界名曰集妙功德。其佛趣菩提树时,国中诸魔魔民悉皆正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佛国土,以真栴檀宝为地,地平如掌,柔濡细滑如迦陵伽衣,处处皆以众宝庄严,无三恶道亦无八难。其国广长皆以妙宝莲华色香妙好以为校饰。普光自在王如来有无量菩萨僧,善修无量法门,得无量自在神通,皆以光明庄严其身,得诸陀罗尼藏无碍辩才,善能说法,光明神力皆悉通达,能破魔怨,惭愧念慧诸妙功德以修其心。彼佛国土无有女人。其诸菩萨皆于宝莲华中,结跏趺坐自然化生,以禅乐为食。诸所须物经行之处,房舍床榻园林浴池,应念即至。 “迦葉,是普光自在王如来,不以文字说法,但放光明照诸菩萨,光触其身即得无生法忍。其佛光明,复照十方通达无碍,令诸众生得离烦恼。又其光明,常出三十二种清净法音。何等三十二?所谓诸法空,无众生见故;诸法无相,离分别故;诸法无作,出三界故;诸法离欲,性寂灭故;诸法离瞋,无有碍故;诸法离痴,无闇冥故;诸法无所从来,本无生故;诸法无所去,无所至故;诸法不住,无所依故;诸法过三世,去来现在无所有故;诸法无异,其性一故;诸法不生,离于报故;诸法无业,业报作者不可得故;诸法不作,无所起故;诸法无起,无为性故;诸法无为,离生灭故;诸法真,不从和合生故;诸法实,一道门故;诸法无众生,众生不可得故;诸法无我,第一义故;诸法钝,无所知故;诸法舍,离憎爱故;诸法离烦恼,无有热故;诸法无垢性,不污故;诸法一相,离欲际故;诸法离相,常定故;诸法住,实际性不坏故;诸法如相,不分别故。诸法入,法性遍入故;诸法无缘,缘不合故;诸法是菩提,如实见故;诸法是涅槃,无因缘故。迦葉,普光自在王如来,光明常出如是清净法音,能令诸菩萨施作佛事。其佛国土无有魔事,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大迦葉白佛言:“若人欲得清净佛土者,应取如网明菩萨所修功德具足清净国土。” “如是,迦葉,是网明菩萨,于诸无量阿僧祇佛所,随愿修行功德具足故。” 尔时,思益梵天谓网明菩萨:“仁者已得从佛受记。” 网明言:“一切众生皆从佛受记。” 梵天言:“于何事中而得受记?” 网明言:“随业受报而得受记。” 梵天言:“汝作何业而得受记?” 网明言:“若业非身作、非口作、非意作,是业可得示不?” 梵天言:“不可示也。” 网明言:“菩提是起作相耶?” 梵天言:“不也。何以故?菩提是无为,非起作相故。” 网明言:“可以起作相得无为菩提不?” 梵天言:“不也。” “梵天,是故当知若无业、无业报,无诸行、无起诸行,是名菩提。如菩提性,得亦如是;如得性,受记亦如是,不可以起作法而得受记。” 梵天言:“善男子,汝不行六波罗蜜然后得受记耶?” 网明言:“如汝所说,菩萨行六波罗蜜而得受记。梵天,若菩萨舍一切烦恼,名为檀波罗蜜。于诸法无所起,名为尸罗波罗蜜。于诸法无所伤,名为羼提波罗蜜。于诸法离相,名为毗梨耶波罗蜜。于诸法无所住,名为禅波罗蜜。于诸法无戏论,名为般若波罗蜜。梵天,菩萨如是行六波罗蜜,于何处行?” 梵天言:“无处行也。所以者何?凡所有行皆是不行。若行即是不行,若不行即是行。” “梵天,以是故,当知无所行是菩提。如汝所问,汝得受菩提记者,如如法性得受记,我所受记亦如是。” 梵天言:“善男子,如如法性无受记。” 网明言:“诸菩萨受记相皆亦如是,如如法性。” 尔时,思益梵天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行,诸佛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佛言:“若菩萨不行生法、不行灭法,不行善、不行不善,不行世间、不行出世间,不行有罪法、不行无罪法,不行有漏法、不行无漏法,不行有为法、不行无为法,不行修道、不行除断,不行生死、不行涅槃,不行见法、不行闻法、不行觉法、不行知法,不行施、不行舍,不行戒、不行覆,不行忍、不行善,不行发、不行精进,不行禅、不行三昧,不行慧,不行行,不行知,不行得。梵天,若菩萨如是行者,诸佛则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所以者何?诸所有行皆是取相,无相无分别则是菩提。皆有所是,无所是是菩提。诸所有行皆是分别,无分别是菩提。诸所有行皆是起作,无起作是菩提。诸所有行皆是戏论,无戏论是菩提。是故当知,若菩萨过诸所行则得受记。” “唯然,世尊,受记者有何义?” 佛言:“离诸法二相,是受记义。不分别生灭道,是受记义。离身口意业相,是受记义。梵天,我念过去有劫名喜见,我于此劫供养七十二那由他佛,是诸如来不见授记。又过是劫,劫名善化,我于此劫供养二十二亿佛,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又过是劫,劫名梵叹,我于此劫供养万八千佛,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又过是劫,劫名无咎,我于此劫供养三万二千佛,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又过是劫,劫名庄严,我于此劫供养四百四十万佛,我皆以一切供养之具而供养之,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 “梵天,我于往昔,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净修梵行,一切布施、一切持戒,及行头陀,离于瞋恚,忍辱慈心,如所说行勤修精进,一切所闻皆能受持,独处远离入诸禅定,随所闻慧赞诵思问,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何以故?依止所行故。以是当知,若诸菩萨出过一切诸行则得受记。我若以一劫若减一劫,说是诸佛名号不可得尽。 “梵天,我于是后见燃灯佛,即得无生法忍。佛时授我记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我尔时出过一切诸行,具足六波罗蜜。所以者何?若菩萨能舍诸相,名为檀波罗蜜。能灭诸所受持,名为尸罗波罗蜜。不为六尘所伤,名为羼提波罗蜜。离诸所行,名为毗梨耶波罗蜜。不忆念一切法,名为禅波罗蜜。能忍诸法无生性,名为般若波罗蜜。我于燃灯佛所,具足如是六波罗蜜。” 《思益梵天所问经》第二卷 萨婆若品第十一 梵天,我从初发菩提心已来所作布施,于此五华布施,百分不及一,百千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我从初发心已来,受戒、持戒、行头陀,于此常灭戒,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我从初发心已来柔和忍辱,于毕竟忍法,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我从初发心已来,发勤精进,于此不取不舍精进,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我从初发心已来,禅定独处,于此无住禅定,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我从初发心已来,思惟筹量智慧,于此无戏论智慧,百分不及一,百千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梵天,是故当知,我尔时得具足六波罗蜜。” “世尊,云何名具足六波罗蜜?” “梵天,若不念施,不依止戒,不分别忍,不取精进,不住禅定,不二于慧,是名具足六波罗蜜。” 又问:“具足六波罗蜜已,能满足何法?” 佛言:“具足六波罗蜜已,能满足萨婆若。” “世尊,云何具足六波罗蜜已,能满足萨婆若?” “梵天,布施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持戒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忍辱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精进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禅定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智慧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以是平等等一切法,名为萨婆若。又梵天,具足布施相、持戒相、忍辱相、精进相、禅定相、智慧相,是名萨婆若。梵天,如是具足六波罗蜜能满足萨婆若。” “世尊,云何当知满足萨婆若?” “梵天,若不受眼、不受色、不受耳、不受声、不受鼻、不受香、不受舌、不受味、不受身、不受触、不受意、不受法,若不受是内外十二入,名为满足萨婆若。我得如是满足萨婆若,于眼无所著,于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无所著,是故如来名为无碍知见萨婆若。梵天,萨婆若于法无所受。何以故?以无用故。无用即是无所有义,无所有义即是空如虚空义,同虚空相是萨婆若,是故于法无所受。梵天,譬如一切所作皆因虚空,而虚空无所依;如是诸智慧皆从萨婆若出,而萨婆若无所依。” 梵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萨婆若,萨婆若者,为何谓也?” “梵天,一切所行是智为真,非诸声闻、辟支佛所及故名萨婆若。诸有所行皆能成就故,名萨婆若。能破一切所念戏论故,名萨婆若。诸所教敕、诸所防制,如此众生所行之法,皆从中出故,名萨婆若。得诸圣智,若学智、若无学智、若辟支佛智,皆从中出故,名萨婆若。正行故,名萨婆若。能分别一切药故,名萨婆若。能灭一切众生病故,名萨婆若。能除一切烦恼习气故,名萨婆若。常在定故,名萨婆若。一切法中无疑故,名萨婆若。一切世间、出世间智慧皆从中出故,名萨婆若。善知一切智慧方便相故,名萨婆若。” 尔时,思益梵天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诸佛如来智慧甚深,心无所缘,而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世尊,萨婆若有如是无量功德,其谁善男子、善女人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于是网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希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也。所以者何?一切法无功德利,以无对处故。世尊,菩萨摩诃萨不应为功德利故发菩提心,但为大悲心故,灭众生诸苦恼故,不自忧苦故,生诸善法故,解脱诸邪见故,灭除诸病故,舍我所贪著故,不观憎爱故,不没世法故,厌患有为故,安住涅槃故,发菩提心。世尊,菩萨不应于众生求其恩报,亦不应观作与不作,又于苦乐心不倾动。世尊,何谓菩萨家清净?” 佛言:“善男子,菩萨若生转轮圣王家,不名家清净。若生帝释中、若生梵王中,亦不名家清净。在所生处乃至畜生,自不退失善根,亦令众生生诸善根,是名菩萨家清净。又网明,慈是菩萨家,心平等故;悲是菩萨家,深心念故;喜是菩萨家,生法喜故;舍是菩萨家,离贪著故;不舍菩提是菩萨家,不贪声闻、辟支佛地故。”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摄大乘论  白话文下--《中国佛教经典宝藏》

摄大乘论 白话文下--《中国佛教经典宝藏》

白话《摄大乘论》 增上戒学分第七 【译文】 这就讲完了因果修差别,这裏的增上戒殊胜,云何可见呢?如《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正受菩萨律仪中所说。 而且,应当知道,简略来说,由於四种殊胜而有此殊胜...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竺法护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竺法护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十万众俱。及诸菩萨八万四千,皆不退转无所从生,逮得权慧神通无极,随时而化救济三界,其名曰:...

佛说阿难分别经--沙门法坚

佛说阿难分别经--沙门法坚

  佛说阿难分别经   乞伏秦沙门释法坚译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利者。有衰耗不偶者。云何不等耶。愿天中天。普为说之。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形像鲜明...

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卷   吉州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六世一百六人。   洪州云居山道膺禅师法嗣二十八人一十九人见录。。知   杭州佛日和尚。   苏州永光院真禅师。   洪州同安丕禅师。   庐山归宗澹权禅...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

净土十疑论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转轮生死。...

般舟三昧经源流--佚名

般舟三昧经源流--佚名

  般舟三昧经源流   本经为现存大乘经典中最早期问世的作品,也是有关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是净土经典的最早先驱。尽管最早的东西,不见得最完美,例如刻在兽骨头上的甲骨文,歪歪斜斜,不见得好看,外行人...